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7528阅读
  • 38回复

[原创]俯拾那些花儿--《千与千寻的神隐》细节种种(2W字,图多--友要投稿,所以趁现在发文

楼层直达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5-01-12
在线时间:
657小时
发帖:
7912
那朋友是要拿去投...投24格(喷)。
理由是“试试看”。“编辑发了移动城的脚本,说明他们喜欢宫崎”。(-_=||)算啦,她是热情而惹人喜欢的人儿。再说这种事做了总归没有坏处。
因为文档已经发送给对方了,所以盘算着,应该结束这篇文的“试验期”,在我喜欢的一些地方贴出来啦。投稿我虽然不抱什么念头,但万一呢?
所以就速速用改稿的文+原稿贴在网上的粗糙图,拼好了放在下面了。

首先这只是个宽松的网络文章而已...我也是一贯这么写的...
再,我可不认为动漫类杂志社真会登这种“面”那么狭窄和专一的文章。再说它有2万字啦。又是“看图说话”的形式。朋友说编辑感兴趣的话,会提出版式的要求,你再删图改文就行了。Orz......^^
今晚无事一页一页地翻可爱的NT刊,收藏了许多喜欢的东西。当然还有前人兼达人的G工作室的主题文章。
轻点NT周刊上的链接,从一个貌似已然长期不在而被删除的人的帖子里,我看到说宫崎骏作品的话:“乐曲一如动画片本身,是精致的结果”。
精致。看到这个词,有点感动。
突然更加坚持这点,“有些时候只要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这样就行了”。
我可以说喜欢。可以说非常喜欢。却无法说自己在这方面有什么特别。长长的企划,细碎的文章段落,空荡荡的提纲--到处都是,可我还是提笔却憋得要死。千剧的一首歌的歌词里说:面对未来畏首畏尾的心情...想叫唤似的(却无法开口)。笑...
这篇文太专一了。说的就是作品的细节如何对动画染色。摈除了感情评论和深入分析,只是想把现象捧出来放在阳光下吧。我还是不知何时能完成计划的千与千寻的神隐的全部文,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要写透;更不知道幽灵公主能何时开动...(再这样下去,有被指摘成千剧的otaku的风险- -)
写了它,希望日后可以作全面的参考。也可以在别的论述中这么写:详细的细节,可以去参考XX(链接)...呵呵。搞得很兴师动众一样。
但因为这个单一性,也许就难免钻牛角尖和形而上学啦。有些地方的“深入”做作到让我脸红--实在是不想漏掉一个可能。
另外是不可避免的用些发傻的语气。毕竟那个老头子,非要喜欢打纯真这张牌压煞众人,掩藏他昭然若揭的东西(笑),笔拙只好跟进。

如是,诸君若觉某处可笑之至,就请笑过吧。Thx.

某龙这厢有礼了。



============================




俯拾那些花儿--
千与千寻的神隐细节种种


静静的开端:我们的时代

生活剧一般的开端。音乐虽然是近似主旋律的那首《あの日の川へ》,但在这里只作为“好听的曲子”而存在着。
风和日丽,道路畅通,乐声轻巧温馨,琐碎的家常谈话--一切都极为流畅,在这里导演无意提及一个“重点”来引起观众的注意。因为那在同时也意味着限制住了观者的思维和视角,而这对于期冀在潜移默化中传达信息的剧本是不利的。
只是一辆车,只是一家三口,只是...一次搬家。
然而并不是全家人都认为“只是搬家而已”。千寻不经意中流露出了孩子特有的冷漠和埋怨的表情。
之所以说是“特有的”,因为这种表情是带着天真调皮;在本质上脱离不开撒娇,是期冀引起父母的注意(而千寻的父母,对孩子的言语则有着公式化的冷漠),换言之,是有着部分面对父母的成分;而非是一种真正冷峻的面对世界的神色。十岁的女孩子并没有这种阅历和痛苦。她也同样还没有明白家长能练就对一些事物司空见惯而不动声色的本领...
因此千寻才会强调“还是以前的学校比较好”,观众回忆起小时候,会觉得这种对家长的攻心就简直是声色俱下了。

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举止冷漠,对世界没有期冀,不会接受自然的色彩。
很多人会得出这样的第一印象,而接下来的影片主题就是如何救赎一个精神上比较不可救药的孩子,在一次冒险中给她填充精神元气。(虽然接下来接触的每个人都明明有各自的心病...)

其实这种观点只是很简单的一层。
孩子会有缺点,但是仍然洁白干净,任何年代,任何洪流都改变不了这一点。宫崎导演更会这样认为。费尽心力做这部动画,也是因为爱着他们。
会冷漠和埋怨,嘴上的小油壶也可能会挂一天,但千寻夸张化的表情已经远超了“孩子的错事”的范畴,任何对她的指责都会马上自动变化成对这个冷漠社会的讥讽。
在突出当代孩子的“巨大、醒目的缺点”的同时,宫崎导演暗暗地铺陈这一切:
父母为了寻求住宅而搬家,因此千寻必须转校,而孩子只能跟随在大人后面亦步亦趋,像一个随从或者附庸。父母只注重物质上地养大子女,却从未关心他们的心灵。小到一个要求,或者一点嗔怒,往往只需要一句安慰,而长辈在敷衍以外简直没有做其他的。长此,自闭的种子就开始萌发了。
长大了以后我们才会说:孩子善于撒娇,长辈善于无视。

因为搬家和小孩子,就要提到《龙猫》。但是《龙猫》中的孩子乐观地面对了这一点,她们想的是“新朋友、新学校和新房子”,兴高采烈,而非恋旧。
这也暗喻了人们之间越来越少和简单的关系。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的千年,(在《龙猫》中重笔描述的)邻居、同学等关系都渐渐变为形式,个人的庞大的朋友群体正在社会上消失,现代人都更倾向于只有少数知己,并且由于自我封闭,交流有时甚至是沉默的。
孩子的活力被限制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久而久之,如同豢养的鸟儿。宫崎导演自己很有意味地说:“现在孩子找一块打棒球的地方都很难”。


千寻并没有无视自然的色彩,她纯真到会为花的枯萎而惋惜。反过来家长却抱之不屑。
这种突然的感情流露,却也作为生活中的小插曲处理了,导演决意让观者在这个午后随千寻的父母看到这些,却并没有做作地将这件事抬高。
细节与意味,如同千寻踏入的世界中的萋萋芳草,任人采攫,而回荡在耳边的,却只有静静的风声。接下来,我们会有更多这样的感觉吧。



一 时代下的孩子,和时代下的人们

千寻捧着花束。对本地的抱怨,千寻母亲其实也说了一句:地方很偏僻,买东西很不方便。丈夫回答:习惯就好了。(对千寻的嘀咕则忽视了)
父亲被体现为家庭事务的决断者,这是个很亚洲的家庭类型:父权威专断,妻子顺应丈夫,孩子没有发言权,三度景深。类似的情形多次发生,确切说直到父母变猪,千寻孓然一人时才结束。下面的类似之处就不赘述了。

现实中的车子,学生书包和孩子的鬼脸,乃至一模一样的零食,都在巧妙地消除观者的世界与银屏之间的隔膜。
不光是关于花的谈话,接下来开窗的画面也是随着母亲的“把窗户打开”而出现,父母对子女是命令式的态度,而千寻已经习惯这一切。
我们知道日本的街道是靠左行车的。但是千寻父亲的轿车却是左舵车。其实对千寻家庭的描写从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富有。日本造汽车很普遍,而千寻父亲却开着“洋车”,一辆西方生产的奥迪轿车,甚至是存在安全道路隐患的。千寻之父的专横偏执也体现了出来。
车蛮横地冲在山间小道上,自信过度、唯我独尊的表情跃然银屏。期间千寻母亲曾劝告丈夫勿高速,却得到了“这车是四驱”的回答。而停车则是因几近撞到隧道门口的石像。

