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谜一样的水母殿 发布
像川端、村上这种具有时代性的文笔倒还是不太多见的。如果说流行文学算是速食而纯文学是主食的话,倒不如说是纯文学在向流行文学转化,这其实是一个不太好的征兆。
其实纯文学和流行文学的感觉还是不同的,就如同凉宫和挪威的森林的比较,纯文学大多现实意味比较浓,而流行文学则比较有幻想色彩。当然界限不是很明显,我想这大概也是村上说这些话的原因toka
中国的流行文学是啥,45度角么-_,-
这不是纯文学的退化,而是流行文学的飞速进步你没有看到,不肯承认而已
一本小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故事与人物,有了这两点已经可以当之无愧自称好小说了,次要一点的元素还有主题性、文笔、豆知识等等,当一本小说对以上元素无一不兼顾到时,试问还有什么扣分的理由?还有什么能阻止评委为它评奖?你说这样完美的小说不存在,我就说你没见过而已,我这1年来读到的以上5大元素兼顾(起码可以说接近完美)的作品不只10本。
日本人是很聪明的,很懂得吸取前人遗产再结合现代感性,加工成自己的主题。其实纯文学跟大众文学最大的“品格”之差是什么?还不是一个主题性。而我要说以上的超过10本的一流日本大众文学之中没一个没有主题性——东野圭吾用《白夜行》、《幻夜》、《信》、《嫌疑犯X的献身》连续4次冲击直木奖终成所愿(直木奖甚少颁给本格推理),4作表达的都是70年代以来平凡小人物在现代日本激变之中的辛酸,走上犯罪的无奈;宫部美幸《火车》真实刻画了80年代末日本信用卡危机崩溃时,免费的高消费美梦破碎的都市人的生态,考证严密,发人深省,社会派推理夺得山本周五郎奖;小池真理子的《欲望》向三岛由纪夫发出致敬之余,表达了她本人沉淀式的恋爱、人生、死生观,文辞优美,深入读下去会有一种窒息感,区区一本爱情小说摘下泉镜花文学奖……而梅菲斯特系的“新本格”更是反映了一代14岁“中二病”对青春的歪曲而真实的理解;同样是写14岁的石田衣良《4TEEN》虽因作者的笔力夺得直木奖,却被众现役中二病患者批判“装什么清高”……
为什么纯文学就不能有简洁的文笔和精妙的构成?为什么流行文学就不能振聋发聩指点人生路?是前者的不屑呢,还是后者的无能?这个国人的误区我看要多少年才解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