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8902阅读
  • 86回复

[战贴]《CANAAN》第八话,难道你们只能看到百合剧情?也谈《CANAAN》里的“时政吐槽”

楼层直达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9-08-1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0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09-08-24
石油与美国中东战略
韩德强

2001年12月23日

一、石油与工业文明的前景
众所周知,石油是工业文明的血液。没有石油(以及天然气,油气资源常常共生),美国近1.9亿辆汽车大部分将停在家里,高速公路网、立交桥、加油站将形同废墟,民航班机和机场将空空荡荡,单门独户大房子冬天的供暖、夏天的空调将难以为继,相应地,作为美国经济支柱的汽车工业、建筑业、民用航空业和军事工业,以及提供原材料的钢铁工业、石化工业都将极度萎缩。煤炭工业也许将重新兴旺发达,特别是煤炭化工业,将出现许多巨大的煤化工厂将煤炭变成液化燃料,航空燃料,纺织原料和其他化工原料。但是由于成本高昂,性能欠佳,且污染较大,人们将边使用煤炭边怀念石油,生活水平将急剧下降,环境污染将加剧。同时,煤炭的大量使用造成煤炭资源的急剧减少,原来可开采200多年的煤炭,一下子缩减到50多年。由于石油资源耗竭,中东地区渐渐被人遗忘,煤炭集中的地区如德国萨尔、中国山西等,成为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和军事战争的新战场。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事实上,石油和煤的再次兴替也将是渐进的。目前石油约占世界能源消费的40%,油气总和约占63%,剩下37%分别是煤、水力、核能、生物能以及太阳能等。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分布极不均衡,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也无法成为石油的替代能源。核能分两种,裂变能和聚变能。聚变能资源几近无限,海水中的氢同位素氕、氘、氚即是,但核聚变不可控(聚变温度高达几百万度,地球上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承受如此高温)。太阳能是核聚变能,但太阳上容不下生命,甚至容不下元素周期表上绝大多数物质。核裂变能资源如铀、钚等十分有限,但裂变能可控,核电站使用的即裂变能。由于安全问题,核电的成本已经超过火电。如果再考虑到核电站遭到袭击,核资源同样十分有限且分布不均,则核能也不可能成为石油的替代能源。生物能即太阳能的变种,与太阳能一样是广散能源,收集成本很高,也难以替代石油。由此可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石油的只有煤。但在煤之后,恐怕就没有任何大规模的、集中的资源可供高消费的工业文明持续。从这个意义上说,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工业文明根本上是不可持续的。但由于工业文明破坏了各种自然平衡,削弱了人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形成了高度集权化的社会统治结构,其结束不太可能是平稳有序的,而可能会是世界大战、甚至是全人类的毁灭。

但在此之前,则是石油繁荣,是碳氢文明,是暴风骤雨般的消费。石油取代煤成为第一能源在1967年,在美国和西方,那是一个2美元一桶石油的年代,一个繁荣兴旺的年代。以当前的已探明石油储量除以石油消费水平计算,世界石油还可开采40年,石油产量的最高峰则在2020年左右出现,如果考虑到亚太地区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则时间还将继续缩短。其实,这种算术计算还过于乐观。美国《展望》杂志于“9·11”事件后(10月22日)刊登了肯尼思·德费耶的一篇文章指出,早在1995年,英国的《自然》周刊,美国《科学》周刊等就发表了几位石油分析家的研究结果,认为石油产量最高峰将在2004-2008年间出现,但没有引起政治领导人的关注。这几位分析家用的预测方法是由壳牌石油公司的地质学家M·金·哈伯特于1956年开创的。哈伯特发现,石油年产量和石油累积发现量都遵循正态分布曲线,且年产量峰值滞后于累积发现量峰值。由此,哈伯特预测美国石油产量将在1970代初达到顶点。这一结果在美国石油界引起广泛争论,直到1970年为止,那一年美国原油产量开始下跌。肯尼思本人的观点是,世界石油产量甚至可能在2004年之前就达到顶点。

无论如何,产量到达顶峰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1967年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闪电式打击,阿拉伯国家随即宣布石油禁运,第二天运出阿拉伯的石油即减少了60%。美国石油工业反应迅速,每天增产石油100万桶,相当于阿拉伯减产量的2/3。再加上委内瑞拉、伊朗的增产,使石油禁运失效。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再次运用石油武器,市场供应量每天削减500万桶,但美国这时已经是石油进口国,没有石油剩余生产能力了,于是油价涨到11.65美元,为1971年价格的5倍,加油站排起了长队,西方经济由此进入停滞膨胀期。1979年,产油大国伊朗发生反美政变,霍梅尼执掌伊朗政权,油价进一步飞涨,从每桶13美元上涨到34美元。

