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462阅读
  • 22回复

[原创][转贴]《Monster》随笔

楼层直达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24
原文发布于水木comic版。会有人看吗?这么长的评论?我想我是疯了……

(一)最差劲的女人
很早以前就下了一个决心,要把自己心目中的《Monster》用文字表达出来。然而迟迟不肯动笔,因为好巧不巧地看了精华区里的评论。我很清楚自己无论如何写不出更好的文章来,因为没有那样的文笔,更因为,当时的我并没怎么看懂《Monster》。
开始看《Monster》是在动画出了第一集的时候。那个时候漫画《Monster》已经很有名了,人们早就经历了新奇、追看、回味等阶段,甚至《Monster群像》这样分析彻底的文章都成了精华区的古董。对于《Monster》,就像文学爱好者对于《红楼梦》,已经分析得不想再分析,咀嚼得不想再咀嚼。但是对于我,这却是全新的东西。18本的漫画,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感觉就像有什么无形的东西硬拽着我往下看,欲罢不能。最后四本是在一个咖啡厅里看完的。黑暗幽静的环境里,笔记本的屏幕发出幽幽的光,旁边的拿铁是那样的苦涩。我没有五匙砂糖,只能忍受那苦苦的味道。看完了所有的剧情,嘴里的苦味仍然挥之不去。
奇怪。明明是大团圆的结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那时的我并不懂。那时的我,甚至聪明自居地说出了“最喜欢的是偏执的伦克和放荡的爱娃”这样的话。真是幼稚啊,竟然连同情和喜欢都分不清。伦克暂时搁在一边,就爱娃来说,没有人会喜欢她,男生不会,女生更不会。或许会有很多人同情她的不幸吧,但是,那种感觉,刻薄点儿说,就像人们同情妓女的不幸一样。同情,但是敬谢不敏,喜欢就更加谈不上。
因为她是最差劲的女人。她娇纵、自私、任性、乖张、嫉妒、挥霍成性、爱慕虚荣。她吸烟、酗酒,跟男人上床就像喝水一样。她可以说是美貌的,但是青春不在。这样的她,可以说是最差劲的女人。
或许浦泽直树一开始只是想把她塑造成一个站在天马对立面的反派人物。看过《Happy!》的人都知道,就长相而言,爱娃其实就是蝶子的成熟版。然而《Monster》里的她,并没有坏得那么彻底。
她的出场耻高气昂。趴在天马身上的她,嘴里说着“你一定要让我幸福才行“。她的态度,不像是对男友,更像是对仆人或奴隶。Spiegel的评论要更刻薄些:虽然两人表面上如胶似漆,但实际上,天马于她,直白地讲,不过是一条能讨主人欢心的狗而已。所以当狗咬了主人时,她可以好不犹豫地将之舍弃。爱娃把订婚戒指扔到地上时,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是轻蔑与嘲弄。
然而人会一点儿一点儿改变的。当爱娃用下流的手段赶走跟天马约会的千金小姐时,天马对于她,恐怕仍然只是狗而已。只不过这条狗的忠心太令人眷恋了,所以主人可以换狗,狗却不能换主人——“天马是我的!”然而,大概不到一小时之后,爱娃追着天马,一直追到那建筑中的大楼的外面。靠在墙上气喘嘘嘘的她,发现鞋子在剧烈的奔跑中坏掉了。动画里的爱娃有很多丑恶的嘴脸,然而这时流下落寞眼泪的她,却被画得格外美丽。如果只是狗的话,值得主人付出这么多吗?恐怕就是在此时,天马在爱娃心中的份量,无形中加重了许多——或许吧,我不是爱娃,所以不肯定。
我对爱娃的同情是从那个园丁的故事开始。在此之前,即使她在酒醉中喃喃叫着“贤三”,即使她仍然保留着天马的照片,在我看来,她仍然是个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恶妇而已。是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恶妇。就像王菲所唱的那样,“欲望,买下了一切,也没能满足空虚。”她的欲望不仅仅是情欲,金钱或酒,那更多的是对一个能够陪着她、顺着她、把她捧在手心呵护的人的渴望。对她来说,所谓的幸福,就是能够找到这样的一个人。她以为那个把她当女神崇拜的园丁会是这样的人,圣诞夜里,捧着礼物去园丁家里的她,再次难得地美丽起来。然而她从窗户里看到,却是园丁一家人破镜重圆的幸福画面。像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一样,愤怒的她放火烧掉了园丁苦心经营的花园,也烧掉了自己的豪宅。
对爱娃的第二丝同情来自于漫画的一节:《落魄之极》。爱娃因醉卧街头而被送到收容所,出来的时候身无分文、求助无门。街头的乞丐开玩笑式地递出酒瓶,想不到她竟然真的夺过酒瓶,仰头灌下去……正如她后来对马汀所说,有时候人会觉得不喝酒就受不了。Spiegel说爱娃酗酒有博取天马同情的成分在,我想应该不是这样吧。爱娃是那种会在意别人感受的人吗?爱娃酗酒,是因为“不喝酒就受不了”,生活中有太多失意,只好用酒精麻醉自己——饮鸩止渴。
《Monster》里对爱娃的心理描写很少,因为爱娃的心境并没有美妙到可以让大家一起分享的地步。我个人的猜测,爱娃对天马的感情,在《Monster》前半部中,是逐步加重的。当两人还是婚约者时感情最浅,到了《男人的餐桌》那一集时,那种爱恨交织的情绪达到了最高点。爱恨交织感情。几乎要沦为三流白滥的手法,却被浦泽描写得那样深刻。《男人的餐桌》那一段,最让我感动并不是“我可不要你现在就死,因为我要把你活着交给警方”这样口是心非的台词和嘴上重复着“天马不会出现”心里却希望他出现的自相矛盾;最让我感动的,是迪特问爱娃“你是天马什么人”时她脸上那复杂的表情。对着成年人叫嚣“天马是毁了我一生的男人”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对象换成小孩,这样的话却怎样也说不出口。有时候对孩子撒谎反而是困难的事,因为孩子虽然天真,却要比成年人直接。但是,“天马是我爱的人”这样的话同样说不出口,因为她配不上,更因为她对一再拒绝自己的天马,是有怨的。所以她对迪特的问话沉默以对,脸上的表情苍老而悲哀——天马是我什么人?——往事不堪回首。接着爱娃问迪特喜欢天马吗?迪特毫不犹豫地说是。爱娃问迪特喜欢天马什么,还是孩子的迪特一时回答不上来。沉默中,爱娃的表情再次变得复杂。在问迪特的同时,爱娃同样也在问自己吧?喜欢天马什么呢?太刻骨铭心的感情,反而不知如何表达。
慕尼黑的图书馆大火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在这之后,也就是故事的后半部分,爱娃对天马,爱的成分要比恨的成分多些。然而作者是不会让这两个人复合的,所以爱娃终于决定为天马作证时,天马已经为了救爱娃而逃狱了。这样的错过,似乎在暗示着,两个人的纠葛,最终会以无疾而终结束。
马汀的出现让这样的暗示成了定局。真正让爱娃脱胎换骨的应该是马汀吧,当爱娃决定在法兰克福车站等他时,这时的爱娃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爱娃第一次心甘情愿地等一个男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时的爱娃,已经摆脱了那种向某个人单方面地索取幸福的想法。为所爱的人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当听到扫地的老人说“有等待的人就是一种幸福”时,爱娃是不是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呢?
当爱娃终于能够平静地跟天马坐在一起时,两个人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个人——马汀。当爱娃终于对天马说出“有没有好好吃饭”这样关切的话时,她的心已经不只属于天马一个人了。爱娃的故事,事实上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因为盘踞在她心里的怪物,这时已经死掉了。
故事结束的时候,爱娃戒了酒,也找到了一份感兴趣的工作。她是肯定爱着马汀的,是不是还爱着天马就不得而知了……当天马让别人转告她“毁了你的人生很抱歉,请寻找自己的幸福吧”时,她哭了。或者这便是结束吧……即使她还爱着天马,那个死去的男人也让她失去了追逐天马的力量。在爱情上,爱娃是注定无法有圆满的结局了。但是,人生的幸福,是不能跟爱情的美满画上等号的。生活中虽然有很多不如意,却也有很多微小的幸福,珍惜这些的话,活得快乐并不是困难的事。

