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182阅读
  • 1回复

[原创]新海誠的Post-industrial Remix[图]

楼层直达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7-08-05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8


今年8月,威尼斯影展將頒給宮崎駿榮譽金狮獎,以表彰他對動畫世界的貢獻。然而,宮崎駿之後誰將引領風騷?


『吉卜力』第二代旗手近藤喜文曾讓人充滿期待,也是我最欣賞的日本動畫創作者,可惜他47歲便猝然離開人世,生前僅留下《心之谷》這部監督作品。


1973年出生的新海誠,常被描述為「後宮崎駿時代的動畫旗手」,他在幾年內迅速竄起成為數位時代的一頁傳奇。


熟悉日本戰後動畫史的人大半知道,日本動畫界一直存在兩個發展軸心,手塚治蟲與宮崎駿則是此對立雙塔的表徵。 當年執漫畫界牛耳的手塚治蟲,為了追求動畫夢,投注所有家當加上漫畫補貼創辦了「蟲製作」,凭借漫畫根底與說精彩故事的高超能力以小博大,越過大型動畫製作公司高牆,創造出省力低成本的「有限動畫」(limited animation)。

然而「有限動畫」的成功對潛伏於大型公司的另一群逐夢者,宮崎駿以及他的動畫界前輩,卻如同雪上加霜。「有限動畫」毫無角色演技,缺乏人與環境互動的感情,不過是死了靈魂的虛假動畫。這樣想的宮崎駿,在「手塚革命」體制下臥薪嘗膽,終於在20年後才以《風之谷》奪回制高點,開啟了宮崎駿的動畫時代。

新海誠真有足夠的能量跳開雙軸,展現「後宮崎駿」的新「典範可能」?

遊戲製作公司的平凡上班族,1999年,新海誠在生活與工作的雙重煎熬中,突然想要「訴說一個肯定現實生活的故事」。於是他利用下班時間,運用家裡的Power Mac製作了五分鐘的動畫《她與她的貓》,先放在個人網站上收到許多網友肯定,接著參展又獲得許多獎項。

2001年夏天,他下定決心辭掉工作,「不再放棄任何事物」,希望能「率直地注視著自己決定的方向」。他以「趁電腦運算時睡覺」的方式,不眠不休專心製作,從腳本、角色、美術、攝影、演出全部一人包辦,七個月後交出25分鐘長、美麗如詩又細膩感人的《星之聲》。2004年90分鐘的劇場動畫《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問世,一掃許多人原本疑慮,確立了獨特的「新海風」。有趣的是,「新海風」的典範性,如果存在的話,似乎並非在雙軸之外另立座標,而是展示了一種「兩個典範間」的可能性。


一方面,為了實現「一個人的動畫」,新海誠可說極致發揮了「有限動畫」的理念,像重複使用樹木、花、草、雲的所有「圖像零件」那樣,往「盡一切力量省力」的方向努力。新海誠動畫裡的人物幾乎很少開口,表情往往也限定在單格繪圖的表現範圍。從近藤喜文描繪角色肢體與嘴角眼神的微妙演技來看,新海誠大概絕對不及格。


另一方面,新海誠動畫中車站、教室、原野的場景被描繪得如風景明信片般動人美麗,晨昏光影的映照與挪移不停誘喚著觀者的人文感性。因為背景移動緩慢或接近靜止,聲音進出與畫面中局部的細微變化顯得格外扣人心弦。微妙分鏡下搖晃的手機、起飛的瓢蟲、踮步的小貓、咆哮的引擎、回憶的呢喃、遠隔的對話,娓娓堆疊著故事的情緒。這些無不體現出近藤喜文對「把握平凡日常生活中耀眼瞬間」的創作衝動。


新海誠的作品看起來,像是在數位科技的全新技術環境下對手塚治蟲與宮崎駿兩種對立典範的remix,凭一個人的力量創造出這種可能性,在前數位的時代幾乎無法想像。


日本漫畫、動畫、遊戲產業三合一的實力,異業結合的綜效與網絡分工的彈性常為人津津樂道,但這種看法往往掩蓋了日本動畫產業的靈魂所繫。


在「創意心靈vs.製造紀律」的亙久緊張中,一代代的動畫人跨越產業壁壘,以炙熱的創作熱情提出各自的「解決方案」,並用驚人的意志力付諸實踐,這些賦予技術與材料動人靈魂的「超級個人」才是持續灌注產業競爭力的充沛動力。



新海誠奇蹟似的崛起給我這樣的啟示。

无聊假日……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7-05-2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5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8-11
这个是什么?原创还是新闻之类的。。。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