高油价导致了多方面的结果。一是石油库存暴增,各国以及大石油公司担心油价继续上涨,纷纷增加库存;二是全世界掀起了寻找石油的热潮,墨西哥,美国的阿拉斯加,英国的北海,成为新的石油来源,地质系的毕业生薪水奇高;三是节能成为潮流,日本的节能型轿车占领世界汽车市场,石油需求增长放慢;四是煤炭使用的比例提高。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欧佩克石油占西方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下降,从1977年的2/3降至1982的不足一半。于是,在两个中东产油大国伊拉克、伊朗交战的八十年代,油价却一落千丈,从1985年11月的31。75美元狂降至1986年初的10美元一桶。1986年4月,美国德克萨斯州某加油站居然免费加油一天庆贺油价跳水。从那时起到九十年代末期,除个别时期外,油价总体上在低水平徘徊。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甚至低于六十年代的2美元一桶。于是石油消费迅猛增长,以油代煤趋势进一步发展,2000年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约为35亿吨。在世界对石油依赖加深的情况下,在节能潜力已经被大大释放的前提下,在各国已经不那么担心石油危机,因而不再大量储备石油的情况下,一旦石油产量达到顶峰,石油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随时可能出现。供不应求导致抢购、囤积,将使供不应求更加严重,从而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难以解决的石油危机。从理论上说,一旦世界石油产量达到顶峰,并逐渐减少,那么廉价石油时代将成为难以从温的旧梦。

有人觉得奇怪,既然石油很快要供不应求,为什么目前油价还继续下跌呢?为什么石油出口国不保存产量、提高价格呢?石油出口国如果是一个整体,它们当然会限产保价,从而促使石油危机提前缓慢到来。但是,石油出口国不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竞销石油,落入了群体囚徒困境。当其中一个国家限产保价时,其市场份额会被其他国家所得,而本国的石油收入会锐减,导致本国财政困难,社会危机。即使结成了石油输出国组织,达成某个限产保价协议,其中的某些国家还会以各种方式悄悄突破限产规定,从而破坏协议,重新陷入倾销石油的价格战。因此,只要石油还处于总体供过于求阶段,价格总是会向其生产成本靠近,直到有一天供不应求,造成价格飞涨。原则上,如果有足够的资源来储存石油,则在石油价格低迷时完全可以大量购进,直至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但是,没有任何单一力量能长时间、在整体上像操纵股市一样操纵油市。

二、美国与以色列“父子情深”
目前美国石油一半以上靠进口,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来自中东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占世界65%强,产量则为30%弱,如果加上北非,将提高到70%强和40%强。可以说,未来全世界的石油来源将高度集中于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世界,考虑到新发现的里海油田与伊朗接壤,则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将更加无与伦比。

对中东的重要性,美国早有认识。二战期间石油是重要作战物资,仅美国海军每天就消耗9万吨石油制品,但美国本土新油田尚待发现,国内石油储备明显不足,是阿美石油公司、美属巴林石油公司在中东发现了大量石油,支撑了美国的石油信心。然而,直到二战结束,中东还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于是,美国开始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挤走英国势力,建立对中东的控制。其中的关键之一是接管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权,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在巴勒斯坦的建国计划。

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理由和英国相似,即要在陌生而怀有敌意的伊斯兰文化地区扶植一个可以信任的盟国,以达到威慑、间离、控制中东各国,支配中东资源的目的。但在二战结束之际,英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击退阿拉伯人的反抗了。于是美国乘虚而入。另一方面,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美国已经颇具实力,他们在经济上、舆论上都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就这样,对外战略的需要与内部政治压力相结合,促成了美国不顾阿拉伯各国的反对,支持以色列建国。1947年,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一个极不公正《巴勒斯坦分治方案》,方案规定,占巴勒斯坦总人口不足1/3的犹太国分得57%的土地,而人口超过2/3的阿拉伯人却只占34%的土地。宗教圣地耶路撒冷和伯利恒实行国际共管。

这一决议如同火种落入干柴。犹太复国主义者看到了美国的坚决支持,他们更加有恃无恐,筹集了大量资金购买武器,加上美国以销售为名向犹太人赠送的武器,迅速武装起来。哈加纳、伊尔贡、刚毅军等犹太复国主义到处制造恐怖事件,将阿拉伯人从他们世代居住的领土上赶走,以夺取全部巴勒斯坦领土。阿拉伯各国则强烈不满,酝酿着消灭这个新生的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诞生。16分钟后,美国即宣布承认以色列,并提供1亿美元的援助。第二天,阿拉伯国家联盟宣布“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几天之后,以色列军队伤亡惨重,眼看全军覆灭。于是,美国急忙让联合国通过停火决议,决议要求停火四周,此期间禁止战斗人员和军事物资进入巴勒斯坦。然而,就在停火期间,美国组织志愿兵帮助建立了以色列空军和海军,美国犹太人捐资在欧洲购买的武器源源不断流入以色列,大批犹太移民涌入以色列,使以色列实力大为增强。停火结束后,阿以双方打成平手。7月15日,美国再度通过安理会勒令巴勒斯坦停火。然后故伎重演,大量的武器装备进入以色列。到10月15日,以色列兵力及装备已远远超过阿拉伯联盟,以色列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发动全面进攻。这一次,阿拉伯联盟终于战败,被迫签订停火协议。通过战争,以色列夺取的土地增加到占巴勒斯坦领土80%以上。(参见《美国中东关系史》,张士智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由此可见,以色列是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美国自诩为以色列的“保姆”,我看更加准确说法应该是“父亲”。父亲与儿子之间也会有矛盾,但矛盾是次要的。有时候,儿子不听管教在外面闯祸,父亲也骂儿子几句,以息众怒,以取得调解人的资格。但当儿子在外杀人,别人要捉他偿命时,父亲又会全力支持儿子。美国与以色列就是这样一种“父子”关系。1967年7月,以色列发动闪电战,空军倾巢出动,六天之内摧毁了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的空军,靠的是美国第六舰队向以色列提供“空中保护伞”,和美国电子情报船“自由号”监听、截获、转送情报给以色列。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以牙还牙,向以色列发动闪电战,一周之内以色列损失坦克和装甲车1/3,损失飞机1/4,埃及军队摧毁“巴列夫”防线,叙利亚军队攻克战略要地——戈兰高地,“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以色列全国一片恐慌。以色列向美国求援。美国认为,这个儿子太骄傲自负,应该让他受点挫折,开始并未理睬。眼看着以色列战败在即,美国急了,国防部军火库完全向以色列打开,美国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到特拉维夫机场,直接交给以色列飞行员,第六舰队的直升机将灌满燃料和弹药的坦克送到战场附近,以色列驾驶员开着坦克就投入战场。18天战斗,以色列总共消耗了9亿美元的武器,绝大部分由美国提供。