银色的满月 抚摩青色的群山
踮着脚 走进了你的森林
令人爱怜的侧脸枕着夏草
如梦似幻的繁星
像银色的泪珠坠落人间
茧中的蝴蝶
要经历七次的蜕变
破茧而出 带着淡淡的青色
展开无限的翅膀 翱翔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月若有情
当在空中俯视众生
请不要带来悲伤
高飞吧 不要再叹息
歌声的翅膀 在月下迎风起舞
蝴蝶展开了翅膀
这夜赐予你生命 穿越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24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1-14
(二)偏执狂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待伦克警官的,或许会直接用“变态”来形容他吧。我对伦克,除了不赞同、同情之外,更多的时候,竟然是存着一丝敬畏。
伦克是个工作狂,满脑子的“案件、案件”,没有爱好,没有社交,完全忽略了家人。他冷彻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惊人的记忆力,使他在侦破案件方面有着天才般的优势,或许,这就是他把工作当作兴趣的根源。因为这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是从事起来最能让自己觉得有优越感的事情,所以会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甚至不择手段。伦克不是一个正义感强烈的人,他甚至没有正义感。他是个漠视人情世故、伦理道德的人,虽然本身不会去犯罪,但是他对犯罪行为的评论是中性的,对阻止犯罪保护公民并不真的热衷。他真正热衷的,是案件的“真相”。所以,为了捉住天马,他会刻意放过那个谋图遗产的真正凶手。因为那个案件的真相一看便知,他不感兴趣,而“天马的本来面目”,才是真正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东西。他是一个比柯南还要笃信“真相只有一个”的人,而他探索真相的法宝,就是把自己代入到罪犯的身份中。他对自己的法宝是无比自豪且自信的,所以被他判定为犯人的天马,一定要有罪不可。即使天马救了他,即使吉兰把约翰的照片贴到他鼻子上,天马仍然非要有罪不可,天马仍然非要有双重人格不可……这样的伦克,可以说是个招人讨厌的人物。尤其是在故事的开始部分,这个人物,与反派无异。
我猜,作者对于伦克的感情应该是相当复杂的吧,因为他并没有把视线固定在伦克的那些缺点上——尽管伦克的缺点是那么的醒目和特征鲜明。为伦克制造一个恶意的结局是那么轻松和大众化的事,但是作者没有这样做。
作者对伦克是存着一定程度的尊敬的。因此,作者没有让伦克跟天马对立到最后。在约翰的存在不容置疑、铁证如山时,伦克认错了。他的法宝在约翰这个超出人类想象的怪物面前失了效,他信赖的东西一下子被彻底颠覆了。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休假。因为日常工作中的惯用手段对付怪物是无效的,对付怪物,需要的是非常手段。休假中的伦克,手指仍然动个不停,但是那种“代入式推理”,却很少使用了。对天马的那声“对不起”是在故事的最后,然而事实上伦克早在此时,就已经不再把天马当犯人了。因此,他拒绝了天马的案子,甚至暗中指点天马对付侦讯的方法。这无疑让读者对伦克多了几分好感。这世界上最令人讨厌的人,不是偏执的人,而是虚伪的人。能够承认自己错误的伦克,还算真诚——又或者,这也只是他的一种敬业?——苦笑。
有谁能挺身与野兽为敌?那肯定是意志无比坚定的人吧。故事的后半部份,人们拼命追逐着怪物的根源。而在这过程中最先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总是伦克。说实话,以前我一直不信“配角能夺去主角的光彩”这样的说法,但是在《Monster》的后半部分,我竟然会觉得,相较于老好人天马,雷霆万钧的伦克更像个男人。天马和葛利马虽然救了舒克刑警,但是,真正把舒克从绝望边缘拉回来的,却是伦克的一段同行间的忠告:“你是个警察吧?作为一个警察,应该能够冷酷地用手术刀解剖周围的事物,应该能够怀疑最不想怀疑的人。”对照伦克的为人,这段话可说是执地有声。红玫瑰屋里,挖开不能打开的门的伦克,宛如大无畏的斗士。而在那个即将发生屠杀的小镇上,伦克对葛利马的那句轻描淡写的“工作结束后请你喝一杯”,可以说是全剧中最酷的一句话——这也是伦克最有人情味的一句。他或许是个令人讨厌的人,或许不太正常,但是,在那小镇的屠杀事件中,他无疑是英雄。——话说回来,谁规定了英雄必须是十全十美的完人?
我猜,作者对伦克应该怀有某种程度的同情。漠视家人的伦克,最终被家人抛弃。这时的他,仍然能够用忙碌武装自己,因为他还有喜欢的工作。没有了家人,还可以从事业中得到慰藉。然而他的事业也很快进入低潮。手里的案件都被移走了,这时的他,还剩下了什么?他拿着天马的照片说:“我只剩下你了。”他认定天马是犯人的偏执,不仅仅是由于潜意识里对于犯错误的畏惧;追逐天马,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成了他的精神支柱,成了他拿来消磨时间的唯一方法。他对抛弃自己的家人,真的就不留恋么?当女儿打电话要跟他见面时,他可以说是受宠若惊的。然而,为了把自己“代入”到天马的身份中,他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置身于日本人闹哄哄的聚会中,他那句“我很孤独”,让人感慨。这时的他,一定无比后悔吧?性格决定命运,有时候真的是这样呢。而结尾与罗别特对决时,罗别特说的那些话(“你太太……跟别的男人同居,看来生活的很幸福哩!你的孙儿也把那男人认做爷爷,他开始呀呀学语,还叫那男人爷爷……爷爷哩!很想见他吧?孙儿活泼可爱地成长。很想见他吧……”),更是深深刺伤了他。故事的结尾,他辞去了探长的职务改去警察学校教书,甚至开始试着跟女儿沟通,这当然可以说是追求圆满结局的作者的一厢情愿,但是仔细想想,这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罗别特那段伤他极深的话,是不是可以当作改变他人生的契机呢?又或者,伦克的改变,早在他承认约翰的存在那一刻就开始了。那之后的伦克,渐渐地有了些许人情味。在卢恩咸小镇上,他甚至可以对受欺负的小孩说出安慰的话,甚至可以温柔地笑着,盘算着给亲人写信的事。听起来也许令人无法信服,但是人真的是可以渐渐改变的。
《Monster》里的人物,最能引起我兴趣,最让我愿意做心理白描的,首先是爱娃,还有就是伦克。因为我在伦克身上多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虽然我没有他那样极端。更因为,现实生活中,真有伦克那样的人存在。现实里的伦克并没有像故事里的伦克那样归于平静,因为现实里的伦克是更复杂、更充满压迫感的人物。现实里的伦克即使众叛亲离,即使被人们合力从高位上拉下来,仍然坚持着自己的那一套作风,仍然不屈不挠地战斗着。是的,战斗——我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词来形容。要让他隐退,恐怕还要等很长一段时间吧。我是不会喜欢伦克这样的人物的,尤其在现实里深受其害之后。但是老实说,对于这样的人,我恨不起来,甚至在心里有些佩服。因为,如果现实中都是些无为而治决不勉强的人物的话,恐怕我们的生活水平仍然停滞在封建社会,永远不会进步吧?人类的进步,恐怕还是需要几个“偏执狂”的推动的。——一家之言。