石像是进入日语“不思议之町”也就是不可思议的小镇之前的最后一个暗示。先前已经有了另一个石像,用了惹眼的3D效果;而第一处出现在误入歧途的路口,神社的牌楼,日语称谓之“鸟居”,以及神祠。日本神道的徽印种种。

这时候千寻是带着很新奇的态度审视那些石头小房子。传说毕竟是传说罢了。谁都会这么想。然而也就因此形成了对下面剧情的巨大照应:千寻必须强迫自己认知传说中的人物的真实存在。

进入隧道前千寻父母自信将孩子留在后面安全,并不是因为相信这里安全,而是自信孩子被晾在一边就会自己追上来;因此这点并不能认为是家长对安全的忽视。父母对于物质上的问题如何都还是很重视的,即使方法欠佳。
至此舒缓随意的前奏结束。很类似北野武的电影,前面大段的看似懒散的镜头。



二 存在在梦境与现实之间



点缀着夏之花朵的草地,毫无遮挡的蓝天,和风而动的白云,散落其间的,是破败的建筑和石像,引得心灵莫名哀伤。配乐的琴键,有着晶莹的意味,让人联想起水晶一类的精致事物。
事实上,完全有理由认为,已过六旬的宫崎导演会对自己把这种情景融合到剧情里感到得意。他也喜欢这些,并且是非常非常喜欢。他对世人说,自己会在古建筑公园徘徊,斜阳西下之时,有落泪的冲动。
也许真正能和自然完美结合的人类存在的证据,都需是破败不堪的。《风之谷》、《天空之城》、音乐MV《OnYourMark》、《幽灵公主》...我们见惯了宫崎导演的“荒野美学”,最后的最后,这几年老先生忍不住放出了“狠话”:“我期望青草接管世界。”
这实在不是什么“清醒者的责任感”使然,事实上宫崎导演恰是不符责任的,对于动画,他乐于加进“没必要”加的,精心雕琢成浑然天成的样子,像一个把自己的魂灵和生命也都统统灌注进作品的呢喃的老艺匠。


比如突然冒出的古老的小镇,消失了的食肆形式,古朴的道路,石板缝隙间青草招摇...不是有类似的感触,便很难理解为何电影的一个“气氛”温和就要下如此功夫。
但是仿佛梦的色泽会失真,而脑海中纷乱的记忆也会扭曲变形,小镇的斑驳,实在很独特。到处是莫名的符号和标记,剥落的墙皮上漆着花朵、文字、星星和月亮,仿佛自己就告诉你,这是梦的场景,这种景象在现实中,不会存在了。
音乐的旋律变得好古老。

千寻父母延续他们的专断。九十年代各地都在开发,然后就是倒闭。作为大潮退潮后的少数成功者的千寻父亲,把这种话说得简单而轻易,不了解的外国人也可一窥当时的社会状态。比这更加讽刺的是,他认为“美丽的自然”就一定是主题公园的杰作,而千寻母亲则认为“感到舒服”的地方,是适合野餐的(提到应当带三明治)。
都市人的趣味之恶俗,入木三分。




父亲既然在别人劝他减速的时候会夸赞车好,就一定会说出“信用卡、现金,随他收取”这种话来。而他吃饭的样子,是非常夸张的,简直是一种暴发户的习气。
千寻的“孩子的天然优点”再次体现。唯一一个认为这样不妥的人。剧情里神话中的神明并没有体现什么光辉性,“吃了神享用的食物”有着汤婆婆作为借口的可能;本质上是,单单这样不打招呼就开动筷子,不论在任何地方都是很不好的。

千寻独自闲逛。此时她的柔弱变得很显眼--对于台阶拾级而上。而她并不是只有这般的力气,而是健全而轻快的孩子。这就为她下面剧情里能够“卖力”提供了条件,这样不会把周遭事物的客观催化,提升到一个主观的“帮助”的高度。


天不可思议地黑,神秘的少年出现,衣履也是很脱离现代日本的。一切看起来都很怪异,千寻只得接受,观众只得接受。这种连贯一脉相承于片头,不过性质已然大异。千寻不能相信少年的说法,但天空印证了,因此她就转变为将信将疑。
白龙第一次出现就很飘忽莫测。他有着这种自由度和自由的习气,易于汤屋里的任何人的印象,至此开始带给观者。


千寻父母存在一种人到猪的卡通化过渡,因此衣服好笑地不合身但仍然存在,提醒着变化的突然。而杯盘狼藉的画面能勾起任何人对贪食的厌恶--如果先前千寻父母的吃喝带给人的感觉还算被压制住的话。

夜晚出现的怪物,在氤氲雾气中抽打猪的这位“掌柜”显出了一点真面目,真是分外难得。除此之外,其他情景里都是半透明的幽灵。



随着幻景展开,日本能乐风格的旋律开始出现了。白天时过来的钟楼,现在其左右已然拓展起一片灯火,石蛙雕像吐出的水形成了旷阔的河,迷幻的对岸,明明白白地传达着“无法逾越的彼岸”的意思,意指千寻无法归去。这种情景,比单纯强调“世界的规则”在剧情之初要生动得多。


就像千寻看到天黑才开始逃走,她也是看到自己的手臂竟然能穿人而过才没有拒绝帮助。危急时刻的崩溃并且毫无主见,人们会本能地拒绝一切事物,包括好意。本来手臂已经穿人而过了,但还能拨动头发这种轻巧的事物,隐含却也明显地告知“逐渐消失”的童话设定,正是进行时。
即使时间不容许,白龙也并为强迫千寻吃药。千寻挥舞着空气一般的手臂挣扎的同时,持着丹药的那只手始终一动未动,待她认识到自己真的在消失后,药便不可抗拒地送到了嘴边。理智地等待,为对方着想地选择恰当时机,少年的举止精干显现出来,而且,“朋友”是在处事上异于父母的。
清冷的夜映衬着很温情的一刻。
对千寻所念的咒语也许并非无意为之。
流传甚广的《柳毅传》传奇有云:“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陵谷...”水和风是龙的依托,也是龙的力量,拿来施展是很合适的。

隔墙开门,穿过仓库、冷库、养殖场。看似随意的设计精妙非凡。自后观者会了解到此地是一个“消费中心”的事实,而巨大的消耗是如何补充的,这个问题没有占篇幅地解决了。另外还突出了带她飞跑的那个人--总之,是一个全面的相导。
一个新学校的各处也许几天就被一个学生踏遍,而亦会有毕业时仍感到陌生的人。对境况的熟悉,引申出来是一种人生的差别,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慵懒的人,女侍从,打杂的女孩们,忙碌的青蛙一样的家伙们,如果猜测他们不会到工作范围以外的地方走走,即使近在咫尺,那几乎也是毫无疑问的。

接下来就出现了最初的这类人。对客人点头哈腰的青蛙,是对公式化的人们的讽刺。欢迎光临。欢迎光临。欢迎你回来。不断地说着表象上的谦辞,鞠躬很欢,但这个人物给人的感觉则是“一动不动”的可笑。而谦辞和鞠躬,正是日本社会所泛滥的。皮笑肉不笑。内心咒骂。脸上的每个细胞都非凡恭敬。


汤屋就是浴室,而“油”是这个屋的名。其实夜晚纷纷前来的神灵,在日本民俗里几乎都是很常见的,比如戴纸面具的春日神,是神社的春日大社祭中扮的主要角色之一,对于日本这个注重传统和保留民俗的国家,小孩子没有理由先前没见过这类传说中的人物的样子。千与千寻的神隐,以想象为舞台,却在各个方面都突出了现实意义。千寻看到神祠的表情是惊奇和求知的,然而人们所拜的“神”真正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却惊慌不止,这种孩童心理的刻画,鲜明饱满而有异于成人世界。