那么美国不惜与整个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为敌,全力抚养以色列这个“儿子”,纵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屠杀、驱逐,以至发生“9·11”事件,究竟值不值?美国国内许多人认为不值。其理由是,迄今为止,以色列不但没有在解决石油问题上帮忙,反而添了许多乱,使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强烈,间接促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1979年石油危机、“9·11”事件,对解决伊朗霍梅尼政权,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都没有多大帮助,中东地区各种突发事件的解决,还是得靠美国自己的力量。因此,不值得。美国之所以要养这个“儿子”,是美国犹太人集团劫持了美国政府和人民。也有人认为值得,他们说,中东地区迄今为止的事件都还不需要以色列出手,但这一地区未来的事件就有可能需要以色列出手。美国可以在中东有若干支航母舰队,但毕竟不如以色列这个陆基基地经得起持久作战。以色列空军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到达主要出事地,如从美国起飞则晚了很多。事实上,在冷战期间中东阿拉伯各国都拒绝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以色列因此成为美国遏制苏联伸向中东的有力工具。其次,以色列的存在有力地打击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直接使埃及反美的纳赛尔政权下台,亲美的萨达特政权上台,使阿拉伯各国认识到美国的巨大威力,而美国还不需要直接承担责任或骂名,甚至还能充当中东问题调解人,功不可没。从成本上说,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1985年,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的赠款和贷款约为300亿美元(其中赠款约为一半),平均每年不到10亿美元,与美国的军事开支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至于“9·11”事件,既不能归咎于以色列,更不能归咎于美国的中东外交政策,而是要归咎于恐怖分子,归咎于那些不懂得向强者臣服的极端分子。所以,抚养以色列是投入小回报高的大事业。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1984年访美时,曾经这样劝说美国的纳税人:“美国之所以愿意援助以色列,是为了美国的本身利益;美国愿意支持以色列克服其经济困难,是为了在这一地区保留一支力量。美国每年为北约组织花费巨额的军事费用,而且还向西欧派驻了军队,这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和西方的利益……而美国为以色列的花费要少得多,以色列还不要求美国派军队去以色列,但以色列却保障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同美国站在一起对付苏联。”

现在,苏联虽然消失了,但中东地区的石油重要性却更加突出,因而以色列这个棋子也就越加重要了。

三、中东上空阴云密布
随着阿富汗塔利班被战败,美国感到中东战略的决战期正在到来。

战后五十多年,美国在中东布了很多棋子,仅次于以色列的是沙特阿拉伯。沙特石油储量世界第一,产量虽然不是第一(因为限产保价),但是随时可以成为第一,在中东居有绝对优势。沙特石油过去是由阿美石油公司开采经营,在七十年代石油国有化时期,沙特回收了石油开采权,阿美石油公司成为沙特石油的经营者。美国不希望油价太高,因为美国进口石油越来越多;沙特也不希望,因为过高的油价使替代能源出现,威胁石油的地位,从而不利于沙特的长远利益,所以沙特总是充当破坏OPEC高油价政策的马前卒。只要沙特增产,油价就无法维持。当然,美国并不希望油价太低。过低的油价不仅损害美国国内石油工业的利益,而且对于削弱欧洲、日本的竞争力不利。沙特也不希望,低油价使收入减少,因而在石油价格跳水时,沙特还会单独坚持限产。这一特点使美国与沙特在石油价格政策上配合默契。当然,美沙在油价上也有利益不一致的时候,这时就要看双方的实力及外交了。二战后,美国逐渐挤走了英国势力,从经济、政治、军事上对沙特王国保持着强有力的控制。1974年,美国与沙特建立“防务合作混合委员会”;1976年,美沙签订价值220-250亿美元的《军事工程协定》,沙特的军事装备由美国提供,军官由美国训练。1979年伊朗政变后,美国失去了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棋子,沙特地位更显突出。

但美沙关系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沙特强烈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麦地那都位于沙特境内,沙特人多是忠实的伊斯兰信徒,而以色列是伊斯兰的死敌。如果沙特国王不支持阿拉伯反对以色列的事业,沙特境内就难以安宁,输油管线和油井就可能被沙特老百姓破坏。在某种意义上,本·拉登就是沙特国内反美、反以色列力量的代表,而且这股力量还在继续发展。现任沙特国王来日无多,如果继承问题解决得不好,沙特有可能步伊朗的后尘,发生反美政变。

有同样危险的是埃及。自萨达特上台后,埃及政权就成了美国在中东的又一支柱。然而,在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指导下,埃及国内贫富两极差距进一步拉大,中下层人民失去生活希望,日益受到伊斯兰教的激励,国内局势正变得扑朔迷离。与此同时,波斯湾地区的两个大国伊拉克和伊朗则仍然在美国的控制之外,成为伊斯兰各国反美力量的大本营,而其中对美国威胁特别大的是伊拉克。