银色的满月 抚摩青色的群山
踮着脚 走进了你的森林
令人爱怜的侧脸枕着夏草
如梦似幻的繁星
像银色的泪珠坠落人间
茧中的蝴蝶
要经历七次的蜕变
破茧而出 带着淡淡的青色
展开无限的翅膀 翱翔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月若有情
当在空中俯视众生
请不要带来悲伤
高飞吧 不要再叹息
歌声的翅膀 在月下迎风起舞
蝴蝶展开了翅膀
这夜赐予你生命 穿越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2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1-14
(三)A Girl Haunted By Monster
安娜,妮娜。安娜是被怪物纠缠的、介于人与怪物之间的存在;妮娜是海德堡的天才少女,是充满希望的人。安娜的出场是震撼的:还是十岁女孩的她,躺在病床上,精神恍惚,嘴里喃喃说着“杀了他……”。妮娜的出场则是令人惊艳的:当学生们为魔鬼教授的问题伤透脑筋时,迟到的妮娜撞开教室的门,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出正确答案。在教授无奈的认可声中,她直起身子,映在观众视线里的是一张美丽的脸。这样的妮娜,宛如金庸武侠中的高手般信手挥洒,带给观众的是外表与内在的双重惊艳。
然而妮娜却是《Monster》里我最不想评论的一个人物。不是不能,而是不想。因为她太完美了,完美到我不想专门砌词赞美她,我想我只要把Spiegel的形容照搬过来就可以了:正直、温柔、真诚、勇敢、乐观、善解人意、意志坚强……几乎所有的正面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像梦魇般纠缠着她的、怪物的回忆,但是,这反而让她前面的那些优点更突出了。
大多数的故事都有女主角。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故事的女主角,一定要美丽才行;即便不是倾国倾城、沉鱼落雁,也要有一定水准的外表。即使是少女向的动漫,也不会真的画一个丑女来伤害大家的眼睛(原谅我的刻薄)。总之,女主角的容貌,要在清秀以上。人们是很宽容的,可以容忍女主角贪吃、贪睡、粗鲁、弱智、脆弱、胆小、任性、吃醋……甚至会认为这是她的可爱之处,真的是太宽容了。但是,女主角一定要心地善良才行。心地不善良的女子,无论在故事里的戏份多么多,都不能被当作女主角——那充其量是一号女反派。而最最重要的,如果这个故事还有个男主角的话,那么这个女主角即使跟他不是情侣,也要暧昧不清才行。因为,所有的人都喜欢美丽的爱情故事。
以上就是恶俗的女主角三定律。因为这样的三定律,人们大概是不会把爱娃当成女主角了,即使作者自己也不敢真的让爱娃与天马复合。看样子妮娜应该是女主角了,她是美丽的;她当然也是善良的;虽然故事里跟天马真正纠缠不清的是爱娃,但是妮娜初见天马时那脱口而出的“白马王子”、红玫瑰屋废墟中天马所说的“你死了我该怎么办”以及故事最后妮娜要见天马时那快乐的表情,无不引导着人们朝某个方向联想开去……这么说听起来有点儿酸溜溜,但是妮娜真的长了一张“女主角的脸”。仔细看的话,《Monster》里的妮娜,不就是金发的海野幸(《Happy!》的女主角)吗?
但是我无法承认妮娜是女主角。妮娜是活在怪物阴影下的女子,a girl haunted by Monster。这样的女子,如果发掘得足够深刻的话,应该是很有看头的。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不要让她太完美,是能够狠下心来写出她的“不美”与“不纯”。然而作者办不到。他笔下的妮娜太完美太纯洁了,这样的人固然美好,却也一定很单调。所以深究起来,《Monster》里关于妮娜本人的故事,其实是相当单薄的。故事前半部分的妮娜,实际上是在重复着十年前做过的事——追杀约翰;而到了故事后半部份的妮娜,正如Spiegel所说,主要的工作是回忆。这样的妮娜,更像是一个为了剧情而存在的人物,更像是一个为了作者精心设计的双重圈套而存在的人物。就性格塑造而言,这个人物的存在感是相当稀薄的,相较与爱娃,简直是差了一个“数量级”。
然而妮娜的故事却相当震撼。
在恢复了十年前李贝特夫妇被害事件的记忆之后,妮娜开始了追杀那恶魔般哥哥——约翰的旅途。双胞胎一正一邪,这是相当古老的体裁。妮娜是“善”的化身,约翰是“恶”的化身;所以约翰非死不可,但是不会死在妮娜的手上——恐怕所有的读者在一开始都是这样猜测的吧。
从“捷克桥,三只青蛙”开始,妮娜的记忆逐渐恢复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经常因回忆而精神恍惚、极度痛苦的妮娜。令妮娜痛苦的是什么?
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母亲……温柔的人……歌声……美丽的歌声……父亲是什么样的人?父亲……不知道……因为在双胞胎出生前就被杀了。母亲和双胞胎住在捷克桥招牌上有三只青蛙的店里。有一天,来了两个男人。男人对母亲说:“你要留下一个,带走一个。这是实验。”于是母亲放开了一只手。“……对不起。你们两个都要活下去……”
她在顶楼上等着被带走的哥哥,手里拿着《没有名字的怪物》的图画书。她一直等着,等了一天又一天。
哥哥回来了。打扮成女孩,看上去跟她长得一模一样的哥哥对她说:“我回来了。”于是她回答:“你回来了。”
我回来了、你回来了、我回来了、你回来了、我回来了、你回来了、我回来了、你回来了……约翰把他在红玫瑰屋经历的恐怖的事告诉了她,说了一遍又一遍,一直说到心里的恐惧平复为止。黑暗的、没有墙壁的屋子,恐怖的惨叫声,记不清次数的用餐,庆祝会,红酒,被毒杀的人们,惨叫,地狱般的屋子,逃走,被玫瑰刺伤的疼痛……还有弗郎兹近乎诅咒的那一句:“人类……是可以变成任何东西的!”
他们放了一把火,逃离了住处。在捷克边境,濒死的两人被沃尔夫将军发现。约翰被送到了511孤儿院,她被送到了另外一家孤儿院。两人后来被李贝特夫妇收留,然后……是故事开头的凶杀案。
这便是妮娜童年的记忆。那么,真正让妮娜痛苦和恐惧的,是什么?被深度催眠的妮娜,掐住吉兰医生的脖子,说出了全剧中最令人心惊的两句话:“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我”,安娜,回来了。真正被带走的,是安娜,不是约翰。被当作实验品的,预定要成为怪物的,是安娜,不是约翰。带着饱受惊吓的表情说出“我回来了”的,是安娜。看着因惊吓而精神濒临崩溃的安娜,约翰说:“告诉我吧。全部都告诉我吧。”
约翰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或者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两个小孩的记忆全都发生的错乱,不得而知。动画里两个小孩把脑袋凑在一起倾吐心事的画面明明很温馨,却看得我不寒而栗。所以作者一再地暗示,“怪物有两只”。所以约翰会说:“我体内的怪物,来自我身体的外面。”
“和平之神非常忙碌。每天都吹着喇叭,连照镜子的时间都没有。和平之神的喇叭会让大家幸福。”
“和平之神非常忙碌。每天都泼着神秘的水,连照镜子的时间都没有。神秘的水会让山儿变得翠绿,让田地丰收,让花儿盛开。”
“和平之神非常忙碌。每天都帮大家取名字,忙得连照镜子的时间都没有。你的名字是奥图。你的名字是汉斯。你的名字是汤玛斯。你的名字是约翰。”
“约翰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和平之神当作谢礼。和平之神非常高兴。很想看看自己戴起这顶帽子是什么样子,于是第一次站在镜子前面。”
“但是,镜子里面照出来的,却是恶魔。镜子里的恶魔说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怎么办!只要有这个恶魔,大家就不能和平的过日子。怎么办?怎么办?烦恼的和平之神……”
如果说《没有名字的怪物》是约翰的寓言的话,那么《和平之神》就是妮娜的寓言。
该怎么做,你知道吗?……接下来,“和平之神”做了什么?
妮娜回答:“在明白镜子里照出来的自己是恶魔的时候,神就……把枪……指向双眉中间!”红玫瑰屋里,没有天马的话,妮娜大概真的会举枪自尽吧,因为这是她当时所知道的唯一消灭怪物的方法。天马当时所说的“没有你我该怎么办”多半不能看作表白,那更多的是为妮娜寻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约翰和安娜,哪一个才是被带到红玫瑰屋的人?这是作者所设的第一重圈套。第二重圈套,是血洗“红玫瑰屋”事件和那诅咒式的一句“人类……是可以变成任何东西的!”血洗“红玫瑰屋”事件是弗郎兹为了保护两兄妹而使出的非常手段。这么做,或许真的扼杀了原本的“制造怪物”的计划,但是,四十多个人在眼前被毒杀所带来的冲击,超出了年幼的安娜的承受能力。惊吓过度的她忘记了弗郎兹紧跟在“人类……是可以变成任何东西的”后面的忠告——不可以变成怪物(我说,那么小的孩子,就算真的记得也不可能会懂吧?),这样的她,传达给约翰的故事,是被她的眼睛扭曲了的,带着双重恐惧的故事。所以,尽管波纳帕塔原本计划好的“制造怪物”的计划没有开始,一个预期之外的怪物还是产生了。这样理解,不合情理的第二重圈套似乎讲得通了,但是,有一个漏洞怎样也堵不上——追随着弗郎兹的、一直在实验中充当助手的彼得罗夫 查倍克,为什么可以逃过红玫瑰屋的惨剧???
妮娜直到故事最后才回想起弗郎兹所说的“不能变成怪物”的话,直到故事最后才对约翰说出“我原谅你”的话。这意味着,她,妮娜或安娜,直到故事的最后,才真正走出了Monster的阴影,才真正超越了Monster所设下的界限。所以约翰才会说,太晚了。妮娜直到最后才明白了怪物的根源,直到最后才明白了哥哥对自己的爱护;但是此时,哥哥早已犯下了滔天大罪。消灭怪物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爱与宽容。安娜体内的怪物,早在她变成妮娜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被消灭了。缠绕她的,其实只是怪物的亡灵。即使恢复了记忆,妮娜或安娜也不会变成怪物,这是早就注定了的事。然而她却花了十八本漫画、74集动画的时间,才找到了消灭哥哥体内怪物的方法。太晚了。
正如Spiegel所说,以杀戮开始,但不能以杀戮结束。所以故事最后,妮娜的志向,由检察官变成了律师。

