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约翰是怪物
妮娜是《Monster》里我最不想评论的一个人物,而约翰则是我根本无法评论的“人物”。其实,他根本不能被称作人,他根本是一个怪物。人是不可能理解怪物的,所以精华区里danverz所写的,是约翰残存的“人”的部分,是“变成怪物的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怪物呢?
在逃往捷克边境的途中,还是孩子约翰杀死了帮助他们的中年夫妇。然后,若无其事地哄着妹妹离开。
倒在捷克边境的约翰被沃尔夫将军救起,被送到了地狱般的511孤儿院。他轻易地用言辞挑起了那里教师和孩子们的自相残杀,511孤儿院全毁。
约翰和妹妹开始了被领养的生活。到李贝特夫妇被杀事件为止,他到底杀死了多少领养他们的夫妇,不得而知。
用含毒的糖果杀死院长等三人,他带着妹妹从天马所在的医院逃出。之后,他们继续着被领养的生活。再后来,他把妹妹放在海德堡的弗多拿夫妇家,独自离开。直到找到慕尼黑理想的养父母,他更换了若干养父母——当然,这也意味着所有收养过他的人都被杀了。而被他唆使去行凶的人,也大多被他直接或间接杀害了吧?
在慕尼黑,还是少年的约翰建立了巨大的专门洗黑钱的地下银行。玩腻了洗钱游戏的他,在几年后收手了。
妮娜20岁那年,他来到妹妹身边,杀死了妹妹的养父母、一个小报记者和一个追随他的男人。
法兰克福的极右组织打算推举他做盟主。对此不屑一顾的约翰杀死了四个首领中的一人,悄然离开了。顺带一提,四首领之一的沃尔夫将军,身边的亲人和友人早就都被约翰杀死了。
他对“巴伐利亚的吸血鬼”产生了兴趣。于是,他间接杀害了老人所有亲近的人。在接近老人的过程中,他杀死了试图冒充老人儿子的青年,杀死了私人侦探理查德,杀死了冒充玛格丽特的退休妓女。预知到天马要狙击他后,他煽动小孩子们玩自杀游戏,策划了火烧图书馆事件,试图拉众多的人陪葬。
为了湮灭怪物诞生的根源,他去了捷克。在那里,他冒充安娜,杀死了511孤儿院的前院长,杀死了泽曼警官。他再次用含毒的糖果杀死了布拉格警局的三个警官。迷恋上女装的他的舒克,也险些被他害死。他唆使还是孩子的米罗休自杀,总算被天马和葛利马阻止。
他在杜塞多尔夫与极右势力接触,收了一个学徒。为了掩饰这个“学徒”的丑闻和真实身份——511孤儿院的同伴,他煽动了三桩杀人案。他杀死了极右势力的首领“宝贝”,却放过了被折磨得如同行尸走肉的查倍克。
在红玫瑰屋,他知道了体内怪物的真相。于是,他到了怪物的制造者——弗郎兹——隐居的小镇,为了自己的“完全自杀”而策动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屠杀……
这是怎样的一个怪物啊,有谁能计算出,约翰一生中到底直接或间接害死了多少人?每秒钟都盘算着害人的,是怪物,是魔鬼。
约翰是作者笔下的一个“极恶”的存在。什么是“极恶”?孔子是这样说的:“大奸若忠,大伪似真,言诡而辩,论丑而博。”那美貌的金发青年约翰,非常彻底地贯彻了这几句话。扮成安娜安慰舒克刑警的他,把卡尔的信物交给休伯特的他,击溃理查德心理防线的他,唆使米罗休自杀的他,不但深谙人性的种种优点与缺点,而且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些优点与缺点,像摆弄蚂蚁一样玩弄着周围的人。恶魔之所以可怕,并非因为他不懂人性,而是因为他太了解人性了,以至于所有人都逃不过他的玩弄。扮成安娜的约翰,静静地坐在米罗休对面,十指交叉,温柔的笑着。那看似温柔的笑容里,充满了对即将毁灭的小生命的轻蔑、嘲弄和淡淡感慨,令人脊背发凉。我不知道约翰的声优是谁,但是对我来说,这位声优在《Monster》动画里表现得最出色。那沉静温柔的声音,乍听之下似乎很“善良”,但当中隐隐渗出的恶意,让人无法释怀。这样的声音,是对孔子那四句话的最好诠释。
约翰也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存在。孩童时期就可以唆使整个孤儿院的人自相残杀,少年时期登上黑社会的宝座,仅仅在公园沙地上写下名字就可以教唆别人杀人,扮成女人竟然毫无破绽甚至颠倒众生,这些在现实中都是行不通的。然而我们却愿意相信这样的事是可能的,愿意用“约翰是怪物,所以做得到”这样的说法来帮作者自圆其说。这固然是因为作为主角的对手,越强大故事越有看头;另一方面,是不是深植在我们心中的“超人”梦想,促使我们愿意这样相信呢?书中的那么多恶人愿意被约翰奴役,到底是因为约翰真的是怪物,还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希望有这样的“超人”存在,从而产生了“炒作效应”,使约翰由普通人变成了怪物?《Monster》里有这样耐人寻味的一段:被约翰教唆去杀人的人们,有的把约翰看作圣人,有的把约翰看作吸血鬼,有的把约翰看作宇宙人……所谓怪物,归根结底,不过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用来自我欺骗的畸形偶像而已。真正的恶,潜藏在人们的心里。所以故事最后,击倒怪物的,竟然只是一个平常谁也瞧不起的醉鬼。而他击倒怪物的动机,竟然只是最单纯的、对儿子动物性的爱护。