因此,在对阿富汗作战胜利的鼓舞下,美国发现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期,或者制服伊拉克,威慑各国伊斯兰反美力量,从而使中东出现有利于美国的稳定局面;或者伊拉克可能会利用伊斯兰世界反美情绪的高涨,暗中支持颠覆沙特、埃及、约旦等国亲美政权,从而根本上损害美国的中东利益,破坏美国控制中东石油的长远战略。

表明美国决战意向的,是美国近来支持以色列轰炸巴勒斯坦,美国舆论讨论废掉阿拉法特。阿拉法特是一个务实派,他屈从于美国和以色列的淫威,希望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能够有寸土立足之地的情况下,承认《巴勒斯坦分治方案》,承认以色列在列次中东战争对占领的大部分领土。换言之,阿拉法特事实上是屈膝求和。对于普通巴勒斯坦人来说,屈膝求和政策实出被迫无奈。对不愿意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巴勒斯坦人来说,阿拉法特就成了美国和以色列的走狗。然而,以色列并不因为阿拉法特屈膝求和而满足,他们希望这个下跪者从世界上消失,至少从巴勒斯坦、从耶路撒冷消失,他们希望借阿拉法特之手消灭那些不愿意屈服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这个愿望曾经一直受到美国牵制,因为美国还得考虑让沙特这样的阿拉伯盟友国内局势稳定。然而,既然中东各亲美政权的稳定已经受到威胁,那么不如放手以色列消灭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释放中东的反美力量,然后逐一予以消灭,谋得中东地区的长久稳定。

美国这样做可能还有三个迫切的理由,其一是借战争减缓或摆脱正在加深的经济危机,转移国内视线;其二是赶在石油生产峰值到来之前完成对中东的控制,以便今后制造、操纵石油危机,威胁欧洲和日本的生存命脉,使欧洲和日本不得不继续服从美国的控制;其三,美国总统布什出身石油财团,又与军工和金融综合体关系密切,代表着美国共和党内最保守、最有长远眼光、又最有实力的鹰派,是好战分子。

我看,中东上空已经是阴云密布,虽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下大雨。

石油异化与战略思维




江涌 《国有资产管理》2008年第10期



自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国际原油价格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当年每桶超过30美元,2004年稳定在40美元以上,2005年稳定在50美元以上,2006年稳定在60美元以上,一度还突破70美元,2007年连破80、90美元关口,在2008年初一跃冲上100美元。摩根士丹利随后预估国际油价将摸高150美元,如今高盛报告称出现200美元也毋庸惊奇。国际油价如此疯狂,成因复杂,但是政治化与金融化应当是主因,石油的“异化”体现系列国际危机,启示着战略资源管理需要战略思维。



一、石油的“异化”

石油早已不再是一般化石能源,不再是一般国际贸易商品,由于为现代生产与生活不可或缺,附着了政治与金融“魔力”,因此已经“异化”,令越来越多的国际投机商客、消费者乃至政客为之癫、为之狂的尤物。

(一)石油政治化

从1860年石油开采利用至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国际石油市场由竞争逐步走向垄断,国际石油卡特尔(IPC)开始出现,主要由西方七大跨国公司所控制,这就是著名的“石油七姊妹”。“七姊妹”除壳牌、英国石油公司外,其余五家均属于美国。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所产的石油比世界其它国家的总和还要多,是世界上唯一的主要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美国确定的油价即为国际油价:“海湾基价+运费”,即墨西哥湾的离岸价格加上从墨西哥湾到消费中心的运费。

石油政治化之滥觞应自美国,一以贯之使用的是美国,登峰造极的依然是美国。二战前,美国就根据与其关系的远近,有选择地出口石油及油价。日本突袭珍珠港,就与美国切断对日本的石油供应直接相关。二战后,美国大力利用对外援助,协助本国石油公司攫取海外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其中,通过“第四点计划”,美国逐渐控制了垂涎已久的盛产石油的中东。1939年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的比例为13.1%,1956年则增加到65%,而英国则由1939年的80%下降到1956年的30%。

随着民族自决运动的壮大,国际石油垄断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960年9月,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决定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围绕石油的国际政治博弈由此进入新阶段。欧佩克成员国尤其是中东国家,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2/3左右,而且石油质量较好,开采成本低。因此,当欧佩克加强对石油生产和销售的控制后,很快赢得了对西方主要石油消费国和国际石油公司的主动权。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于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触发了二战后西方国家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此后,地缘政治因素对石油价格的影响便日益凸显。

但是,美国利用各种力量谋取国际石油控制权的政治图谋一直存在。美国学者克莱尔在其《资源战争》一书中说,石油对美国而言不是意味着燃料,而是意味着权力。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基辛格博士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当然要控制石油,首先要控制中东。1988年乔治·布什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总统宝座的道道地地的石油寡头,上任伊始就对富藏石油的伊拉克磨刀霍霍,1990年便借机发动了海湾战争。时任民主党政策顾问特德·迪克毫不掩饰,“如果海湾盛产海鸟粪,我们决不会向那里调兵遣将。”2000年其子小布什又入主白宫,包括副总统切尼在内的诸多政要皆与石油行业关系密切,由此将石油与政治的关联发挥极至,因而有媒体称“布什政府血管中流动的是石油”。2003年布什政府以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国际油价由此步入疯狂。为保证本国的石油供应,越来越多的国家以越来越大的政治力量介入国际石油勘探、开发、运输、炼制与销售,石油政治化态势空前。