银色的满月 抚摩青色的群山
踮着脚 走进了你的森林
令人爱怜的侧脸枕着夏草
如梦似幻的繁星
像银色的泪珠坠落人间
茧中的蝴蝶
要经历七次的蜕变
破茧而出 带着淡淡的青色
展开无限的翅膀 翱翔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月若有情
当在空中俯视众生
请不要带来悲伤
高飞吧 不要再叹息
歌声的翅膀 在月下迎风起舞
蝴蝶展开了翅膀
这夜赐予你生命 穿越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24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1-14
(四)约翰是怪物
妮娜是《Monster》里我最不想评论的一个人物,而约翰则是我根本无法评论的“人物”。其实,他根本不能被称作人,他根本是一个怪物。人是不可能理解怪物的,所以精华区里danverz所写的,是约翰残存的“人”的部分,是“变成怪物的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怪物呢?
在逃往捷克边境的途中,还是孩子约翰杀死了帮助他们的中年夫妇。然后,若无其事地哄着妹妹离开。
倒在捷克边境的约翰被沃尔夫将军救起,被送到了地狱般的511孤儿院。他轻易地用言辞挑起了那里教师和孩子们的自相残杀,511孤儿院全毁。
约翰和妹妹开始了被领养的生活。到李贝特夫妇被杀事件为止,他到底杀死了多少领养他们的夫妇,不得而知。
用含毒的糖果杀死院长等三人,他带着妹妹从天马所在的医院逃出。之后,他们继续着被领养的生活。再后来,他把妹妹放在海德堡的弗多拿夫妇家,独自离开。直到找到慕尼黑理想的养父母,他更换了若干养父母——当然,这也意味着所有收养过他的人都被杀了。而被他唆使去行凶的人,也大多被他直接或间接杀害了吧?
在慕尼黑,还是少年的约翰建立了巨大的专门洗黑钱的地下银行。玩腻了洗钱游戏的他,在几年后收手了。
妮娜20岁那年,他来到妹妹身边,杀死了妹妹的养父母、一个小报记者和一个追随他的男人。
法兰克福的极右组织打算推举他做盟主。对此不屑一顾的约翰杀死了四个首领中的一人,悄然离开了。顺带一提,四首领之一的沃尔夫将军,身边的亲人和友人早就都被约翰杀死了。
他对“巴伐利亚的吸血鬼”产生了兴趣。于是,他间接杀害了老人所有亲近的人。在接近老人的过程中,他杀死了试图冒充老人儿子的青年,杀死了私人侦探理查德,杀死了冒充玛格丽特的退休妓女。预知到天马要狙击他后,他煽动小孩子们玩自杀游戏,策划了火烧图书馆事件,试图拉众多的人陪葬。
为了湮灭怪物诞生的根源,他去了捷克。在那里,他冒充安娜,杀死了511孤儿院的前院长,杀死了泽曼警官。他再次用含毒的糖果杀死了布拉格警局的三个警官。迷恋上女装的他的舒克,也险些被他害死。他唆使还是孩子的米罗休自杀,总算被天马和葛利马阻止。
他在杜塞多尔夫与极右势力接触,收了一个学徒。为了掩饰这个“学徒”的丑闻和真实身份——511孤儿院的同伴,他煽动了三桩杀人案。他杀死了极右势力的首领“宝贝”,却放过了被折磨得如同行尸走肉的查倍克。
在红玫瑰屋,他知道了体内怪物的真相。于是,他到了怪物的制造者——弗郎兹——隐居的小镇,为了自己的“完全自杀”而策动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屠杀……
这是怎样的一个怪物啊,有谁能计算出,约翰一生中到底直接或间接害死了多少人?每秒钟都盘算着害人的,是怪物,是魔鬼。
约翰是作者笔下的一个“极恶”的存在。什么是“极恶”?孔子是这样说的:“大奸若忠,大伪似真,言诡而辩,论丑而博。”那美貌的金发青年约翰,非常彻底地贯彻了这几句话。扮成安娜安慰舒克刑警的他,把卡尔的信物交给休伯特的他,击溃理查德心理防线的他,唆使米罗休自杀的他,不但深谙人性的种种优点与缺点,而且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些优点与缺点,像摆弄蚂蚁一样玩弄着周围的人。恶魔之所以可怕,并非因为他不懂人性,而是因为他太了解人性了,以至于所有人都逃不过他的玩弄。扮成安娜的约翰,静静地坐在米罗休对面,十指交叉,温柔的笑着。那看似温柔的笑容里,充满了对即将毁灭的小生命的轻蔑、嘲弄和淡淡感慨,令人脊背发凉。我不知道约翰的声优是谁,但是对我来说,这位声优在《Monster》动画里表现得最出色。那沉静温柔的声音,乍听之下似乎很“善良”,但当中隐隐渗出的恶意,让人无法释怀。这样的声音,是对孔子那四句话的最好诠释。
约翰也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存在。孩童时期就可以唆使整个孤儿院的人自相残杀,少年时期登上黑社会的宝座,仅仅在公园沙地上写下名字就可以教唆别人杀人,扮成女人竟然毫无破绽甚至颠倒众生,这些在现实中都是行不通的。然而我们却愿意相信这样的事是可能的,愿意用“约翰是怪物,所以做得到”这样的说法来帮作者自圆其说。这固然是因为作为主角的对手,越强大故事越有看头;另一方面,是不是深植在我们心中的“超人”梦想,促使我们愿意这样相信呢?书中的那么多恶人愿意被约翰奴役,到底是因为约翰真的是怪物,还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希望有这样的“超人”存在,从而产生了“炒作效应”,使约翰由普通人变成了怪物?《Monster》里有这样耐人寻味的一段:被约翰教唆去杀人的人们,有的把约翰看作圣人,有的把约翰看作吸血鬼,有的把约翰看作宇宙人……所谓怪物,归根结底,不过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用来自我欺骗的畸形偶像而已。真正的恶,潜藏在人们的心里。所以故事最后,击倒怪物的,竟然只是一个平常谁也瞧不起的醉鬼。而他击倒怪物的动机,竟然只是最单纯的、对儿子动物性的爱护。
约翰是不完全的怪物。故事所谓的双重人格,多半指的是约翰体内残存的“人”部分。
约翰是怎样变成怪物的呢?当陌生的男人要母亲放弃双胞胎中的一个时,他对母亲的信任崩溃了。到底留下了他还是妹妹其实不重要,他无法接受的,是母亲会做出选择这件事本身。他拿着《没有名字的怪物》的图画书,在三只青蛙的店的顶层等着。妹妹从红玫瑰屋回来了,一脸惊吓过度的表情。很有可能只是为了安慰受惊的妹妹,他说:“告诉我吧,全部都告诉我吧。”不论是动画还是漫画都让这时的约翰笑得意味深长,但是约翰最初的目的,恐怕仅仅是出于单纯的安慰吧。就那么简单,怪物就那么简单地诞生了。约翰是为了保护妹妹而变成了怪物的,所以,对妹妹的爱护,成了他唯一残存的“人”的部分,成了他的“另一重人格”。“救命!我体内的怪物,快要爆炸了!”——约翰残存的人性如是说。
安娜是约翰唯一会在意的人,除了安娜,他对所有的人类同样地不屑。大概是隐约猜测到这一点吧,所以极右势力会试图绑架安娜来引出约翰。但是怪物比他们想象得还要可怕还要复杂,妄想控制怪物的他们,终于惨淡收场。有人会问,在安娜二十岁生日那天杀死深爱她的养父母,难道这就是对妹妹的爱护么?——恐怕是吧,恶魔表达爱的方式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只能这样解释。会觉得约翰是爱护妹妹的是由于两个小孩玩的猜榛子的游戏,无论安娜猜那只手,都能猜中,因为“一切都是安娜的”。当安娜发现哥哥时怪物时,他用手指着自己的眉心:“开枪打我吧……”最害怕的事,是忘记安娜的名字。最希望的事,是什么?——世上一切的好东西都是安娜的,因此,让我变成恶魔也无所谓。约翰体内以外的人格一定是这样想的吧。
多年后,约翰到了红玫瑰屋。站在母亲的画像前,他说:“好像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一样。”这时的他,是否已经隐约猜测到,“我体内的怪物,来自身体的外面”?再后来,在约翰的刻意安排下,两兄妹在红玫瑰屋的废墟重逢。约翰高高在上地站在那里,炫耀般地对妮娜说:“我见过很多结束。”他对妮娜讲述着“自己”当年被带到红玫瑰屋后所经历的“真正恐怖的故事”,像是炫耀,像是催眠,直到妮娜喊出了惊心动魄的真相——“不是,不是,不是!被带到红玫瑰屋的人是我!你搞混了!”受到当头重击的约翰,露出了想哭又想笑的表情。第一遍看《Monster》时的我太天真了,只是惊叹于妮娜那出人意料的、震撼性的回答,却忽略了约翰那想哭又想笑的表情。约翰是真的把自己和安娜的经历搞混了,还是在刻意地误导妮娜?就算直到妮娜喊出真相前约翰一直认为自己是怪物的本体,那么此时的约翰,在回忆起自己是为了妹妹而变成怪物之后,会不会这么想:如果妮娜恢复了记忆,如果妮娜恢复了记忆也不会再变成怪物,那么,怪物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梦醒了。”所以,下一个该消失的,是怪物自己。
结束的风景是什么?我一直以为这是作者在故弄玄虚,直到看到约翰用略带怜悯的表情对垂死的罗别特说“你看不到”时,我才忽然明白,结束的风景,就是怪物的死,是约翰的死。死,是对自己与他人及社会关联的最彻底断绝,如同当年站在捷克边境的自己一样,周围没有人何人存在,没有任何人能够叫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只是绝对的孤独。——好不容易得到的名字,却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叫他的人了。这便是约翰“准许”天马看的“最后的风景”——只有自己一个人孤独地活着。我想,罗别特对结束的风景的执着或许不是病态,正如同他死心塌地为约翰效命是因为约翰唤起了他作为“人”的唯一回忆一样(热可可),对结束的风景的执着,是来自于他内心深处摆脱怪物阴影的渴望。
动画《Monster》,可以说是完美地再现了原著,只除了漫画第18卷封底的一段话,而这段话却是那么地重要:“How do you think can real-life man become a fictitous man? The answer is simple. One has to eliminate everyone who knows him, everyone who knows his past. One simply must be the only one who exists... A man actually attempted to do this. He tried to commit the 'perfect suicide'. But he failed to wipe out everything. Now he, the 'nameless monster', has turned into an actually existing man.”
那从病床上消失的约翰,到底是失踪还是自杀,已经不重要了。因为“Monster”已经确实地被人类杀死了。

