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霸王哆啦 发布
不要让人搜,有论点就自己说,我倒想听听佛教怎么就是阶级出来的。
基督教从出现到最终确立为罗马帝国国脚的过程中始终是混杂不清的状态,从主教到信众,什么样的人都有。请问是和哪种阶级立场有关?晚期罗马帝国境内出现的苦修行为非但不是所谓“被压迫阶级逃避现实苦难自我麻醉”的产物,反而以家道殷实的城市罗马公民为主,又请问这是什么阶级感情?
伊斯兰教产生之出的阿拉伯半岛还没有结束部落社会的阶段,甚至伊斯兰教征服的全盛时代即将过去的岁月里哈里法和最普通的穆斯林也没有地位上的差别,那请问又从何谈起伊斯兰教产生的阶级因素?
不要马列读多了看谁都是一张马脸。
好,7世纪阿拉伯半岛正处于社会剧烈动荡和重大变革的时期。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各种矛盾,特别是阶级矛盾,各氏族部落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十分尖锐:
新兴的商人贵族除剥削和奴役本的贫苦部落成员外,同时还强迫弱小的部落处于依附地位,向弱小部落强行征收贡金,加剧了阿拉伯社会的阶级矛盾;
各氏族部落经常为争夺牧畜和水源而挑起争端,有据可寻的部落战争就有大大小小1700多次。如白苏斯战争、达希斯和加卜拉战争、菲贾尔战争等。战争和动乱严重破坏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由此产生的灾难性后果也引阿拉伯人民起了对超越氏族部落之上的权威需要。
另一方面,6世纪时埃塞俄比亚和萨珊波斯的入侵,使半岛原有商道该线给依靠商贸运输的阿拉伯经济带来致命的打击。而北部的萨珊波斯和拜占廷两大帝国的争霸战争,使处于其地理与政治夹缝间,被大国利用作为彼此攻伐的工具的阿拉伯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广大下层人民苦不堪言。这加剧了阿拉伯与拜占廷、波斯各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
阿拉伯人民渴望摆脱半岛日益严重的社会困境,建设新生活。但由于当时阿拉伯社会发展水准低下,政治环境复杂,战乱不断。阿拉伯人民自感力量不足,幻想借助神灵的权威,来实现现世的理想生活。伊斯兰教的产生正是反映了阿拉伯人民的这种迫切需求。
伊斯兰教以一神崇拜代替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伊斯兰教以共同的信仰把阿拉伯各氏族部落团结在的旗帜下,从而打破氏族部落之间的壁垒,为阿拉伯民族统一国家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伊斯兰教反对血亲复仇,近亲婚配和遗弃女婴;禁止高利贷和赌博行为;提倡赈济贫民,宽待和释放奴隶;强调保护个人财产的所有权。并相应地规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措施使得阿拉伯半岛广大下层民众迅速的皈依了伊斯兰教,这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伊斯兰教是适应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和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而产生的。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而伊斯兰教教义和经典在作为宗教思想的集合的同时,也是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纲领。通过对异教的征服和对伊斯兰教教义的推广来开拓阿拉伯国家的疆土,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阿拉伯国家赋予以显著的伊斯兰教特色,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阿拉伯统一国家逐渐形成。所以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阿拉伯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过程。
基督教“在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基督教最早出现于犹太下层人民中间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灭亡了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居民掳往巴比伦,这就是所谓“巴比伦之囚”。从此犹太国不复存在。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灭亡后,犹太人又沦入塞琉古的统治之下,此后在塞琉古与埃及争雄的连年战争中,犹太人民备受劫难。公元前167年起,犹太人曾掀起斗争。公元前141年,犹太曾一度赢得独立。公元63年,犹太又被罗马所征服。在罗马统治下,犹太人于公元66年、132年一再发动大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中叶,犹太下层居民中流行一种宣扬“救世主”将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的最早文献《约翰启示录》(公元68年左右)只提到小亚细亚7个城市的宗教公社,据此可知基督教可能首先在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形成。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有其思想来源。其一为犹太教。早期基督教的“救世主”观念和一神思想显然来自犹太教,同时犹太教的《圣经》为基督教徒所接受而被称为《旧约》,以别于《新约》。除犹太教外,基督教还吸收了在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和伊朗等东方地区广为流传的宗教思想,主要是一神教的观念(如波斯把太阳神米米特拉奉为最高的神)和神为了拯救众生死而复活、赎罪献祭的思想(如埃及对奥西里斯的信仰)。希腊、罗马的哲学,特别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斐罗的学说、斯多葛派哲学、着尼克派的伦理学,对基督教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佛教是在古印度奴隶制度下,社会极为动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印度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普遍使用铁器,农业生产的水平有了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发达起来,一批城镇小邦兴起(迦毗罗卫国就是当时的一个小邦),经常互相侵并,发生冲突。在政治上,雅利安人自中亚细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土著民族后,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称为婆罗门)为最高的社会阶层,奴隶(称为首陀罗)是最下贱的阶层。首陀罗是非雅利安人,受着极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被婆婆罗门随意驱逐甚至残害。这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不仅被订在法律中,还神圣不可动摇地规定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义中。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集中反映在种姓制度问题上,形成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导致社会动荡,生产下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得不到温饱和安定。痛苦、失意、无望、颓废是当时一般的社会情绪。
这种社会情绪也使作为一个小邦王子的悉达多受到感染,他思想日益苦闷,产生了消极厌世的念头,不愿继承五位,便外出寻道。开初他也想从婆罗门教中皖出解除苦难的方法,但终于不合心意,便舍弃了婆罗门教,闭居山林静坐。经过几年的冥思苦想,一天他坐在一棵毕钵罗树(后被称为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下终于悟出了解脱苦难之道,便宣布自己成了佛了。后来他便到中天竺各地进行传教活动,组成僧侣集团,逐渐形成了佛教。到他死的时候,佛教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
这种东西网上一搜一堆,问别人前先起码的了解下!
你读过书吧?怎么打一堆蠢话?好好看看,以后不要再出来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