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搁浅大局已定 掌握要领先解套
可锐职业顾问
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转向留学,本科毕业就业难的学生也把目光转向海外。留学热潮在上海以及整个中国可以用轰轰烈烈来形容。但是现在选择出国留学进修的学生相比较以前更加趋于理性,因为他们开始疑问现在出国留学是否真能给自己镀上一层金,从目前的求职市场来看这俨然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广大出国留学学生以及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国到目前为止已有58万学生留学海外,其中大约有15万的学生学成归国,而且这个数字现在每年还以30%的速度递增。随着国内海归派人士的急剧增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再加上中国就业市场的不断成熟,海归搁浅的问题是大局已定。有的海归回到国内后发现就业市场并不是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好,然后就萌生了继续留在国外的念头,而有的则是在国内盲目求职,根本不考虑以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行。在可锐职业顾问看来这两种决策必将导致留学价值的全面变质,而且必将会成为将来职业发展的重大阻力。
搁浅案例:
Leo Liu:沪上名牌大学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接着到英国留学一年,获得硕士学位,于近期回国。
自述:我大学2年级开始准备TOEFL和GRE,在大学三年级的暑假将这些考试全部完成,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分数。由于我一心要出国,所以在找工作的问题上没有太留心。在2001年的9月我开始弄材料申请美国的大学,然而辛勤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在2002年的春天我收到的是一封封的拒信,我的心也凉到了谷底。后来爸妈建议我到英国留学,因为那里也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而且学制非常短。于是我又开始着手申请英国的大学,并且很顺利的拿到了一所排名挺好的学校的offer。经过一年的学习我长进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想法。可踏入上海的求职市场后,我才发现找一份自己适合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回来以后我一心想进入外企,因为外企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比较好,可是外企一般都要求工作经验,而我又不想去私企或者是国企。没想到花了这么多钱,辛辛苦苦了这么多年,非但没有给自己镀上一层金,还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可锐职业顾问分析:
1.对当地就业市场资源/资讯把握有限导致就业周期拉长
上海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国外生活了一年,Leo对上海职场发展的方向没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上海的就业市场已经日渐成熟,不会再出现象前几年那样只要是海归就意味着高薪、高职、名企。况且不同的行业/企业有不同的用人要求,而且随着行业/企业为了应对和迎合相应的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自身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如果我们对我们的雇主的用人要求没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那么怎么去迎合对方的要求?让对方接受自己就更无从谈起。
2、“三盲”海归群体性误区
Leo回到国内也有一段时间了,由于他在求职前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充分,而且盲目要求高待遇(盲目追求短期回报),此外他也没有一个的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长远发展意向盲目),直接导致了他盲目乱投简历(职业定位盲目),由此造成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其实像LEO这样的现象不止一个,而是随着就业市场的变换速度不断加快,加之对自身发展定位的不明确,促使一些在短期内找不到工作的海归更加饥不择食,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就业难度反而增加。
3、走出外企迷信
就求职者自身而言一个企业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这家企业能够提供给他什么样的职位,以及这个职位是否能够发挥他的专长并成为他职业生涯的成功的加速器。就Leo来讲他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职业经验和阅历,那么在他迈出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的时候就更应该看重企业带给他的符合他自身的学历以及个人资质的经验。那具体这家企业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并不是问题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