险境连连白龙也施展各种才华。千寻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白龙的衣服,后者按住千寻的手慢慢将它们挪开。含蓄地表达,本质上却是残酷而必须的。至此,千寻学着面对。

回应了屋子里的人。柔软的口气迅速变成冷酷的嗓音,八面玲珑的...孩子。
白先生的翻译是不得已,照理说用了様(sama)一词已然极尽尊敬之能事,应该翻译成“大人”。正像它用在别的地方的:提到神灵的时候,往往加在后面,“kami-sama”。用在这里,真是残酷的敬语。
同样照应的是:白龙进屋的时候有龙套待他进屋后拿起他的草履。



三 世界的另一面


走访别国,往往总是先惊叹于表象上的华丽,然后才会注意到百姓的生存状态。千寻开门从油屋正面的庭院里走出来时,她就远离了这个地方光鲜的一面,而“工作”用另一种话说就是,“加入到让这种光鲜的表象持续运转的队伍里”。这种暗喻式的表达,也是本片“东方风格”的一部分--没有强调,没有凸显,内在的影响却如潮水冲刷一般不可抵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不能为了激发孩子的本能,而要他们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我相信一出用心制作的电影将是孩子借镜的好对象。就是这个信念,促使我制作了这出电影。”
正如一系列的变故对千寻产生的影响,她的弱势也在种种危机中不断体现。待到她独处的时候,剧本以一个“很一般”的场景体现出了千寻在性格上的缺陷:过度害怕下很高的楼梯。
“从来不特地去生活里找原型角色。每年都会有两三次和孩子专门呆在一起,每次大概两三天。虽然不知道孩子一定会怎么想怎么做,但只要耐心和爱护地揣摩他们的心理,也可以让他们对剧中人产生亲近感。”
一般的女孩和寻常的场景。危险和恐惧并不是来临得天花乱坠,本来宫崎导演对于冒险故事是太擅长了的,但却在有意压住这些本来更能吊起观众胃口的设计,而突出“寻常”的意味。很长时间里观者不停地体验到千寻的各种柔弱之处,花样繁多,绝不会厌烦(笑),而那些看似不困难的情景,让故事贴近了现实。

另一方面,没有安全措施同时年久失修的楼梯指示出了这个世界求存的困难,并且世界没有笼罩着一个存在一点仁慈的规则或实体(在现实中是政府机构)。这是现实中(“城市女孩”的现实中)所体验不到的。白龙的意思是,凡事需要你自己来;另一层不是给十岁孩子听的意思则是,这里没有为失败者着想的义务。

更大的锻炼随后到来:崩坏的楼梯板。无法控制地飞跑到底同时还干脆地解决了先前的拖沓,张弛有度。

对千寻即将工作的地方,初次的描写是间接的。有人推窗吸烟,雾气升腾,室内传来厨房烹饪的声音和服务员忙碌的话语。


工作狂的釜爷,有着童话风格的设定:工作繁多,所以是“六本腕”的--不停地给自己的六只胳膊分配任务。老先生坐着,后面的剧情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怪人(还是习惯敬称之为老爷爷)的腿是不怎么用的,他吃和睡都是在工作的台子,而走路的时候更习惯用六只胳膊。联想起刻苦的学生弱不禁风,办公室一族的腿脚不便,让人哑然失笑的暗喻。

煤灰精灵被搬的东西压扁。千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帮助体现出了她的好心和缺乏锻炼。

事实上,千寻得很多缺点都是看客片面地主观夸大的。懒散啊,了无兴趣啊,柔弱不堪啊,都只是些小的,很容易克服的缺点。她的心地单纯和善良,在故事的后半段多次体现出来,而这些无疑是在油屋这个染缸学不到的东西,反而是一不小心就可能失去。
宫崎导演的话说,她的沉睡的“生命之力”被唤醒了。这“生命之力”包含很多内容:求生欲望,勇气,乐观的生活态度,希望,坚忍...而不单只是表面上的体力的改变;唤醒者是生存的挑战,而挑战本身是不在乎你用什么手段完成目的的。
因此油屋并不是一些形而上学的评价所形容的笼罩光芒的培训场所。正像观看的孩子们所认为的:他们从一开始就被灌输了“这里汤婆婆随意掌管生死”,世界规则的某种龌龊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油屋里可以看到种种社会的缩影,宫崎导演只是让十岁女孩提前面对“浓缩版的社会”而已。不光每种人的性格都像戏剧一样鲜明,而且时间也是同样被“浓缩”了,在这里,有了生存信念就会迅速获得力量--千寻卖力工作并且完成看似不可能的冒险;行善会以很快的速度看到好处--无面转眼吞了丸子就从恶者变成好人;行恶会在转眼间得到报应--千寻父母变成猪只;甚至别人的人生需要承担的后果也恰好在她到来的几天集中爆发--白龙的事情。她客观地见证各种东西。
一个童话,然而却是现实。恰如那梦境一样的街巷,触手可及的却是时间的沧桑。

千寻的成长是客观催化和主观努力的双重过程。她“学会”的东西很少,“唤醒”的东西很多。而不是把一个不可救药的孩子“变身”成勇敢者那样比较浅显的迪斯尼式成长喜剧。
最后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小女孩用她贯穿全片的优点改变了整个油屋(虽然按照切实的悲观视角,是暂时而浅显的改变)。
而现在,她正走出第一步:帮助被压扁的煤灰精。

精灵们纷纷让自己被压扁,来博取同情减轻工作量。釜爷嚷“你们想要变回普通的煤灰?!”“不工作魔法就会消失!”,说明它们是魔法变化来的精灵,而工作是自己被赋予生命的条件。


先前就有一个镜头,体现了这种魔法:被火燎到的一个小煤炭精的黑烟凝聚成了另外四个。

被呵斥的精灵们向千寻发脾气。可是它们并没有理由,只是因为釜爷说,你想坏规矩的话就是对它们不好。
它们自己并没有太多主见的。盲目地工作,盲目地生存,煤灰也能长出可爱的眼睛,也能吃到霜糖。也许这样不错。谁知道有多少在混凝土丛林中压抑了梦想的人会用“这样也不错”来安慰自己呢?


玲:“啊呀!!是人类啊!!”。
设定资料里说,最初设置的世界是更加奇异的。玲是夸张化的人物,嘴会超出脸的轮廓。无面的身上绘满花纹。而龙也是很奇异的。
但最后他们都在“贴近现实”的指导思想下,变成了比较亲切的样子。

玲也许是人,但喜欢壁虎实在是日本民间传说中妖怪的一大嗜好(在座的都看见过《犬夜叉》里的调皮小狐妖七宝...),因此也许这里所有的“人”都只是“精灵”。但不论玲和千寻到底是不是一类,她对千寻的“恐惧”也是盲目的,因为她对着一个柔弱的女孩说“好危险”。而这是统治阶级汤婆婆的意志传达到底层后的夸张表示。一个女孩在她的眼里变成了入侵的洪水猛兽。


煤灰们对鞋子(或者...说是现代的鞋子吧)表现出了兴趣,它们限制在自己的工作小圈子里,没见过外面的世界。

而千寻,这个“外面的世界”的孩子,和上台阶拾级而上一样,拉那扇推拉门要使劲两次。


玲的警惕体现着她的强干一面...

