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外怀旧动画二十四(蓝精灵上篇)【撰稿】:THE DOWN
【编辑】:阿 福
【制作】:仲清宇
【出处】:怀旧动画大陆(www.roatlantis.com)
【关键字搜索】:美国,蓝精灵,片头
在研究怀旧译制动画片的过程中,越来越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越是貌似大众化的东西,越是貌似家喻户晓的作品,其实恰恰是我们最不了解的,比如《猫和老鼠》,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鸭》,比如《巴巴爸爸》,也比如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蓝精灵》。本文与前几期介绍“麦克瑞I号”、“希瑞”、“克塞号”的视角略有不同,我们一方面简单的介绍原作的历史溯源,但会用更多的笔墨来解读这部作品在国内的放映情况及传播轨迹,或许这样的一种视角能让我们更亲切,更怀旧。。。。。。我个人觉得在1981年—1991年这一中国的动画片播放黄金期里,有三部作品可以说是老少咸宜,就算放到今天播放仍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不失其本色,它们是《聪明的一休》、《花仙子》和《蓝精灵》,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故事情节有趣,人物性格鲜明,注重思想内涵,故事中虽然有丑恶,但是也保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尺度上。
【上篇:国籍之争】小的时候,没有想过《蓝精灵》是哪个国家拍的,似乎也没有这个必要,电视台播了就看呗。所以关于《蓝精灵》的出处,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始终不是一个什么可争论的话题。但到了2003年,这一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因为怀旧动画出版、发行、收藏之风日盛,特别是在国内D商“明珠”推出了三套单碟的《蓝精灵》之后,这一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套碟以现在的眼光看,包装显得极为寒酸,但却由此引发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由于本套碟D自法国二区的原版DVD,音轨也是法语,所以关于蓝精灵出自法国的说法开始流行,而在此之前,国内尚未见到来自其他区的DVD。不仅如此,网络在国内的平民化,使得有价值有线索的东西越来越多,在此期间,网上开始流传当年广东电视台译制版本的国语配音的“蓝精灵”视频文件,居然有45集之多,不仅如此,画面与音质都相当不错,后来当我看到这些画面时,异常吃惊,不知道上传这些视频的是何方神圣啊,太强了,这些珍贵的音轨的价值完全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直至今日,我对这位高人仍然怀有深深的敬意,这些内容对我们的怀旧译制动画研究与收藏具有无法估量的意义,不过,在它于网上流传的初期,却将有关“蓝精灵”的国籍之争引向更迷茫的方向了,嘿嘿。
以上截自当年广东译制版的片头画面,似乎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当时引进方大概还怕大家不明白,特意注明了“(法国)”,而片头结尾处的“Created by Peyo”,,皮约,法国人,创造了“蓝精灵”,而DVD又是法国出的,那么蓝精灵是法兰西之作,应该是确凿无疑了。然而后来随着深入的研究与了解,才知道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玩笑。
事实上,《蓝精灵》最早源于比利时,1958年,化名皮约(Peyo)的比利时漫画家皮埃尔•库利福德创造了“蓝精灵”这个艺术形象。一推出后便大受欢迎,50年代末,在比利时电视台被动画化播出。这就是“蓝精灵”的最初源头。至于“法国”因素是很容易解释的,比利时与法国历史上就有着深厚的人文与地缘联系,比利时将法语作为其官方语言之一,所以法国出版蓝精灵DVD就不足为奇了,至于说当年广东版片头字幕出现了“皮约(法国)”,个人以为,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对外界了解较少,出现这样的错误也属正常,这几年对怀旧译制动画的研究表明,当年译制的动画作品存在着大量的错误,但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观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关于“蓝精灵”的国籍之争,并未结束,而是刚刚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仍以广东台45集网络版本为例,每一集的开始居然都是英文片名,这让原本就持续不断的“美国造”声音再度高涨,但是,众周所知,由于当年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引进的一些译制动画片,确有通过其它第三地而非原产国“碾转”来到中国的,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巴巴爸爸》,这部源于法国的片子,长期以来被中国人误以为是“联邦德国”的原装货,后来才知道,只不过中央台引进的是联邦德国版而已。