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鬥前即展開的巧妙攻防
【深入觀察的幾個重點】
◎決鬥時間:1612(慶長17)年4月13日,距今約390年前。詳細時刻據說是在辰時前半,亦即上午7點到7點半左右。
◎時代背景:此時德川秀忠為第二代將軍,但實權仍為隱居的初代將軍德川家康(「大御所」)所掌握。兩年後即發生了「大阪之役」?殲滅了豐臣氏的勢力?。
◎決鬥地點:巖流島乃距離今日山口縣下關市彥島外海約300公尺之無人島,別稱船島。當時靠本州這邊的是毛利家,靠九州那邊的則是細川家的領地。
◎武藏的戰術:前一天先來到下關,然後再出發到船島。小次郎則從九州的小倉直接橫渡過來。
【決鬥發生的經緯】
巖流島決鬥那年,慶長17 (1612)年,家康已經在駿府隱居了7年,秀忠則以第二代將軍的身分正式君臨幕府。由於前一年家康已在二條城謁見豐臣秀賴,國內局勢看似維持平穩,然而從慶長19 (1614)年隨即發動「大阪之役」(「冬之陣」)的歷史事實看來,當時的德川家應該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消滅豐臣家的勢力。
彼時巖流島的周邊,靠本州這邊的是毛利家領地長門國(今日的山口縣),靠九州那邊的豐前國(相當於今日福岡縣東部與大分縣的北部),則為細川家的領地。
巖流島決鬥是武者宮本武藏流傳後世的著名戰事,但在武藏的親身著作《五輪書》中卻沒有任何有關巖流島的決鬥紀錄。儘管如此,我們不能就因而認定巖流島的決鬥事實並不存在。
武藏死後九年,承應3(1654)年,在其養子宮本伊織(小倉藩家老)為其所興建的《小倉手向山武藏顯彰碑》(以下略稱《小倉碑文》)中,記載了巖流島的決鬥紀錄,詳細的程度和描寫其與吉岡氏一門大決鬥(後述)的文字數相當。
武藏未將巖流島決鬥事蹟記載到《五輪書》的理由究竟為何?難道真的是武藏自己認為和佐佐木小次郎的決鬥沒什麼大不了的?
引文1:時有自稱兵術行家岩流(巖流)者(小次郎)。武藏欲與其一決雌雄。岩流望「使用真劍力決勝負」,然武藏堅曰:「您儘可使用真劍披瀝武藝,而我則提木劍應戰即可」。 →《小倉碑文》(史料評價A)
引文2:慶長17 (1612)年4月,武藏29歲,自京都赴小倉,順道拜訪細川藩家老長岡佐渡守興長。興長為武藏父之門人,故武藏向其求道:「佐佐木小次郎是否在此地?聽聞其武藝超群,在下盼與其一較高下。您與家父交情甚篤,望您能盡力成全」。興長應允,並向藩主細川忠興稟報,決定日期,並以小倉外海的船島為比試地點。 →《二天記》(史料評價A)
從這兩份史料看來,我們可以明白這場決鬥是由武藏先下戰帖的,因為此時小次郎早已是鼎鼎有名的兵法家了。但就算是武藏主動求戰,以下的史料卻記載了箇中複雜的經緯。
引文3:小次郎原盼與武藏父親決鬥,遭拒,因其父懼怕小次郎所持之秘藏劍木刀。武藏聞之,認為事不得已,決定親自迎戰,隨即前往長門國。其時,小次郎乃為長門國臣民,而武藏只是旅人身分,必須設法讓小次郎願意與之決鬥才行。武藏便到小次郎門徒前放話:「如果是我來決鬥的話,定可以如敲碎青蛙頭般輕易獲勝!」小次郎聽聞門徒轉述,言明不能容許武藏這樣的晚輩如此放肆,決與之進行決鬥。但武藏反先拒絕應戰,而這更激發了小次郎希望決鬥的意願,武藏遂借力使力,倆人終決定於下關一決勝負。 →《兵法太組武州玄信公傳記》(以下略稱《丹治峰均筆記》) (史料評價C )
若根據這份史料,那麼小次郎可以說從武藏父親那代開始就是個強敵了;同時也提示了我們,小次郎的年齡應該遠比武藏年長。而前述設計讓小次郎願意決鬥的過程,我們亦可看出武藏頭腦精明與為人狡猾的部分。以下兩份史料,也與《丹治峰均筆記》有類似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