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九重凛 发布
曹魏跟蜀汉的实力对比也能带入秦国跟赵国的实力对比中去?司马懿都没赢过是吗?赵国赢过秦国么?(当然只指长平前后这段时间),司马懿是鉴于自己朝中形势不好没打罢了,真要打的,你以为诸葛亮是三国演艺里面的那个神仙战无不胜?而司马懿平辽东之乱孟达之乱街亭之战等都是可以支书掉的东西的....只会守,司马懿可是比诸葛亮大两岁的,谁比谁先死还不一定呢
不扯三国了,回到战国,赵军长平之前可是败仗连连,无奈才选择了坚守,是真正的以逸待劳么?前面打的败仗都是别的国家打的?白起长途跋涉?一路高奏凯歌过来的军队长途跋涉的负面效果很严重么?围城消耗大?围城一方至少可以保证补给线吧?被围的呢?而后赵括正是因为被完全切断了补给线才最终完败的,长平对峙了三年如何?秦军有没有伤筋动骨?赵国国力是不是完全消耗殆尽了?秦怕别的5国进攻?范雎是干嘛的?赵国根本从别的国家拉不到救援的兵力跟粮草,只能平静地接受败局
至于4人比较,个人看法是 白起>=李牧>=王翦>廉颇
曹魏和蜀国实力对比的确悬殊,然而在战场上却是另外一回事,诸葛亮选择祁山有他的道理,司马懿之所以采取守势实际上是因为他不得不采取,诸葛亮并不强于计谋,诸葛亮强的是阵法和治军。司马懿一开始在野外吃了亏,才转而采取守势,否则胜负难料。两国的实力对比只决定了长远的结果。
赵军长平之前败仗连连????怎么说赵国也是当时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国家,何来败仗连连?长平之前,白起基本上没有和赵军交过手!为什么?你可以说白起有战略眼光,因为他从不打无把握的仗。白起何时挂帅长平?三年之后,赵括为帅时。说的不好听一点捡软柿子捏。为何三年之中那么长时间不让白起挂帅?从白起后来拒绝出征以致身死来看,显然是他自己也没把握可以打赢,毕竟廉颇可不是软柿子。赵军的确是选择了坚守,也的确是无奈的。但是这却恰好是最好的选择。你也会说三年了,可是赵军却依然没有被后勤所累,为什么?别想当然的以为长平就一座孤城,40万人全挤在里面,即使是这样,你以为要牢牢困住40万人你要多少军队?赵军后来之所以被完全切断了后勤是赵括中了白起诱敌之计,将军队置身于野外,无所依托。被围之后又不立即组织突围,否则即使不能突围出去,也能使秦军遭受更大的损失。事实上,秦国虽然胜利,但是损失还是很惨重,以致后来攻邯郸时,白起拒绝出征!!!!围城消耗不大?不知道你从哪的来这样的结论,除非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更何况还是在别国的领土上!!战略战术看,初战,赵一再败却,迭有失亡,说明赵军实力不敌于秦。廉颇面对敌强我弱的实力对比,结合我以逸待劳而后方甚近,敌后方悬远而补给困难的特点,“坚壁以待秦”,避免急于同王龅决战,拖敌以疲以饥而后发制人,无疑是正确的。而从相峙三年不分胜负。至秦竟在老马岭置“空仓”以惑敌,以至再无计可施而不得不诉诸阴谋行反间看,秦军已到了再拖下去近乎崩溃了,事实亦证明其对策是行之有效的。这成为我国古代战战争史上以逸待劳、以弱制强的范例。长平之战,秦军只要不出现重大失策,就算有损失也不会改变秦赵实力对比,赵国最多也就可以占些便宜。长远来看,赵国的失败还是必然的。
阁下给我的感觉完全是想当然,连有些事实都不清楚。
我无意贬低白起,白起的确才华横溢,战绩彪炳,之所以我认为李牧强于白起的地方在于李牧从来都是以弱胜强,而且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而且还未尝败绩。这与白起选择有把握的仗打不同。而且白起的手段过于残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