(二)石油金融化

国际石油市场很早就成为寡头垄断市场。1928年9月,“七姊妹”在苏格兰阿克纳卡里达成秘密“联营协议”,确立了“七原则”,通过瓜分市场、控制价格与产量等形式,实现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20世纪50年代初,“七姊妹”影响达到极盛的时候,其石油产量几乎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90%,拥有世界75%的炼油能力,向国际市场提供90%的石油贸易量。1973年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有力地削弱了“七姊妹”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垄断。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石油寡头在不断强化石油生产控制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于期货市场主导石油定价权。1979年初,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后,石油抢购风潮骤起,石油寡头囤积居奇,抬高油价,从中牟取暴利。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62%的美国人认为“石油危机是制造出来的”,而“制造危机”的就是以美国政府为首的国内决策人和国际石油资本。

进入21世纪后,现代科技与金融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态势愈发明显,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日益紧密,大量石油交易通过金融市场完成,石油价格已经成为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金融学概念。金融寡头依仗雄厚的资金、充分的信息、灵巧的手法与贪婪的胃口,利用、放大各种诱因,如消费需求增加、美元贬值、地缘政治局势动荡、气候变化等,于石油期货市场翻云覆雨、兴风作浪。有关专家认为,在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70%的交易属于投机炒作;在油价上涨部分中,投机炒作因素占6-8成。与2003年相比,目前涌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投机资本增长了近20倍,达到2600亿美元,其中50%以上的资金用于石油期货合约交易,投机资本囤积的石油期货合约总量超过10亿桶。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统计,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每流入1亿美元投机资金,油价会上涨1.6%。

国际油价暴涨,为石油寡头带来巨额收益,如埃克森-美孚公司不断刷新盈利纪录,从2003年的215亿飙升至2007年的400亿美元。这使石油寡头们更加迷恋金融市场,而对开发新油田、增加开采量以及提高炼油能力兴趣不大。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成为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它们利用在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引导市场预期,从中渔利。2006年6月,美国参议院发布调查报告认为,当时每桶70美元的油价中,大约25美元是由纯粹的金融投机造成的。2008年5月,日本经产省公布报告称,2007年下半年每桶90美元的油价中有30-40美元是由市场投机造成的。2008年5月,“金融大鳄”索罗斯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访问时指出,虽然美元疲弱、中东石油供应减少等,都是油价上升的原因,但油价泡主因仍然是投机炒作。

正是由于“异化”,使石油这个普通物品具有了诸多属性。首先,石油作为一种商品,其市场名义价格由计价货币标识,货币本身的价值影响油价的高低;其次,石油作为一种能源产品,其价格由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边际与实际有效需求成为油价形成的基础;第三,在国际期货市场,石油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在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态势下,油价的投机因素越来越不可忽视;最后,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凝聚着越来越多的政治属性,成为一种“政治密集型”产品,政治因素主导着油价的涨落。



二、石油“异化”反映系列国际危机

(一)自由经济的危机

经济自由化是美国向世界推行“美国化”(名为“全球化”)的主要旗帜。美国自由派为此制作了一整套精致的理论,在教科书中,在主流媒体里,在大学讲坛上,关键是在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中,不断向世界推销、兜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自由化在全球蔚然成风。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在“比较优势”的引诱下,不断加速与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了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接受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管理与调节。如此,国际市场迅速走向一体化,不仅是一般商品市场,连能源、粮食等众多大宗商品市场,以及金融市场,都走向一体化,普遍接受“自由竞争”市场机制的调节。但是,“自由竞争”永远只是教科书中的理想信条,国际竞争的现实依旧遵循残酷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国际市场中最强大的企业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市场规则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制定、解释与维护,话语权、定价权牢牢在美国人手中。竞争的结果很清晰:利润流向北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留给了南方,南北差距不断扩大。

美国掌握着“自由经济”的标准。美国在自己强大的一面,如现代金融,强调自由,在自己软弱的一面,如传统贸易,主张保护;进入对方市场时,强调自由;自己市场准入时,实施保护;世界粮食危机发生后,一些产粮国为遏制本国粮食上涨,限制出口,美国斥之为违背自由经济原则;长期有针对地对一些国家实施高新技术出口管制,美国则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合理的;自己实施保护的时候,叫“经济爱国主义”,别人实施保护的时候,则责之为“经济民族主义”。1998年在国际金融市场肆意投机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应投机不慎而陷入困境,美联储、财政部顶着违背“自由经济”原则,实施救援。在次贷危机的强大冲击波下,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应声倒下,美联储、财政部再次破例迅速组织救援。美国鼓吹自由经济,但它自己越来越多的行为在背离自由经济。“原则”推销给别人,“例外”总是留给自己。