千寻看到了新鲜的事物的新奇感在细腻的种种剧情设计中不断体现出来。背景精致得可怕。

可供交流而不是观其外表的神第一次出现了。是日本民间信奉的农神,很奇怪但是亲切的形象。我们可以假设他真的具备特殊的神力,也可以像玲一样明显地视之如蠢货。可是他没有去自己想去的楼层,而是送千寻上更高一层--汤婆婆的阁楼去。电梯间里有着充满想象力的眼神交流。并且以鞠躬的形式道别,可爱而不拘泥于自己的地位。在这里,“长辈”的形象是主要的,而“神”则是外表和形式上的东西。

千寻忽视礼貌的地方已经有四次:没有和玲说请多关照;没有向老爷爷道谢;萝卜神先向她行礼道别,她才被“提醒”;没有敲门。第一个是玲的小脾气,而其它的是不应该的。不过,要注意到的是,这里存在着一点古气,因此礼貌上说来是明显比现实琐碎的--即使是现实的日本。



汤婆婆的场景里光影跳动:熊熊燃烧的壁炉,珠光宝气的饰品,装潢和用品也都极尽讲究。千寻站在距离写字台很远的位置,而之后白龙也站在这个位置。空旷的空间和很远的距离使得工作寻求者有一种在法庭上当被告的感觉。相对的,汤婆婆则是法官一样的主宰者。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汤婆婆因为宝贝儿子而受惊的同时,壁炉的火焰也熄灭了;靠着魔法的力量,契约书和笔自己飞来的同时,壁炉的炭慢慢变红热并且开始燃烧。
剧情最后钱婆婆曾说:用魔法做的事物是不顶用的。而这里汤婆婆的壁炉都竟然是魔法的火焰,正如之后用魔法收拾房间,她沉迷于此,并且深深自信--
把人变成别的东西的魔法,移动物体的魔法,飞的魔法,让人闭嘴的魔法,燃烧壁炉和点烟的魔法...还有,控制他人的魔法。
千寻变成了千,而名字,在故事里成了自我的一种意象。

正像那个少年在前面一贯精制而准确地行事,白龙以一句装蒜的话来接千寻。(您是叫我么?)
这里白龙自己用的自称是ハクさん。凭女孩子的乖巧察觉出白龙并不那么简单,因此,千寻认为电梯间里是保密说话的好地方,事实上也是。白龙并没有十足的理由对她冷眼,如果他真的是个“热情”的人的话。


而事实上,他不是。所以先前的温柔就成了惊鸿一瞥,难忘,却成了过去式。他有着复杂的性格,以及自己难以控制的不确定性。
人不是生来就这个样子的。谁都会有痛苦。而目前千寻的认知还不能理解这一点。做了好多昨天会认为不可思议的时之后,她身体上难受的地方在看到白龙莫名其妙的冷漠后还是勉强忍住了。
接下来她问了她一定会问的话,却是以孩子的方式:这里有没有两个名字一样的人。(除去感情因素,很忍俊不禁的)。她还不能接受这种突变,所以在问玲的话里用的名字是ハク,但这也代表着一种信任。
先前我们就领教了玲市侩的嘴...而这里她说了在自己的立场上正确的评语。另外玲也在谈话中直呼ハク这个称谓,这是因为她泼辣的性格。

千寻身体上的难受突然远甚于刚刚在窗前的一幕。她一定认为自己的支撑点倒塌了。而同时,玲在关心千寻的穿衣问题。玲是很关照千寻的,而且是每时每刻。然而白龙始终是特别的,这不光是因为这是第一个帮助者,或者是异性的缘故。
在玲这里,在千寻的父母那里,物质上的关心,比如身体不适或者穿衣,都是很容易给出和得到的。只有白龙几乎是用哄来鼓励了千寻。这种对内心的关注才是真正特别的地方啊。

一个细节:玲没有给千寻里面穿的衬衣,接下来也从没提到有这些衣服。可是它们是必须有的...因为衣服的样式,衬衣会从外衣的开口里看到...



四 以清晨为开始


此时的音乐很好听,而OST里竟然没有(唯唯独独地...)。前面是用OST的第四曲的旋律,变得更舒缓。之后转变得很悲伤的样子。
白龙出现了,片中唯一一次独处。看起来简直就是为了验证玲的话一般。

惨淡的光线,萧瑟的清晨,乐曲带着清幽和怅然。与故事里最寻常出现的木地板的日本房间抑或豪华装潢带给人的暖感不同,这些画面是冷色调的。硬和冷的石墙,少年苍白而冷峻。就连走路的姿势都是极不随便的。一笔带过,却甚过千万张画面。


请安这种下对上的礼仪,反馈在汤婆婆那里则是得意的神色。她正变化成鸟,展示着自己能力上的深邃。
这是一种控制者的得意,但恰如她为了飞去而变成很丑陋的鸟,汤婆婆有什么资格资格在飞这种事上对着优雅的龙得意?然而,她确实笑着展示自己的魔法,意味深长地瞥弟子一眼,后者默默承受这一切,不难堪也不骄傲,然后,一个鞠躬。




清晨的光影在精妙的场景里碰撞。早晨阳光穿过缝隙的光柱让人惊叹。乐音、鸟鸣、电车声交织。闲适的感觉让观者也陶醉其间。寻常,但却至美。只是都市人往往沉迷于懒睡,抑或在工作日惊慌失措地完成起床的各种功课,然后上班上学。


花絮里也着重提到了千寻穿鞋的动作,并且说是女孩子的习惯。日本人生活细节的写照,然而,记忆里这之后,动画里这种磕鞋子的动作“雨后春笋”起来的!包括《猫的报恩》。
(男生想不通的事情...如果你看到这里,可以的话请回一下,周围的女生有没有这个习惯?)


注意千寻有向无面行礼。
千寻不知道无面是妖怪。妖怪徘徊着不敢进油屋去,也不知道如何去(金子的使用,是后来现学的)。戳在桥上没有人搭理中,千寻向它道了早安。其实...私以为,如果无面对千寻有什么思慕的话,真的应该是这里就有了。(笑,真是恶俗不已啊...我看无面就是惟妙惟肖的怪叔叔- -)


白龙的沉默和内敛都很特别。这并不是孩子应该的状态,而同时千寻正流露心情。反差强烈。白龙只是看着、守着而已。他在尽可能地做一个好的引导者,而非告诫者。同时,他的性格也只能让他做这些。正如接下来他以卡片让千寻醒悟自己本来的名字,而这同学的卡片甚至也不是直接呈递的,而是包在千寻的衣服里,让她自己发现——亚洲式的含蓄。


而另一面,他很少用“你”,而是直接叫“千寻”,期望用这种实实在在的形式让千寻不要忘记。


千寻总体来说并不觉得白龙与她有着两个世界之间的差别。因此即使她会磕巴地自称为千,却没有在白后面加一个先生(一切以日语音轨为准,个人认为小玲也没那么叫是因为她的脾气)。


千寻不自由,有着无法解开的枷锁。因此她看到了龙的表情惊异之外还有羡慕,羡慕那种自由感吧,他高高地飞着。可是后面她才知道“龙”是谁,而龙的羁绊又是如何远大于他人,而她所看到的龙当时又要飞去做什么。现实往往是讽刺的。

而无面也跟随千寻跨过了桥。对于它,千寻的行礼被认为是一种许可,可是它明显感到底气不足。

数小时后的雨夜,它站在庭院往里看,千寻说“我给你留门了”,又是一种许可;但它仍然只是停留在“进去”这一步,并且试图帮助(或者笼络)千寻,以此报答。浴场热闹起来以后它也没有做更多的尝试,直到迅速地“变坏”——而前后是何其反差。

这期间千寻开始了真正的工作。


而汤婆婆有了不好的感觉。“有东西混进来了”恰在无面进入以后。汤婆婆敏锐的“魔法神经”察觉到了,而主观上被生意——“腐烂神”的表象所困扰,并没有深究腐烂神的本质。此时,另一个“异物”,无面,则在自由游荡。