此类例子还包括我国从英国引进但实际是美国造的《华斯比历险记》,按照这个解释,那么我们当年看到的广东译制配音版《蓝精灵》虽然是于比利时拍的,但很可能引进的是美国版本,这样每集开头的英文字幕也就好解释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随着“猫和老鼠”的两位创始人William Hanna(威廉•汉纳)、Joseph Barbera(约瑟夫•巴贝拉)相继离世,关于这两位传奇动画大师以及由他们一手创建的Hanna-Barbera动画公司也越来越为中国人民所熟知。于是在一长串Hanna-Barbera公司打造的经典之作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蓝精灵》!!不会吧??出品《猫和老鼠》的Hanna-Barbera公司居然也是《蓝精灵》的出品公司吗?但当看到以下两个画面时,我想,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事实胜于雄辩。
那么,源于比利时的“蓝精灵”又是怎么飘扬过海,跨过茫茫大西洋,来到了美利坚呢?原来,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Hanna-Barbera公司看中了这部作品,向比利时购买了相关版权,开始在美国本土制作美版《蓝精灵》动画片,据说Hanna-Barbera公司甚至启用了大批比利时的原班人马,另外,在比利时版蓝精灵动画片中不曾露面的“蓝妹妹”也开始大放异彩,成为美版蓝精灵中一个相当抢眼的角色。1981年《蓝精灵》动画片登陆美国NBC电视台后引发收视热潮,从1981年起播出差不多十年,共计400余集,赢得过2个艾美奖,在收视上和美国本土英雄《变形金刚》平起平坐,到1990年一直占据着周六早晨的收视头牌。足见该片在美国的影响力。
1983年,美国还从比利时引进了拍摄于1976年的比利时版《蓝精灵》电影,加上英文配音之后以《蓝精灵与魔笛》(TheSmurfsandtheMagicFlute)的名字重新上映,居然获得了1100万美元的高票房。另插一句,据报道,美国派拉蒙公司已经从《蓝精灵》之父Peyo后人手中获得了《蓝精灵》的电影改编权,着手制作成三部曲。明年,也就是“蓝精灵”诞生50周年之际,曾于上世纪风靡全球的电视动画片《蓝精灵》将被以3D电脑动画长片的形式登上大银幕。由此也可见美国与比利时关于“蓝精灵”的不解之缘了。
其实,关于国籍之争,误导大家的因素还有很多。如蓝精灵的英文名SMURFS,也是一个曾经误导大家良久的因素。因为从发音上来看,这个词确实太不像英语单词了,到是很有些欧洲味道,实际上,SMURFS确实是一个臆造词,因为蓝精灵身高只有三个苹果那么高,身材矮小,又住在蘑菇房子里,所以制作方从 “small”(小)、“dwarf”(矮人)和“mushroom”(蘑菇)三个词中提取揉合,便形成了“SMURFS”这一单词,而引入中国时,我国的译制人员依据它们的深蓝肤色,译成了“蓝精灵”,个人以为实在是太经典了!!!
最后一个原因,可能也对大家产生过误解。一部在美国家喻户晓的片子,一部长达400余集的热门剧集,在当下怀旧动画之风盛行的背景下,美国作为原产地,居然没有出过像样的DVD,我们反复查过美国的各类相关网站及商店,除了从国外“进口”到美国的DVD外,美国本土甚至连录像带制品都鲜有露面。相反,倒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无论是在法国、德国,还是在大洋洲,近些年来都有大量的蓝精灵DVD推出,特别是在欧洲大陆,这一情况十分普遍,也许是这个原因,使得蓝精灵“美国造”的论调一度衰落,呵呵。不过,这一两年,随着我们从国外购买原版DVD的增多,我们也发现,其实原产地的动画片在本国迟迟不出,而在他国大量出版的情况十分常见,如日本的《玛亚历险记》、美国的《布雷斯塔警长》在欧洲大量出版,而这两部片子的正式DVD版本却在本国没有踪影,即是明证。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部美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佳作,也一定会像如今按部就班,分批推出的1987版《忍者神龟》一样,横空出世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结论:蓝精灵原产于比利时,但我们小时候看到的是美国本土拍摄的,属于正宗的美国货,即是正而八经的是美国动画片。我国当年从美国引进的正是这一美国原装的蓝精灵,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比利时版的蓝精灵是何模样,至今未曾见过。
在以前的“解密怀旧动画专题”中,我们已经多次提及和介绍过“蓝精灵”和它的老东家“Hanna-Barbera”公司,这里再重复一下,从早期的中国电视报上可查证,《蓝精灵》至少在1986年的暑假就已经开始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全国各地方电视台播出本片的时间应该也在此时间前后,那么,从美国引进的这部美国动画片在中国的译制播出情况又如何呢?请看解密蓝精灵下篇“片头考古”
如需与作者沟通,了解本专题更多内容,请点击以下博客:
http://www.mov99.com/blog/user1/fengfengafu/index.html或发邮件至:fengfengaf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