自由经济不断作为美国支配、剥削发展中国家的遮羞布。国际油粮连动,不妨以当前世界粮食危机来说明自由经济危机。美国农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现实的粮食产量还是潜在的生产能力,美国都首屈一指,其粮食年出口量所占全球份额常年稳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麦更高达60%,四大跨国粮商(除了路易达孚外,ADM、邦吉、嘉吉三家都属于美国)垄断着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因此,长期以来,美国一直积极鼓吹农产品自由贸易,要求其他国家放开农产品市场。然而,过去20年,美国政府一直在提高对农业的直接补贴,1995-2002年累计补贴1140亿美元,年均142.5亿美元。在自由经济下,发展中国家的小农,不只是跟美国的现代化大农场竞争,而是跟美国的财政部竞争。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实质是国家财力的竞争。美国以自由经济武器摧毁一个个传统农业生产堡垒后,实施市场垄断,进行价格操作,坐收庞大渔利。这是此轮世界粮食危机背后最重要的原因。

正是在一体化的自由经济之下,跨国金融投机肆虐,国际金融市场愈发动荡,大宗商品价格不断飙升,美元危机、石油危机、次贷危机、粮食危机,还有发展中国家经济乃至社会危机,此起彼伏的危机宣告自由经济的危机。

(二)美国的道德危机

此轮国际石油价格的暴涨,与美国的国家战略紧密相关。石油价格的暴涨始自2003年,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悍然发动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战争。此后,美国陷入伊拉克泥沼,海湾局势持续紧张,地缘政治由此成为油价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发动侵略战争,当然是违背国际法的违法行为,但是当今国际没有任何力量能将美国高级政要绳之以法。但是,美国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以战争来控制伊拉克,进而控制石油,则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斥责为严重的不道德行为。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领先的科技优势与企业竞争力,从国际分工中大把大把地“赚钱”;美国人虽然年轻,但不乏老谋深算。欲将取之,必先予之。首先是“送钱”,对中东的“第三点计划”,对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就是。由此于二战后,很快建立了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美国从该秩序中可以轻松的“拿钱”,如铸币税;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体系解体后,美国“赚钱”不太容易,“拿钱”也不再轻松,为维持优裕的生活,美国改变了策略,即在“赚钱”与“拿钱”之外,竭尽“抢钱”、“偷钱”之能事,利用“911”悲情,发动伊拉克战争,控制伊拉克石油,这是美国大兵明火执仗去“抢钱”;默许、鼓励对冲基金在欧洲、在拉美、在东南亚等世界各地,明里投机、暗地狙击,连偷带抢。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另类挣钱花招大白天下,即通过所谓金融创新,将各类次级贷款充好充优,打包兜售给世界,这这种新手法就是“骗钱”。

美元持续贬值直接推高了国际油价。全球绝大部分的石油期货合约是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自2002年以来,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贬值超过30%,对欧元贬值接近60%,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产品会不断上涨。美元贬值有美国经济衰弱的客观因素,但是更有美国货币政策的有意使然,即通过贬值,实际削减美国庞大的外债,是不道德的赖帐行为。

美国监管者为金融投机留下漏洞。国际商品期货交易当数美国最为发达,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负责监管包括石油期货交易在内的商品期货交易,保留一切交易记录,以减少恶性市场投机。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宗石油期货交易,转移到了柜台电子交易市场。根据现有法律,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不负责监管电子交易市场,也未要求该市场保留交易记录。这一“善意的忽视”给投机客豪赌石油期货提供了可乘之机。其实,监管者早就发觉这一重大疏忽,但是以种种缘由为借口,就是不去进行治理,为金融投机留下“漏洞”。

(三)国际秩序危机

国际石油价格的飙升表面是一类资产泡沫,或一场价格危机,实质反映的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危机。 纵观过去的两次石油危机,都直接与战争关联。1973年的中东战争,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上世纪80年代,伊朗革命与两伊战争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第一次战争,国际油价也出现了大幅度飙升,但没有长期持续,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不甚明显,因此还不好称之为第三次石油危机。但是,自2003年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第二次战争以来,国际油价从每桶不过30美元,到如今130美元的天价。由此给世界带来的是普遍的通货膨胀,各大经济体乃至世界经济放缓已成定局,在数十个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能源危机正引发食粮危机、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为应对OPEC的市场垄断,发达国家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如此,在国际能源市场,OPEC与IEA两大组织的博弈从此开始了“梅雪争春”。双方你来我往,难分伯仲。国际石油价格在30多年的时间内,除个别年份出现“极端”行情外,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但是,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的加速,世界经济力量发生了质变,美国相对衰落,欧洲力量在联合中不断增强,新兴市场尤其是新兴大国迅速崛起,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迅速分化组合,国际秩序正经历由“旧的有序”向“新的有序”演变过程中,在较长时期内势必将落入痛苦的“无序”之中。

2008年4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伦敦“粮食峰会”上指出,全球粮价上涨体现了“资本主义体系历史性的溃败”。石油的异化与疯狂,同样佐证“资本主义体系历史性的溃败”。如今,无论是OPEC还是IEA这样的国际组织,都无力应对石油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手中既无钱又无粮,无力应对粮食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只能基于人道立场,呼吁呼吁;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回合”久拖不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七国集团”(G7)的国际经济协调早就力不从心,不断需要新兴经济大国协助。诸多迹象显示,国际多边机制正陷入危机,区域与双边合作由此兴起。出于自身利益,美国积极倡导发展生物燃料,但此举不仅未能有效稳定国际油价,而且导致世界粮油价格高涨,算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美元持续下跌、国际资源商品油价不断上涨、粮食危机紧跟次贷危机接踵而至,反映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正面临深刻危机。