为“腐烂神”准备了一点可怜的贡品,每个人都在尊敬地试图将之劝走,而手却按在鼻子上。成语敬而远之的心态,合适的写照吧?只不过他们卡通化而太露骨一点。

日本的神道是自然崇拜的,因山川草木皆有神,以“八百万位天神”的虚数来形容,繁多而形形色色。汤婆婆体现了圆滑的经营者的一面:她是对内的统治者,对外却只是处在人类的层面,因此尽力避免着惹怒神灵。
因此刚刚还颐指气使的汤婆婆,忽而就变为走狗一般依顺。


河神的真身并没有先前那么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污染物的“填充”。他豪爽地将金子“散布”给每一个人,却不在意人们最终会如何分配,以及人们争夺的丑态。从这一点上说,河神是真正意义上地高高在上的,正像他强迫地最终进来,又自如地离开油屋。


无面却注意到了人们的丑态。


青蛙是清晨人静的时候期冀在地板缝隙中找到残余金子的。他碰到了无面,而无面因为金子而信心十足,他出现在浴缸里。青蛙首先指责无面不能进入浴缸,然而发现掉下的金子的来源后,转瞬间被贪欲折服。


吞掉青蛙的无面,至此开始以青蛙的形态行动,以青蛙的嗓音说话。表象的变化,内在则表达了青蛙的贪欲加速了它的堕落。

接下来兄役忙不迭地接着金子。




千寻则在安睡并作梦。
梦直白地表达了千寻对父母的不安。猪很多,占满视角,分不清谁是父母。而其中有更深层的意味。就像先前千寻父母变的猪将店面搞得杯盘狼藉而引人厌恶一样,画面中所有的猪都表现出了十足的贪欲。讽刺的是,它们不记得自己是人,因此更不可能是期待用那颗丸子变回人。它们哼叫并且满口垂涎。人已经异化成猪,不记得自己是谁,不晓得为什么在这里,但强烈的贪欲却依然存在着,使场面变得很恶心。



五 一页,特别的纸

这出“童话”有着一两页特别的地方。血和伤口,这种赤裸的视觉暴力极少在宫崎导演的电影里出现,即使是被美国划分为“指导级”的《幽灵公主》,血也是没有多加渲染的。它们只是安静地流淌而下而已。


…特别的白龙也终于迎来了特别的代价。即使他自己口上也许会说不会在乎这些,然而世界上已然有了会替他在乎的人了。他,是感激千寻的。虽然并没有表达出来,但是眼神的确很温柔。这种眼神出现在如此狰狞和伤痛的头上,跳动的神经正被极力压制着。白龙以神的面貌出现,处在一种绝对无言的状态,这能省很多事——他没有必要表达出感谢并为之愧赧了。导演也不必更痛苦地设计一个“人”是如何难受,这样一个“兽”的形象可以放开他。与之类似的是,后面到沼底接千寻的时候,变身的白龙比起冷毅的少年形象来说反而更容易接受千寻的暖意,这样没有别扭。
而同时,他却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宫崎导演无意造神。神也许只是一种称号和一种能力。导演曾调侃,OnYourMark里出现的天使,“也许那是‘鸟人’”。
他并不高大,也并不特别强力。最后,在老于世故者钱婆婆的攻击面前,也仍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而已。
然而白龙的自负是极大地存在着的。他不愿意羁身在这栋洋溢着丑恶的建筑中,同时责备自己的能力单薄。于是他做了弟子,而不是油屋众生的常态。
因此他可以自在地飞和探索广阔的天地。歌词中云,“探求海的另一方”。
然而他就此成为一个背负着“心腹”骂名和被迫行恶的人,虽然其他任何人都统统全心敬畏汤婆婆。
他可以有着特别的高傲和矜持,也可以有着超出常人的坚忍,他一出现,所有其他人就都统统成了剪影的背景。
然而他也同样会得到这个世界给的报应。
即使如此,也只是一个谁也看不出的谢谢,然后继续我行我素,不计代价。

交叉在千寻问话之后的镜头,浮现出的更多是混合着美感和暴力的狂野与失控。这是一种积聚力量的变化,而身体正像压缩的弹簧一样绷紧,随时待发。因此这个情景带给观者以非凡的力量感和不屈精神。
用直接飞走的形式拒绝了千寻的帮助,干脆而不容他人质疑。可以看到千寻被推开了。飞向汤婆婆的阁楼,决计不可能是为了“完成任务”。高傲支撑着他的人生,也要一直撑到最后一刻。一定是想静静地待着,甚至,带来自己悲运的恶人的讥讽,也比让人惭愧的朋友的关心要好。
越深刻地看,白龙越是有别于先前作品里的那些男主角们。他并不是生活化的,而是真正的剧本人物。而且是一幕来得很古典的剧。相应的可以找到许多神话和故事的例子。

...血飞溅出镜头令人心惊,粘稠、刺目,甚至会飞过第一视角。而这是以往的作品从来不曾有的,因而带来让人几近窒息的氛围。这突出了走入歧途获得的“代价”的惨烈。
一切都肃杀地诉说着:这一出给十岁女孩的童话,却不是每个角落都有如童话。



六 高于童话

而此时他人都在为无面、或者说是为金子而忙碌。“帮助”这种事,在现代社会是极其缺乏的,也因此更要为有所相知的朋友尽力。正如同千寻在遇到各种阻拦者时说的:“我很急,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朋友受伤了。”


无面抓起喝斥千寻的兄役把他扔到人堆里。后来恼羞成怒却难以转嫁,又把他吃了。无面即使贪欲膨胀,也仍然是试图“帮助”千寻的,虽然这种头脑很简单。千寻无视金子:这是她在各色人等中的唯一性。也因此,她虽然并不优秀、并不有地位、甚至并不漂亮可人,却突然在堆满垂涎金子者的地方,像某个孤高的家伙一样鹤立鸡群了。


争抢的人们,是千篇一律的,像那些梦到的猪贪食的表情一样千篇一律;而人们看到先前几乎捧到天上的大主顾转而吃人,又都是千篇一律地惊慌逃走。社会中,人们千篇一律地工作,学校习惯用学号记住学生,自我的缺失缓慢而不太恐怖地存在着——然后,仍是千篇一律地在KTV、网吧、迪厅和其他别的什么地方销魂。
可是好歹现实社会需要钱,而油屋里用不到钱。很像一些寄宿学校的样子。没有花钱的必要而迷恋金子,无数个葛朗台们在吃了太多东西而膨胀的巨大的无面的阴影下,捡拾那些看似灿烂的金色小颗粒。
而同时,让人赞叹的是,虽然人们的表情是“一致”的,但简直没有两人是照着画出来的!镜头在这里是固定不动的,无数个“路人甲”的脸从镜头前一掠而过,再加上姿态各异、引人嗤笑的动作,何其巨大的工作量。

故事里充斥着个性鲜明的年轻人。白龙,千寻,打杂的女孩们,每一个都是特例,而现在汤婆婆宠爱的儿子坊第二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看起来他还从未离开过婴儿间,他对千寻说:外面有着不好的病菌;我们当然会嗤笑着认定这是汤婆婆的哄孩子话之一。坊的外形,以童话语言表达成巨大的婴儿——体积、力量、脑筋都已经远远超过婴儿,形态却仍然是婴儿。把这种画面翻译成俗语就是常说的“长不大的孩子”。坊被其母汤婆婆溺爱着,并且深以为理所当然。这种自闭远超于千寻等城市女孩的小小缺点。桥段中表现了坊的可笑:千寻用手上白龙的血吓唬之,可谓哭天喊地,而后来他则说“我根本不害怕!”。


而这之前汤婆婆面对白龙的话竟然是“血把地毯都染脏了”。著名的兔死狗烹之类的话中,这一句大抵上也可以跻身经典之列了!