银色的满月 抚摩青色的群山
踮着脚 走进了你的森林
令人爱怜的侧脸枕着夏草
如梦似幻的繁星
像银色的泪珠坠落人间
茧中的蝴蝶
要经历七次的蜕变
破茧而出 带着淡淡的青色
展开无限的翅膀 翱翔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月若有情
当在空中俯视众生
请不要带来悲伤
高飞吧 不要再叹息
歌声的翅膀 在月下迎风起舞
蝴蝶展开了翅膀
这夜赐予你生命 穿越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24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1-14
(五)母亲以及怪物之父
写完安娜和约翰,就轮到天马了吧?这是一般人的思维定势。然而对我来说不是这样的,安娜是怪物一部曲,约翰是怪物二部曲,而怪物三部曲,是母亲……以及弗兰兹。对我来说,只有写了这两个人,心目中的怪物才算画完最后一笔。
男人是德裔捷克斯洛伐克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于波西米亚的某户长男。他是士官学校出身的军人,是未来国家栋梁里的精英。名字……叫什么都不重要……
女人是莫拉比亚地方一位小学老师的独生女,是个金发碧眼的美女。她在布鲁诺大学进修,专攻基因工程,是连教授都对她的将来寄予厚望的才女。名字……叫什么都不重要……
男人和女人相遇,相爱,孕育了下一代。然而,这一切都是实验,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孩子生下后,男人会被杀。男人不愿继续做实验品,他向女人坦白了一切,他说:“我们逃吧!”
但是,这也在实验者的计算中。他们很快被抓,女人被送到了监视严密的病房,男人下落不明。“让我见见他。”女人一遍遍地这么说。“他被派去从事别的任务了。”人们冷淡地回答。于是女人知道,男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女人渐渐明白了,那个总是为她画肖像的男子,就是这个实验的主导着。“我要报仇。即使我死了,我肚子里渐渐长大的孩子也会找你们报仇。”女人说。
肚子里的孩子渐渐长大。“我为孩子们想了名字。”女人说。“那种事情不用考虑。”实验者说。“我为他们想了名字,叫……”“那种事情不用考虑。”“但是……”“那种事情不用考虑。”
到了生产的那一天。女人被送到产房,忍受着分娩的阵痛。认为她不可能在这种时候逃走的人们把她一个人留在哪里。然而她还是逃走了。拖着笨重的身体,忍受着分娩的阵痛,她从宽度只有一米的通风口逃走。但她还是昏倒在离医院不远的门口,被人发现时,羊水已经破了。
——这便是约翰和安娜的诞生。
没有名字的怪物。够讽刺的是,作者真正吝于赋予姓名的,是怪物的母亲。她大概叫“安娜”吧,不确定,我只能用“母亲”二字来指代她。她真正震动我的是那次失败的逃狱。考虑到她当时的身体状况,她的逃狱比逃狱大王米尔希的任何一项事迹都要惊心动魄。到底是什么使她做出这种赌命式的举动?对自由的渴望,抑或是仇恨?
她是《Monster》里最不幸的人物。她与爱人相遇是实验的安排,她连得知爱人被杀消息的权利都没有,连为自己的孩子取名的权利都没有。什么是最残忍的事?什么是最重的罪?“最重的罪,是夺走人的名字。”写下这样的话的弗郎兹其实不懂,最重的罪,是剥夺人最基本的权利,是把身为同类的人当畜生看待。
多年后,天马去看她的时候,她仍然记得布鲁诺大学,仍然记得孟德尔,遗传学的大师。青年时被践踏的梦想、被害的爱人、被夺走的孩子……对强加给她的一切凌辱与折磨,她的回答是一句近乎呻吟的抗议:“其实,孩子是有名字的……”
“天马医师,有一件事,我只想问你一个人。那时候……那头怪物出现在我面前……妈妈是想救我吗?还是把妹妹和我弄错了?是哪一个?她不要的,是哪一个……?”一系列大团圆结局后,约翰这个“两难”的问题让所有人心里“咯噔”一下。因为,连带着约翰的失踪,这是超出人们预期之外的“恶”。
“母亲将两个孩子都打扮成女孩子,明显是为了保护约翰不成为实验者重视的主角。最后选择‘这一个,不不,是这一个……’的时候,即使是分不清楚才选的安娜,其实内心还是认为两个孩子一样的难以抉择,而不是像约翰一厢情愿的认为被舍弃的应该是自己。”(candypig)
“约翰的母亲当时所放开的手,她一定知道是安娜的手。因为安娜是女性,所以和身为母亲的自己是相象的,所以充份知道她的承受力,以及她可能有的变化。可是约翰是男性,是由自己女性身体里创造出来的另一个与自己不同种的奇异生命,是她无法预测的生命。所以一开始,就注定了身为母亲的她,不可能舍弃自己的儿子而保留自己的女儿。”(danverz)
这两种观点,哪一个对?把两个孩子都打扮成女生,是为了欺骗孩子还是自我欺骗?“你们在我心目中是一样的,因为你们打扮的一样,所以我也不知道放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对不起……两个人都要活下去……”当时的她,是这样想的吗?可怕的不是选择的结果,可怕的是选择本身。对母亲来说,当她不得不从两个孩子中做出取舍时,她作为母亲的尊严已经彻底崩溃了。这是扼杀她生命中一切希望、一切可能性的最后一击。
抛弃了孩子的母亲,最后也被孩子们抛弃。红玫瑰屋里,约翰在母亲的画像前点火;而对妮娜来说,真正的父母,是养育她成人的弗多拿夫妇。最终前往南法修道院探望她的,竟然是天马贤三……
这位无名女子,是《Monster》里最可怜的人。