约翰是不完全的怪物。故事所谓的双重人格,多半指的是约翰体内残存的“人”部分。
约翰是怎样变成怪物的呢?当陌生的男人要母亲放弃双胞胎中的一个时,他对母亲的信任崩溃了。到底留下了他还是妹妹其实不重要,他无法接受的,是母亲会做出选择这件事本身。他拿着《没有名字的怪物》的图画书,在三只青蛙的店的顶层等着。妹妹从红玫瑰屋回来了,一脸惊吓过度的表情。很有可能只是为了安慰受惊的妹妹,他说:“告诉我吧,全部都告诉我吧。”不论是动画还是漫画都让这时的约翰笑得意味深长,但是约翰最初的目的,恐怕仅仅是出于单纯的安慰吧。就那么简单,怪物就那么简单地诞生了。约翰是为了保护妹妹而变成了怪物的,所以,对妹妹的爱护,成了他唯一残存的“人”的部分,成了他的“另一重人格”。“救命!我体内的怪物,快要爆炸了!”——约翰残存的人性如是说。
安娜是约翰唯一会在意的人,除了安娜,他对所有的人类同样地不屑。大概是隐约猜测到这一点吧,所以极右势力会试图绑架安娜来引出约翰。但是怪物比他们想象得还要可怕还要复杂,妄想控制怪物的他们,终于惨淡收场。有人会问,在安娜二十岁生日那天杀死深爱她的养父母,难道这就是对妹妹的爱护么?——恐怕是吧,恶魔表达爱的方式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只能这样解释。会觉得约翰是爱护妹妹的是由于两个小孩玩的猜榛子的游戏,无论安娜猜那只手,都能猜中,因为“一切都是安娜的”。当安娜发现哥哥时怪物时,他用手指着自己的眉心:“开枪打我吧……”最害怕的事,是忘记安娜的名字。最希望的事,是什么?——世上一切的好东西都是安娜的,因此,让我变成恶魔也无所谓。约翰体内以外的人格一定是这样想的吧。
多年后,约翰到了红玫瑰屋。站在母亲的画像前,他说:“好像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一样。”这时的他,是否已经隐约猜测到,“我体内的怪物,来自身体的外面”?再后来,在约翰的刻意安排下,两兄妹在红玫瑰屋的废墟重逢。约翰高高在上地站在那里,炫耀般地对妮娜说:“我见过很多结束。”他对妮娜讲述着“自己”当年被带到红玫瑰屋后所经历的“真正恐怖的故事”,像是炫耀,像是催眠,直到妮娜喊出了惊心动魄的真相——“不是,不是,不是!被带到红玫瑰屋的人是我!你搞混了!”受到当头重击的约翰,露出了想哭又想笑的表情。第一遍看《Monster》时的我太天真了,只是惊叹于妮娜那出人意料的、震撼性的回答,却忽略了约翰那想哭又想笑的表情。约翰是真的把自己和安娜的经历搞混了,还是在刻意地误导妮娜?就算直到妮娜喊出真相前约翰一直认为自己是怪物的本体,那么此时的约翰,在回忆起自己是为了妹妹而变成怪物之后,会不会这么想:如果妮娜恢复了记忆,如果妮娜恢复了记忆也不会再变成怪物,那么,怪物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梦醒了。”所以,下一个该消失的,是怪物自己。
结束的风景是什么?我一直以为这是作者在故弄玄虚,直到看到约翰用略带怜悯的表情对垂死的罗别特说“你看不到”时,我才忽然明白,结束的风景,就是怪物的死,是约翰的死。死,是对自己与他人及社会关联的最彻底断绝,如同当年站在捷克边境的自己一样,周围没有人何人存在,没有任何人能够叫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只是绝对的孤独。——好不容易得到的名字,却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叫他的人了。这便是约翰“准许”天马看的“最后的风景”——只有自己一个人孤独地活着。我想,罗别特对结束的风景的执着或许不是病态,正如同他死心塌地为约翰效命是因为约翰唤起了他作为“人”的唯一回忆一样(热可可),对结束的风景的执着,是来自于他内心深处摆脱怪物阴影的渴望。
动画《Monster》,可以说是完美地再现了原著,只除了漫画第18卷封底的一段话,而这段话却是那么地重要:“How do you think can real-life man become a fictitous man? The answer is simple. One has to eliminate everyone who knows him, everyone who knows his past. One simply must be the only one who exists... A man actually attempted to do this. He tried to commit the 'perfect suicide'. But he failed to wipe out everything. Now he, the 'nameless monster', has turned into an actually existing man.”
那从病床上消失的约翰,到底是失踪还是自杀,已经不重要了。因为“Monster”已经确实地被人类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