钱婆婆的出场几乎是灾难性的。随着她的解说,简直看似没有任何希望了。虽然目前给人的感觉只会是“凶恶”,然而她也体现了和汤婆婆不同的地方:将人头妖怪、坊、汤婆婆的随从怪鸟都施加了很有童心的魔法。


钱婆婆行事有着名正言顺的理由,而且并未加害于别人——先前铺天盖地的式神只在千寻身上表现为纸张;然而她和白龙的矛盾不可调和。站在有理的一面上,她正向后来自己说的:我太大意了。她以一个得意者的角度说了羞辱他人的话(“龙是温柔而且愚蠢的”)。又站在得意者的位子上没有尽快地办她想做的事(被变成婴儿的三个妖怪引开了注意力),因此给了弱势的白龙机会。


向钱婆婆咆哮,以尾击碎了式神,钱婆婆的虚像因此失去了依托——力量的爆发,孤注一掷的勇气,刹时闪现的又是很原始的美。而因为千寻,白龙没有放弃而尽力拼搏。从这里影片开始像恶补一样地说白龙做的事和身世,因为先前他实在是太飘忽了,然而形象却又丰满;而这种丰满,需要理由比如个人阅历。




千寻说了很多日语常用的安慰的话(虽然对方已然昏了)。比如“大丈夫”...虽然这些话对于说话对象大概是不合适的,然而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千寻以前从白龙那里知到了如何真正关心和帮助别人,并且如今在笨拙却可贵地“回报”出来。



做作的侍女们。从谈话中,可以得知她们是主动要一窥无面的面目的;却惊慌地跑出,大叫,丑态百出。
《豪尔的移动城堡》最开始,也有类似的、只不过是欧式的而因此没有什么讽刺性的人物姿态。(苏菲的姐妹们面对远方的移动城)


无面满嘴口涎,一运动体内就产生出类似瓶子里液体晃动的声音:很形象地,它胀得极饱了。
因为吞食了兄役,无面声音也变成他的。


虽然处在一个极其丑陋恶心的姿态,无面也仍在心理简单地试图以糟蹋过后还算完整的食物来笼络千寻。千寻的问话让无面羞愧,它的声音变成青蛙的。羞愧让它渐渐接近了自己的本来面貌,虽然只是“青蛙的阶段”而不是“最初的阶段”。青蛙的声音是无面最初开始用的,那让它得以说话。无面用青蛙的声音说“我寂寞”,然后又变成日语发音相近的“我要千”,再然后又以兄役的声音说“我想要!”。语声的切换代表着无面的挣扎。之后它仍试图给千寻金子,因为这是它“唯一会的”。汤婆婆也为一是因为这点,才不收拾这个吞了三个人的妖怪,而是意图榨光它的钱。无面用了两种语声的混合,说“拿着(金子)”。
无面是空无一物的。它不会说话,也没有脸。思想简单。在油屋环境对其的影响中,它对千寻的思慕也就渐渐转变成了变态式的“占有”,也就是吞吃掉。宫崎导演在自己作曲的印象音乐中是这样风趣地写的:“比起立刻想逃避的寂寞的梦/我还是比较想将你,装进我的肚子里”。而同时这种思慕又在极力反对这么做。


随后千寻投给无面丸子,无面转身过去呕吐说明它还有那么一点羞耻之心。


无面在呕吐和追逐中不断变小。可以清楚地看到导演刻意为之的青蛙的脚蹼。
而无面在吐出青蛙前的呕吐声,是最后的青蛙的话音。
不过,这里的那些恶心的汁液,可没有喷到第一视角。万幸...

千寻简单地将不恶的无面放进来,而油屋里的人们让无面滋长了恶,又在拜金中助长了无面的恶的膨胀。事情不可收拾之后,每个人都在集体无意识地将责任推往“新来者”和“特别的人”——千寻。反过来千寻则顺应地承担责任;事情不可收拾以后,他们先前的恐惧感被油屋首脑汤婆婆的坐镇压制住了,汤婆婆出洋相后又迅速释放出来。人们奔逃逃窜;千寻则不在意用自己来吸引无面离开油屋。
她对这种事的危险性有一种额外的把握:“那个人在这里会学坏”;因此对无面以前的帮助,千寻的分析认为那是真心诚意的。无面看到别人争抢金子后凝视自己的手,无面吞掉青蛙,这些渐进的变化千寻是没有看到的,她遵循的是孩子纯真而正确的直觉。



到了这里,不得不说一些话:
记得那个烧开水的老头跟千寻说话的时候吗?
镜头里是肥耗子在那里耍宝。一间斗室;满地满墙都是血迹,仿佛吸气都能闻到腥甜;老头在讲那些被挣扎地到处涂抹的血的主人的身世,然而镜头却选择在一块这样“干净”的地方,所作的是这样充满童趣的无厘头之事。这种作用范围只有那么可怜的小块的喜剧气氛,不遗余力地要冲淡些什么。
导演自己说他是讲童话的;然而有些时候他确凿地跑出轨了;另一些时候有尽力地拉回来。而最后,整个电影并无一丝杂糅之感。所谓精妙,便是如是吧。其实,这是一种《幽灵公主》的细节和剧情设计的“巧妙”的延续,为了不同的叙事,而或“精”或“巧”。
现在,肃杀的演出已经结束了,一出童话要回来了。而悲剧角色也必然有某种“幸福”的滋味在等待着他。几小时后,他毫发无损而且干干净净地出现在很远处的一个农村小院,简直就是在迎合女孩子天生喜欢编造的白马王子的童话。(笑~~王子和白马是一人么?)



七 回归一出童话




乘电车的人。没有言语,没有颜色。仅有的动作是呆坐和上下车——而且,在取形形色色的包裹的时候,那些包裹也变得和他们一样仿佛幽灵而没有颜色了。财物是身外之物。但一经他们的手触碰便也被沾染了那种颜色。

电车车厢让人想起大城市里寻常的巴士或铁路,在大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做着千篇一律的事情,面无表情地乘车,各怀目的,一哄而散。而谋生的人们也往往持有形形色色的包裹,学生书包,职员公文包,务工者的麻包...除了占据空间带来的体积,没有人会彼此注意它们,就象不会注意它们的主人一样。而在海原的电车上,人们的共性甚至连颜色也包括进来。其实这种半透明的灰色,是很类似无面的半透明的。透过的光线使他们看起来从未脚踏世界,灰色衬托出了他们的沉默无语。人们和无面同样是不说话也面无表情的。虽然人忙碌,却也同样缺乏目的感。

而音乐,和它所描绘的海一样,做了这一切默默的旁观者,至美而清寒。

其实,在另一辆同样莫名其妙地开着的列车上,宫泽贤治先生微笑着告诉一个男孩,要让所有的人都幸福,才有真正的幸福...
也许这就是“颜色”的意义。千寻有着在乎的人和在意的事,尽可能地为别人着想。因此她是鲜亮的存在,而那些沉浸在庸碌中的人们则是晦暗的。

这不失为简单而精巧的解释。

而同时,不经意间世界很虚渺的地方一掠而过:开着的列车,忽然每节车厢多了两扇窗子,从12到14。过后刻意地去数沼底站的电车,却变成每边13扇了。而此晚的月亮的变化也是奇异的。



先前,得到坊的身体的三个“头”妖怪不失时机地利用着自己的新能力。妖怪本来是汤婆婆的宠物,此时则想拍死变成弱小老鼠的坊本人。钱婆婆感叹“这里的人怎么了”便是因为这个。先前,它们没有这种力量,如今一瞬间从被欺凌者变成欺凌者。


一切风平浪静之后,它们以坊的身份大吃零食。无面是吃了饭菜然后吐出碗,而它们亦同理地吃巧克力然后再吐包装纸。贪欲的符号呵。


汤婆婆曾沉迷于“挖空无面的金子”这种事,而忽略了变成老鼠的儿子。而现在她同样忽略了变成儿子的三个妖怪。

她明明是自己也曾对无面动手的,而当时她认为能从“贵客”得到更多金子的想法应该已经破灭了,然而她却仍然对“黄金万两变成泡影”念念不忘,责怪千寻——转嫁自己因为阻止无面反而出丑的怒气。她穿着浴袍,明显是刚洗净了身上无面的呕吐物。

白龙出场,他比以前更在精神上无视汤婆婆。不同于先前的实在落魄,这种“打压不住”的骄傲又让汤婆婆觉得刺眼了,后者脱口而出:你怎么没死。

白龙:你最宝贝的事物让人替换了。
他心里大概是吃惊又感到意料之中的,因为汤婆婆竟然抓起金子看。需要注意的是,金砂闪耀着光泽,汤婆婆突然瞪大眼睛看它们的时候,整堆金砂突然“很合时宜”地一起发光,更加璀璨...