三、石油“异化”的启示:战略资源管理需要战略思维

(一)石油不只是燃料,还是权力

对美国而言,石油不只是燃料,还是权力。基辛格博士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当今美国既想控制石油,又想控制粮食,还想控制货币,借以控制整个世界。这就是美国的战略。

石油不只是一般能源商品,事实表明它早就成为一种“政治密集型”产品,成为国际关系博弈的筹码,成为国际较量的政治武器。冷战时期,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抑制石油价格,以减少苏联通过出口石油而赚取的国际收入,从而在经济上制约苏联的政治扩张与军备竞赛。全世界最好的、储藏量最大的、最优质的油田,几乎都掌握在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等美国或西方大石油公司手中。纽约与伦敦的石油期货市场也取代欧佩克,对石油具有更大的定价权。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与相关能源政策随时可以影响投资者的预期,从而影响市场价格。

经济全球化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启,发达国家指望可从全球化中赚个盆满钵溢,并能不断强化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领先优势与优越地位。实际上,发达国家从全球化中获得收益的确丰厚。美国权威研究机构认为,美国每年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收益超过1万亿美元,而付出的成本只有500多亿美元。但是,全球化是个双刃剑,在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给发达国家带来许多苦恼,如产业空洞化、就业机会流失等。尤其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大国与资源富国,凭借自身优势,利用全球化,一跃而成为可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竞争者”。南北的部分平衡使北方国家心理更加失衡,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竭尽所能地以维护他们的领先优势与优越地位,于是便利用他们的自身优势,即主导国际秩序与话语权、垄断相当一部分国际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以及领先的科技与信息等等,挤压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空间,从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中获取鱼翁之利。石油、粮食等战略资源于是乎就成了他们的政治与经济武器。

(二)政府与寡头关系密切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这是美国政治的真实写照。美国政府实际是各类金融寡头的代理人。金融寡头除了直接进入国际资源市场外,有时还操纵政府介入国际资源市场。战后,美国政府国防和外交的权力分配形成了一条规律:通常国防部长来自梅隆金融财团,国务卿则属于洛克菲勒石油财团。美国社会一度将位于纽约市的洛克菲勒总部称作真正的国务院和“影子政府”。金融寡头通过其代理人不断利用国家力量进行资源争夺,谋取巨额收益。

美国政府与金融寡头相互倚重。政府利益与寡头利益的交集越来越大,政府借助寡头力量,取得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大的话语权,而寡头则借助政府的力量,谋取更多经济利益。政府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出于本国能源战略的长远考虑,近年来美国大量增加石油进口,同时减少本国的石油开采,以保护本国的石油资源。大量增加石油进口,一是为了满足短期消费需求,另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增加战略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储备的设计不只是防止石油供给的中断,更有稳定石油价格的功能。但是,为了本国金融寡头的巨额收益,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利用战略石油储备对油价进行“逆向调节”,当油价下跌时,增加储备,“稳定”油价;油价不断上涨时,按“油”不动,甚至还增加储备,为高油价提供支持。正是由于政府与寡头千丝万缕,所以有关对石油公司征收暴利税的提案在国会一直无法通过。美联社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几大石油公司2007年利润总和约为1230亿美元,却仍享受约180亿美元的减税优惠。

美国政府为金融寡头提供庇护。以对冲基金为核心的国际投机资金,主要来自美国,众多美国的投资银行要么设立对冲基金机构,要么直接演变成为对冲基金。投机资金在国际金融市场兴风作浪,对国际金融稳定以及相关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欧洲很早就提议,国际社会应合作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监管,但总是遭到美国的坚决反对。当然,金融寡头与代理人之间的互动,早就不限于石油的生产和现货销售,也体现在石油期货市场的翻云覆雨。早在2006年,油价当时还处于60美元低位的时候,美国联邦参议院(相对代表更多的民意)的一个委员会就着手对原油期货交易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报告首次明确指出,大量买入期货合约是油价走高的主要推手。但是,行政权在政府手中,显然政府选择了“不作为”。

(三)利用粮油连动获取更多的主动权与更大的控制权

为了降低对海外石油依赖,“稳定”国内能源供应,提高能源安全,美国推出了生物能源计划。2005年,布什总统签署《能源政策法案》,提出到2012年美国生物燃料要达到75亿加仑。2007年底,美国参议院通过《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提出到2022年生物燃料要达到360亿加仑。通过生物能源计划,美国主动创造了对农产品的有效市场需求,推高了粮食价格,既实现了历届美国政府一直追求却未能完全实现的农业政策基本目标,同时又为美国在国际经济新形势下创造出一种新的“粮食武器”,增强美国在能源乃至国际战略资源上的影响力。

美国生物能源计划的主要原材料是玉米,2007年美国所产的25%玉米变成了乙醇,2008年比例上升到28%,“机器吃粮”将达到1.14亿吨。美国玉米出口量占世界玉米总出口量约70%,对玉米工业需求的大量增加,直接推高了玉米价格,并连锁性地推动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联合国官员就此严厉抨击,“美国政府应到认识到仅能保障美国3%燃油需求的生物能源计划,与因此导致的人民痛苦和政治混乱相比,得不偿失,即使美国产出的所有粮食全部转化为生物燃料,也仅够全美18%的汽车燃料所需”。因此,生物能源计划,对于降低美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作用有限;对于增强美国能源安全,作用非常有限;但对农产品价格的支撑,非常有效;对国际粮食市场的紧张,非常有效;对世界增加对美国粮食的依赖,以及美国主导世界粮食市场,也应当有效。