我一直凝望着你,为了吞噬你的一切而凝望着你。但我反而为你的一切所侵蚀。逐渐崩溃的我,在你眼中是什么模样呢?逐渐崩溃的我,得到你的赠与。你将美丽的宝石留给了我,那有如永恒的生命一般的双胞胎。最重的罪,是夺走人的名字。把名字找回来,把名字还给你。你的名字是——安娜。我现在只感到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
怪物的情书。
即便是圣经里的耶稣,也需要一个将他引领到救世主之路的人,一个类似教父的人。这个人虽然没有救世主那么伟大,却是救世主的诞生所必须的。而对怪物来说,弗郎兹便是教父。
《Monster》里,真正让我讨厌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罗别特,另一个是弗郎兹。这是一个恶毒而猥琐的人物,正如他的童话故事给我的感觉一样,恶毒而猥琐。
他是怪物之父。为了制造怪物,他毁掉了众多的人,511孤儿院也好,红玫瑰读书会也好,选定数对男女培育理想的后代也好。他彻底践踏了众多人的尊严,就像玩弄蚂蚁一样。
然而,其中一个女人,在毁掉了她的一切之后,他竟然爱上了对方。于是他终于毁掉了跟实验有关的一切。红玫瑰屋里,策动了那场屠杀之后,他逃了。逃到了卢恩咸,温馨宁静的家,他,一个忘记作恶手段的盗贼。
这是多么可笑、多么猥琐的结局!
《没有名字的怪物》。《和平之神》。《大眼睛的人和大嘴巴的人》。在他的童话故事中,他充满了恶意,嘲弄着人类的弱点,玩味着世界的黑暗。《温馨宁静的家》。“死并不可怕……但是,我却不知该如何赎罪……只是在这里等着,准备承受一切……”召唤出野兽,却不敢面对野兽的他,在匆匆看过双胞胎睡脸后,选择了逃避。这个嘲弄人类的软弱与愚蠢的人,本身也是无比的软弱与愚蠢。
正因为此,一向和善地笑着的葛利马愤怒了。“什么你一直在等……什么死不可怕……你知道你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罪孽深重吗……!为了破坏当时的西方世界,你创造出了什么!就为了那种小小的阴谋……!你知道破坏人类善恶的根代表了什么意义吗……!你知道使人类中的怪物觉醒会有什么后果吗……!我不会让你死的……我要把你毫发无伤地带出这个镇,要你把你所知道的一切公诸于世……要向全世界揭开你所惊醒的怪物的真面目……”
但是葛利马没有做到。超人苏坦纳没有出动,葛利马死了。弗郎兹也死了。在他举枪对准约翰时,被罗别特打死了。作者真是太仁慈了。
看着弗郎兹,不知为何会联想到试图在晚年赎罪的侵华日军士兵。无法忘记,无法原谅。因为如果这么做,那就是对被害者的背叛。