真是“聪明的”金子...


汤婆婆意味深长地笑得很狞。从她会封住在一边的“宝贝儿子”的口看来,她已经知道如果白龙说的是对的,那也并不是金子而是儿子了。汤婆婆溺爱孩子当然是甚于贪财的,可是现在的情景让她失去判断力;因此她心怀恼怒而尽力不表露出来(其他下属是傻的,她要唬住他们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感不动摇),眼神几欲洞穿对方。

而这说明了:她先相信金子是真金,因此而转向认为被替换的可能是孩子。

没有首先想到子女本来就很可笑了,被“金光灿灿”的金子迷住再加一层,然而汤婆婆更举止乖张的一面表露出来:她封住“宝贝儿子”的嘴,却在亲眼目睹儿子和宠物的巨变之后,十分失态。



金子化为粪土!又一个打击。汤婆婆的反应...OST曲目里用了“狂乱”一词。变成泥巴的金子被汤婆婆打飞,然而下属却纷纷接住...他们下意识里有着贪财的欲望,金子到泥土的质变虽然产生了,可主观上仍然是伸出手,尽可能地接住更多...简直就是葛朗台扑向十字架一般迅猛…


汤婆婆的权威是建立在一种人为的位置上的,正像最初千寻见到她的时候,她远远地坐在那里,一切都在掌握中。
而她丑态百出之后,有着“殷勤的魔法”的椅子自动让她坐上去,而稳坐的感觉恰带来了那种“位置感”,又膨胀了她的自信心——虽然是有点空虚的自信,因为她不得不接受弟子竟然向她谈什么条件。





跟随旅行的坊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广阔世界,在列车上他是非常兴奋的。他也获得了见世面和成长的机会,并且也在尝试着——在小鸟累坏之后,自己走路。


千寻屏息让自己平静的动作有好几次,第一次是清晨见到无面,第二次是为了到阁楼去而走危险的地方,第三次是这里进屋前。三件事在她脑海里产生的恐惧感是渐次增加的,而钱婆婆先前看起来简直是极为可怕。而这表现着她渐渐学会勇敢。


无论是举止,还是房间内,都体现着钱婆婆与其妹妹的区别。很早先前她用式神作为傀儡使得自己显形的时候(这种事在日本的传奇故事里太常见而轻易了),自己却说“原来这样真的会变透明啊”,证明竟然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法术。

而现在,钱婆婆用手开门和做事,而不是像汤婆婆一样喜欢显摆移动物体的法术(笑),并且点题地说:“法术做的东西一点用也没有的”。


钱婆婆将高人一等的法术视为一种能力而不以此炫耀,这和送千寻上楼的萝卜神是相似的。同时,她却在送千寻的东西上施加法术。头绳是女孩子常用而不离身的,钱婆婆的朴素和富有心思表露出来——同样表露的是这个简单物件有着魔法,以外在的漂亮颜色展示出来——并不是织物的质感和颜色啊。


老太太说,这是幸运符。而导演在为之寻求配合。白龙扫了一阵风地到来。
钱婆婆对白龙的观点的转变是出于千寻。然而这并不代表她对于白龙是完全冷血的追杀者。她对他的称呼是有别于其他人的:叫他“龙”或者“白龙”。
即使是在阁楼上,这样人觉得是相当亲切的叫法。比起一个苍白无物的“白”(ハク)字,“龙”显然更接近他自己而因此带有关怀的意味,并且有着昵称的感觉。
甚至,在对话里老太太很可爱地说“你的Boyfriend龙的问题,只有靠你自己。”(见日语配音...笑...两小无猜的完美注脚么?令人欢喜。)

由此我们也看到,虽然汤婆婆对人的改名给人先入为主的观点,“昵称”这种事也不是唯一性的。汤婆婆化千寻为千,这是一种称呼,而钱婆婆也同样如此。其实在故事里“昵称”与法术一样,都是因人而异的。白龙和钱婆婆有用过好的和温馨的魔法,而汤婆婆则是用魔法的力量妄自尊大。,这世界上本没有什么东西就是一定坏了的,导演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吧。而在他心中,看电影的都是孩子。


昨夜的月是满月,接下来应该是下弦月,而现在则是从满月变成上弦月!

宫崎导演是喜欢飞行的感觉的。提起先生的动画,人们浮现在脑海里的往往是白云之上的逍遥。然而真正自在的飞,第一次也唯一一次地出现。先前白龙和千寻都是不自由的,而现在,至少在形式上,他们都获得了某种自由的可能,也因此这个情景格外畅快而速度感非凡,导演为之设计了富于美感和力量感的动作。音乐也几乎是华丽的:久石让在印象音乐那张CD中直截了当地改成了圆舞曲。而这之前的飞则是挣扎式的——在制作花絮里,宫崎导演对年轻的手下们说要画好白龙就去看鳗鲡饭店,被杀的鳗鲡是怎样扭动的。

事实上有些东西被导演善意地“忽略”了。不自由的白龙以飞来获得某种安慰,浮云无端,长空无限。因此(如果没有突发情况)他飞的时候应该都是有所骄傲的。另一方面即使被汤婆婆指派不好的任务,也不可能每次都被这样的伤折腾。导演截取了一个特别的时间点让千寻到来,不光看到白龙的人生的矛盾集中地爆发,而也在差别中体味到了追求自由的可贵。白龙还没有完结的麻烦,千寻能否顺利带父母走,导演希望观众的这些疑虑在飞翔的自由感中统统化为流水。

是的。白龙也变得特别沉静,先前的眼光中满是的逼人的锐气,已经全然消失。宫崎导演刻意地强调这一幕:他所爱着的晴空的广阔,让他内心平稳而暂时放弃苦撑姿态。

风的声音其实很安静。迷底揭开的时刻就这么到来。

鳞爪是龙的特征啊。需要注意的是,没有鳞的地方——比如角——也落下鳞片。白龙在这种状态下变回人形。人是比龙看起来亲切的,白龙的性格没有高于人而存在着,而在外在上却恰恰是如此。这种变化,虽然只是普通变身的一个变形,但明显有着预示“蜕变”和“解脱”的涵义。



九 归去之刻



汤婆婆说凡事都有规矩,而众人则在起哄。我们不妨称之为汤婆婆的规矩,它们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创制的。然而人们却深以之为铁律,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轨道就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众人起哄则预示着规则的表面上的“神圣性”被破坏。

而另外一种与这不同的话是“一切都得靠你自己喽,这是这个世界的规矩”——这是钱婆婆说的话。这个“规矩”才是千寻真正要学习的。对这种差别的思考则是,即使屈身于规矩也要坚持考虑规矩本身,而不是麻木地依顺。这尤其是对于日本...各种规矩夸张而个人普遍排斥外界的国度。然而导演并不是要特别提这个,这并不是嫉世愤俗的作品(《红猪》很嫉世愤俗吧?),因此导演把这一层深深地隐藏起来了,作为一个意味深长的地方。