有研究显示:国际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大幅上涨,与“中国因素”紧密相关,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世界工厂”的地位,为国际金融寡头创造了滚滚红利,中国却承受利润不断缩减、通货膨胀不断上升、资源环境持续恶化之苦,因此中国再也不能停留于“摸着石头过河”思维,石油“异化”透露出系列危机以及美国的战略谋划,应当启发中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与能源战略。


回到那个美国花钱打仗比石油公司赚钱多的事情上,依我的浅见——损公肥私必然有。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01-2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6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09-08-24
很好,认栽了就是好。管你什么真心假意的,只要嘴里说出来就是算数。当初亩产万斤也是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证明了的。弄出万斤了么?一个骗子应用一些骗子的文章就想作数?
给我解释怎么挖石油的是中国石油和英国石油。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6-03-17
在线时间:
66小时
发帖:
16694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09-08-24
lz说的 基本不说(笑而不语 毕竟各自有各自观点 而zz对天朝 一向又是大忌讳 这才进去出来几个呢)

只想说 惭愧 没看过鸠山的演讲 所以不能评论什么 奥巴马的演讲稿倒是看了几个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01-2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6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09-08-24
fulajimier你这个胆小懦弱的东西,发帖还要弄马甲。恶心哪。你这只中俄杂种猪一看见正义的内容就发情了。连名字都要向你俄罗斯祖宗靠近,丢脸可是丢大了。连名字都要祈求俄国人保佑的蠢货竟然装正义,真是恶心。你其实是普京的宠物狗的私生子吧?
这就是病态的特性:看到正常人就咬。下次再要发情就去医院做去势手术,那是有益人民和国家的。
级别: 小荷初露
注册时间:
2003-05-26
在线时间:
3小时
发帖:
101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09-08-24
到底是谁先咬的人啊?

世界上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只是必然的结果。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01-2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6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09-08-24
回答上面的问题:xzhu。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8-09-29
在线时间:
17小时
发帖:
531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09-08-24
ls的童鞋,请问你听说过战史沙龙吗,我跟五毛战的时候您在哪?
fulajimier童鞋,您的粘贴可吐槽处太多,我只说两点,借战争与回忆的话:如果犹太人能对美国决策产生影响,那么为什么直到1943年都无法使美国对犹太难民放宽入境限制呢
还有英国人开始是支持阿拉伯人的,对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限制极为严格,谢谢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01-2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6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09-08-24
楼上的神志清醒一下,我跟五毛玩的地方不是这里,而是一个叫天什么的地方,现在被消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里几年只有十几帖。我在那天什么的80%以上帖子都是跟各式各样的家伙论战。请不要跟我玩资格。
还有那只叫fulajimier的普京的宠物的私生子的发言不是毫无根据的极度情绪化就是没人理会的几千字文章粘贴。这是很低等的五毛,所以我才说它是别人的宠物的私生子,也就是五毛的下属的下属。极没水准的类型,想骗人却编不出来。死也不回答为什么开发石油的为中英两家这种事实,只是猜测美国如何如何操纵这样的传闻。所以才说他是经验主义的五毛,表现为喜欢抛弃不利记忆,强化有利记忆。整体情绪狂乱化,发言自说自话。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8-09-29
在线时间:
17小时
发帖:
531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09-08-24
ls的童鞋,如果您想辩论的话,请去掉“什么东西”之类的字眼,再摆点论据,论点,您看,对那篇粘贴文,我好歹也看了两段,找了两点来反驳不是吗
如果您是想来吵架,对不起,第一,这是动漫论坛,第二,没人跟你吵
PS:您反对推测,那么我是TG网特的结论看来您是求证出的喽,能否告诉我论证过程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6-10-10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5055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09-08-24
引用
最初由 蒹葭公子 发布
我偏偏要歪到后宫上来……:p


我坚信,百合也可以有后宫的!嗯!

不在郁闷中黑化,就在郁闷中便当。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7-03-01
在线时间:
67小时
发帖:
10903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09-08-24
引用
最初由 carrotfairy 发布


我坚信,百合也可以有后宫的!嗯!

我坚信,后宫也可以有百合的!:D

花开伊吕波 ×
秘汤2        〇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8-09-29
在线时间:
17小时
发帖:
531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09-08-24
不对啊,她既然是百合,那就不可能是某男的后宫不是吗

等等,管家的会长×仓鼠就是,我错了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6-10-10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5055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09-08-24
引用
最初由 蒹葭公子 发布

我坚信,后宫也可以有百合的!:D


如果后宫河蟹,那么女后宫里必然是百合,男后宫里必然是蔷薇。

不在郁闷中黑化,就在郁闷中便当。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7-03-01
在线时间:
67小时
发帖:
10903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09-08-24
引用
最初由 carrotfairy 发布


如果后宫河蟹,那么女后宫里必然是百合,男后宫里必然是蔷薇。

也不一定,不能一概而论……

花开伊吕波 ×
秘汤2        〇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7-01-15
在线时间:
484小时
发帖:
1047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09-08-25
美国的中东中亚战略,光用“捞石油”来解释确实是过于片面了。但石油又绝对是这个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伊拉克现政府什么性质,大家应该再清楚不过。说美国实际上控制了这个国家应该不算过份。至于说中石油中标,算是对中国当年没有像法德毛一样强烈反对对伊开战的一种回报吧。。。没准这就是当初利益交换内容之一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