银色的满月 抚摩青色的群山
踮着脚 走进了你的森林
令人爱怜的侧脸枕着夏草
如梦似幻的繁星
像银色的泪珠坠落人间
茧中的蝴蝶
要经历七次的蜕变
破茧而出 带着淡淡的青色
展开无限的翅膀 翱翔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月若有情
当在空中俯视众生
请不要带来悲伤
高飞吧 不要再叹息
歌声的翅膀 在月下迎风起舞
蝴蝶展开了翅膀
这夜赐予你生命 穿越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2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1-14
(六)与野兽为敌的人
浦泽直树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笔下的女主角都那样完美,海野幸也好,安娜也好,甚至后来贤知的侄女也一样。他虽然给了她们曲折辛苦的经历,但是也给了她们女性们梦寐以求的优点:美丽、善良、聪明、坚强、善解人意……更重要的,她们都有一个happy ending。
浦泽直树也是一个偏心的人。因为同女主角相比,的男主角是那么的惨淡。《危险调查员》里的奇顿一上来就离了婚,热爱考古却投身风马牛不相及的保险业;《Monster》里的天马一上来事业爱情岌岌可危,再后来更成了被追杀的逃犯;《二十世纪少年》里的杂货店老板贤知更不用说了。浦泽笔下的男主角是落魄的,郁郁不得志的。他们也很难说有什么happy ending,奇顿到最后还是孤身一人,在欧洲某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挖石头,不,是考古;天马成了无偿志愿医生,大概也是独身一辈子吧,那个妮娜,指望不上(笑)。这严格说来不是happy ending,不过是一切平息,主人公又过回了平淡中带点儿无奈的日子。
因为浦泽笔下的英雄,首先是个普通人。天马医师虽然医术高明却也只是个普通人。在救治约翰之前,他像我们所有人一样营营汲汲,被人利用也利用别人。救治了约翰之后,他也只是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好医生。他没有巨额的财富,更没有矫健的身手,他不是黑杰克。然而,当他知道了自己因好意而犯下的过错后,宁可被人误解、追捕,也要满怀内疚,甚而是恐惧地,却执着地寻找着那不知存在与否的弥补方法。如何让一切结束?面对排山倒海的恶,该如何挺身与之为敌?
浦泽笔下的英雄,不仅仅是普通人。如果普通如他们都可以为了简单的信念或誓言而拼命,那么我们呢?
“面对螳臂挡车的现实,会否仍有如火的热情?明知力量单薄,如何力挽狂澜?于是心如此被揪着,盼望着他们坚持下去,担忧着,期待着一点儿也不现实的速速胜利,矛盾着,一边怯懦着,一边反省着——却看着。看那些与我们一样的常人,如何面对超人才能解决的难题。”
“也许我们不见得面对拯救世界的重任,但有时却不得不思考。面对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做过什么,也许只是闭上眼,假装什么也看不见,假装我们是事不关已的旁人。世界留给英雄去拯救,我们可以假装不知道我们是胆怯、自私的,假装不记得我们曾有过赤子之心、曾许下的诺言。假装看到了皇帝穿着不存在的新衣,却不再像个孩子,大声叫醒世人!”(贪婪大陆浦泽直树专区《以怪物之名——杂感浦泽、富坚和伊藤》)
不惜背上抄袭之名也要把这段话放在这里,仅以此向天马,向葛利马,向莱希瓦,向吉兰,甚至向迪特等敢于挺身与野兽为敌的人们致敬,也向像那位作者一样努力着的人们致敬。
这一小节出奇得短,因为上面引用的两段话,胜过了千言万语。

银色的满月 抚摩青色的群山
踮着脚 走进了你的森林
令人爱怜的侧脸枕着夏草
如梦似幻的繁星
像银色的泪珠坠落人间
茧中的蝴蝶
要经历七次的蜕变
破茧而出 带着淡淡的青色
展开无限的翅膀 翱翔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月若有情
当在空中俯视众生
请不要带来悲伤
高飞吧 不要再叹息
歌声的翅膀 在月下迎风起舞
蝴蝶展开了翅膀
这夜赐予你生命 穿越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24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1-14
(七)众多的风景
终于写到这一小节了。所谓“终于”,是因为在前面分析《Monster》里的种种人物时,总有戴着枷锁跳舞的感觉。我常常会扪心自问,罗里罗嗦写下的这些,到底有多少是自己的东西?有多少不是抄自《Monster群像》,或是《怪物眼中的Monster》,或是其它?甚至,我对人物内心发掘得越彻底,我的观点就越接近于前人。难怪这个版上的人不提《Monster》,因为该说的,都被说尽了。
仍然坚持写下去,是出于对这部作品的热爱。很少有作品会让我看了之后产生“其它动漫都是垃圾”的感觉,《Cowboy Bebop》是一部,《十二国记》是一部,再就是《Monster》了。
老实说,《Monster》的结构是相当松散的,多线并进的风格,有些类似金庸的《天龙八部》(不伦不类的类比)。如果说《危险调查员》是纯粹的系列剧的话,《Monster》就是接近系列剧的连续剧。约翰说:“我看过了很多风景。”作者也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的风景,借助天马的眼睛,借助妮娜、爱娃、伦克、迪特等重要角色们的眼睛。看完了《Monster》,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没有名字的怪物》的童话,不仅仅是红玫瑰屋,不仅仅是约翰和安娜;老兵和少女,第五匙砂糖,彩虹的尽头……这些与“主线情节”关系不大的小故事,说不定反而会给人们留下更深的印象。甚至,上一刻诚心诚意向海伦娜求婚下一刻就被撞飞出去的小混混古斯塔夫,也能给在人们心里留下痕迹。
因为浦泽直树太会写故事了,尤其是精练的短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编故事的风格跟金庸很像,因为两人都是出人意表、不落俗套的高手。舒伯特寻子的过程中,约翰有那么多次乘虚而入的机会,却都被他刻意放过,让观众的心一直提着。直到火烧图书馆的戏上演,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美丽的妮娜和外貌平凡的罗蒂在一起,前者成了后者的护花使者,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匪夷所思却又合情合理。浦泽也是误导读者的高手。最典型的例子,是红玫瑰屋的双重圈套。在两兄妹重逢前,能猜测出“安娜才是怪物本体”的读者,恐怕不多吧——当然,还真的有这样冰雪聪明的人。约翰假扮安娜时,能够一眼识破的,有几人?
浦泽直树的故事不仅仅情节离奇精彩。能够打动人心,是浦泽最过人的地方。少女向老兵伸出手时,感动得热泪盈眶的,除了老兵,应该还有观众吧?葛利马对天马说的那句淡淡的“我在想,今天的天气真好”,竟然比那警句般的“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了各种罪,那些罪是不会消失的;但是,有些事却非做不可”还要温暖人心。《Monster》之所以引人入胜,正因为有了这众多令人感动的风景。
发生在慕尼黑的火烧图书馆事件,从发端(“星期四青年)到余波平息,持续了15集动画。漫画用了多少篇幅描述这一重头戏,我不知道,懒得去查。这是《Monster》的转折点,是1/2高潮。这之前,是天马和他的同伴们逐渐走上“挺身与野兽为敌”道路的故事。而这之后,从“捷克桥,三只青蛙”这条线索开始,故事的舞台向捷克转移,人们开始了发掘怪物根源的旅程。
红玫瑰屋的双重圈套,是后半部情节的核心。一切的故事都是围绕着这双重圈套展开,抽丝剥茧,透过重重迷雾,一步步揭开真相。表面上看,卢恩咸的屠杀,是故事的最高潮。但事实上,故事真正的高潮发生在红玫瑰屋废墟,两兄妹重逢的时刻。那充满恶意的第一重圈套揭开之时,也是最令读者震撼之刻。卢恩咸的屠杀,是怪物失去了存在理由后的自杀,属于“高潮余波”。
公平些说,《Monster》的结构虽松散,情节还是相当严谨的——虽然也有前后不符自相矛盾之处,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够自圆其说的。——即使高明如金庸,也有绕来绕去把自己绕进去的时候,何况浦泽?就不要太苛刻了。
《Monster》的故事发生在欧洲。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实际去过德国,但是从《Monster》的画面看,里面的建筑、风景跟实际的欧洲是一模一样的。尤其是动画的画面,简直是无可挑剔。在《Monster》里,大至露天咖啡厅,小至餐馆桌上的蜡烛,都跟现实里的欧洲如出一辙;而那形形色色的西餐,更是逼真到令人作呕的地步(原谅我这个大半年吃不到中餐的人的偏见);写实到这种程度,而且出自日本作家之手,令人敬佩。然而,《Monster》里所描写的欧洲,真的是地道的欧洲吗?
最近很少上街了,因为冬天的北欧是那么寒冷。周六上街买礼物,才发现,寒冷的大街上充满了人潮,那热闹的气氛,像中国的新年一样。因为圣诞节要到了。望着商店里的各种装饰品,我猜测着它们的用途。这个是挂在圣诞树上的吧?那个墙纸一样的东西是做什么的?突然发现,在这里住了大半年,沟通无碍的我,其实一点儿也不了解这里。而我所认识的在欧洲的日本人,英语蹩脚到沟通都有问题。要他们到当地的小餐馆点餐,需要鸡同鸭讲的神技才行。这样的他们,是不知道用姓(second name)称呼人是很怪异的事的。他们不知道,葛里马更正确的称呼应该是沃夫冈才对,即使是“葛利马先生”,会这么称呼要么是在正式的场合,要么是在开玩笑的时候。这样的他们,是不会了解,即使循规蹈矩如德国人,也有搞笑幽默的时候;即使沉默如瑞典人,也要比东方人直率得多。所以他们所塑造的安娜,外表是金发的西方美女,骨子里却是东方人。他们所塑造的莱希瓦医生,骨子里其实是个和善的日本老爷爷。注重隐私的西方人,是不会随便收留没什么交情的小孩和女人的。所以《Monster》里的欧洲世界,其实是日本人眼里的欧洲世界。
我对画画外行,浦泽的画功如何不清楚。我只知道他是写实派,画风不是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那一种。而且,虽然没有北条司那么严重,他也常常会画长相雷同的人物。例如奇顿和天马,海野幸和妮娜,蝶子和爱娃等等。他画漫画时有没有“一描再描”我看不出来,我不是画家。我想,他的画功应该是中等吧。动画《Monster》在情节和画面上都忠于原著;但是我偶然对照一下动画和漫画,竟然发现动画里的天马要比漫画里帅一些。或许是制作条件不同、体裁不同的结果?
有时我会想,动画和漫画,到底谁可以表达更多的内容呢?很多人说漫画是王道,但是,同漫画相比,动画不仅仅让画面“活”了起来,它更比漫画多了一重表达方式——声音。正因为声优们符合人物个性的声音,还有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让《Monster》里的故事“立体”化了,让怪物的恐惧感“立体”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动画应该可以比漫画表达更多的内容才对。
所以,为了纪念《Monster》动画的完结,我写了这个随笔。《Monster》的动画是完全忠于漫画的,这也让我的评论看上去像漫画评论一样。但是,这个随笔却确确实实是为了动画而写,为了纪念这部持续了一年半之久的巨著而写。
我是看完了动画才动笔的,然而,讽刺的是,虽然一提《Monster》,所有人都会称赞,但是坚持为动画做字幕到最后的却没有几个。这就是我随笔里人物名字似是而非的原因,因为我有67集动画看的是英文字幕——当初中文字幕出得太慢,一气之下把漫游和X2得版本全删除了。当然,我是没有立场指责不愿为《Monster》做字幕的人的,每个人都有选择喜欢与不喜欢的自由。我能做的,是谨以此文,送给我喜欢的《Monster》,送给跟我同样喜欢《Monster》的人们。

银色的满月 抚摩青色的群山
踮着脚 走进了你的森林
令人爱怜的侧脸枕着夏草
如梦似幻的繁星
像银色的泪珠坠落人间
茧中的蝴蝶
要经历七次的蜕变
破茧而出 带着淡淡的青色
展开无限的翅膀 翱翔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月若有情
当在空中俯视众生
请不要带来悲伤
高飞吧 不要再叹息
歌声的翅膀 在月下迎风起舞
蝴蝶展开了翅膀
这夜赐予你生命 穿越天际
闪耀着生命光辉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6-01-0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4174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1-14
我是同情爱娃的,她对于感情的认知度太差,以为花花世界可以代替一切,在落魄后才慢慢领悟,却用与心相背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的感情,挺可悲的

浦泽直树,我还是喜欢看他的《危险调查员》,不用太多的负担,一个个独立成章,也能边看边停

冷雾终散空清朗,
冬韵犹存风微凉。
寒阳沐下花试艳,
梅枝盛芳满园香。

日月星辰http://www.justcartoon.com/
魅惑人間http://wintersweety.spaces.live.com/

每周六、日晚八点半,Popgo Channel和您不见不散

支持阿杰和家乐这对PC Host部的Twins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12-1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1-14
《Monster》这部动画我在看
里面很多人物值得回味。
天马医生救了一个杀人狂,又为了杀他而放弃一切。
结局如何,我还要看下去!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12-25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1-14
看长度就知道是好贴~占一楼
再看……

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傻瓜所组成的。

http://yukiyuki.yculblog.com
掏宝小店:http://shop33451979.taobao.com/
级别: 圣骑士
注册时间:
2003-11-04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551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1-14
浦泽有去过欧洲啦
他画完奇顿之后就去欧洲取材

之后就画下经典之作,怪物
级别: 精灵王
注册时间:
2003-05-30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3053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1-14
偶很想要MONSTER里面的那几本童话书.

可爱的便当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4-01-10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495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1-14
约翰的声优是佐佐木望.....大好啊

再牛X的萧邦,也弹不出老娘心中的悲伤!!!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5-12-2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85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01-14
这篇随笔

真的很精彩

感谢楼主的转贴

谢谢

[陈先生的相册]<---已報廢
挂头像...总是超标...


逆天楼虽然沉没了,但邪恶的意志不会就此消失的!!

用邪恶和怨念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吧!! <--猛击此处为邪恶添砖加瓦吧!!

[火星]男儿心中邪恶的单纯“梦想”记《ゆびさきミルクティー》<--逆天高楼遗址 悼念专用通道
级别: 圣骑士
注册时间:
2003-06-22
在线时间:
11小时
发帖:
1556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01-15
引用
最初由 rawuxika 发布
偶很想要MONSTER里面的那几本童话书.

我是非常想要……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