先前父役、兄役、青蛙曾说千寻的好话,而现在的故事风格简直是太童话化了:意图带给孩子们真正的“好人好报”的印象,即使这快得略有莫名其妙。人人都为千寻加油和祝福。差役、杂役、女侍乃至在客房里享受的神仙们都跑出来翘首企盼了。
随后千寻也是顺应这种“报答”,在“幸运符”的光芒闪动中,顺利地过了一道坎。
千寻为何能认出是一个大家喜欢想的问题。但事实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子,没有理由不会圆满完成在这个世界的任务,在黑压压的人群注视下,那实在太有违“人心”了。
一出被放开的、甚至溅上鲜血的童话,就这样被温馨地收了回来。
(你记得,千寻的父亲最初是一个刷子一样的“猪鬃发型”吗?一群猪里并没有这样的,真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圆场。)

契约以爆炸的形式消失掉,而汤婆婆则小小地惊慌了一下。这说明汤婆婆即使如此使用法术,也不是能达成万能的。契约是她所握持的,千寻的名字是她所夺走的,契约消除需要千寻答对是她的“规矩”,而猪是她所安排的。这一切牢牢在她掌握之下,然而,笑,契约的消失形式仍会出乎她的预料,简直让人想起伊索寓言中所说的狮子和蚊子。如果将契约的纸张爆炸作为契约消除的普遍情况的话...那就是,现在还从未有人能离开这里。汤婆婆难得像她姐姐一样遇到一个“新奇的”魔法,不过却是让人自由的,多么可笑啊。

千寻画了一个很大的圆,最终又回到了到来时的那片草地。
分别的时候白龙仍然用的是“千寻”一词,一种关心的延续。

碧草连天,浮云飘荡,远山苍翠。非常非常“亚洲”的离别景。《あの日の川へ》又回来了,更特别地用了小提琴...钢琴则退后变成了水波荡漾一样的背景音。
感动了许多中国观众吧?不可抑制地要唱那某首肆业时的歌。

千寻完成了她的目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东西,而这些对她日后的生活是很宝贵的。
然而千寻的成长是突发而强制性的。她能够成功,而且是一贯正确地做事最后成功,要得益于白龙、釜爷、玲所做的缓冲和引导。而同时,正向别人只是“引导”的,她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的同时,保存了自己所有纯真的优点,并且渐渐地影响别人。宫崎导演称希望电影能变成孩子“借鉴的对象”,他是引导、不告诫的,把这种特点制作到了电影人物中。

白龙与千寻的关系,在千寻面对真正庞大的社会这个问题面前只是很小的。而后者的不安感虽然巨大却不需要十岁观众承担。事实上,孩童的成长是不会注意悲哀和丑恶的。我们长大了才醒悟到,长辈曾教自己认清社会上的丑恶并且避开,只是表面功夫而已。回想童年,无言以对。

故事有着极多的为了孩子的成分,也有着极多的额外给其他人的成分,但“面对社会能否长久保持内心”的不安感,孩子是无从知道的。宫崎导演多次强调,这不是冒险故事。其实冒险和危险都是具备的,传奇的场景也是很多的,先生的潜台词也许是“这是和生活有联系的故事”。
为了避免让小观众脱离联系感而只是认为“这是有趣的故事”,宫崎导演用白龙和千寻关系上的不安感来替代那些更深层的涵义。这种不安感,与整个世界的挑战和面对世界的不安一样,都是一分别就会袭来的。白龙安慰千寻并说“一定”也能回去,由此,孩子也会体会到信念带给生活的切实意义,需要坚信“一定”的事物还有很多。
然后10岁的孩子,也就和这个故事签下了“一定”。

而种种希望,皆以那头绳为寄托,一声三角铁的清脆声音闪过之后,结尾的旋律如同滚滚的洪流,将千寻冲刷回了现实世界。
依旧是种种极其含蓄的表达。其实,这和白龙不直接告诫千寻不要忘记自己一样。宫崎导演认同了他认为正确的,也实实在在地做着他认为正确的。
因此故事也以一种很亚洲的风格结束了:有所悲哀,然而不论是剧中人还是观者,都已经升华到了能够克服之而“向前看”的高度。(至少导演是如此期待)幽灵公主之后四年,宫崎导演依旧只得以某种精神力量来让人安心。

这不是幽灵公主那样导演极力压制住失控的局面,并最终以一种妥协的形态升华主题的电影。然而一个人的精神力量能改变整个社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永远出淤泥而不染,这仍然是有着极大的理想性的。幽灵公主呕心沥血地将“你们没资格活”侥幸地变成了“活下去”,而千与千寻的神隐,也在无路可走中尝试把灰暗变成光明的点金术,将迷茫的未来寄托在“一定”,一丝悲哀的意味。

这也许就是宫崎导演为什么要费尽心力创造一整套和故事并无关联的自然环境来抚慰心灵的原因了。片尾的歌词如是:“ただ青い空の 青さを知る”。


歌声唱着:光芒在我内心找到了。
然而那会是怎样的灯火呢?
莫名地想起冰心女士的《小桔灯》。提着一个孩子的杰作。小小的,几乎没有的光,却带来了内心的无尽光明。“我们大家都‘好’了”!冰心女士也是深爱着孩子们的,冰心女士也是为孩子而写童话的。冰心女士也期待所有读那一篇小文字的孩子,都会像其中的穷苦孩子那样坚强勇敢。
借用书中的话——


六年过去了,白龙“一定”平安的了。千寻也“一定”好好的吧?因为我们大家都“一定”的!

即使是一丛乌黑的曾经散发光热的火柴梗,童话总也要有一个温暖的答案。


END.




Haku



2005/2/1 晨
2005/3/8 子夜 定稿














=========当时的后记=========

后:
用几天时间飞一般地完成了这个。最后生物钟也变成了那“油屋时间”...连续一天多地工作,从窗下看到午夜的城市上空笼罩的暧昧的粉色云雾、清晨悄然转亮的天空,以及许久才从高楼大厦的围堵中挣脱的光线的主人。
脑海里混混沌沌之中,只觉得地图北方的冬景,真的实在很想远走高飞去看啊。

经常沉浸在宫崎导演描绘的世界里,思考,求索,并且有时希望能做望到海的梦。有时真觉得简直是一种病态的OTAKU了,虽然流行动漫是看得不多的(笑)。

现实中没有能平稳内心的东西。而我实在是惯于自讨苦吃的。激突,挣扎,然后在无人的地方关起门来沉默得像野兽。也许故事里的风景带给人的感觉只不过是围城心理的体现,然而宫崎导演的作品,实在是常读常新的好“书”。
很想搬家后在房间里挂三张照相,海明威告诉了我什么是书,北野武告诉了我什么是电影,而宫崎导演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动画。并没有太多的乐趣,而且胃口很寡。

所以宫崎导演的话题就是长期存在在脑海里的了。
越发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勉强能写字的人。而表达得尽量称心如意的过程是痛苦的。曾经能够行云流水一样地写文,而那是因为我只写了最有共鸣的地方,还在最有共鸣的时间。可其实,心里讨厌文里有“我”这个字。
那只是宣泄、直白地说就是有所自私的文字而已。心里一直想写的是“对得起宫崎导演”的文字,深情而精确的观感。而同时,其间混合的个人意识也会让我觉得写那些真正对得起自己。
可是直线是容易歪的。而太深爱的东西往往令人陷入激动。我还是能画好一道小线的,有时候在文章中夹杂的一些段落和与别人的讨论中的观点是让自己比较满意的。人就是这样可笑,过后看起来,竟然会觉得不是自己写的。因此收集这些,期待日后能把它们拼成长长的线。
可是无法摆脱的是庸碌的钳制,最后甚而硬盘突然化为浮云。

时间的洪流的冲刷也许还能帮助筛选,然而新年之前久石让会为右翼电影作曲的消息,简直搞得内心里一地破败。可以不在乎太多事情,然而只能怪自己还是不够强硬,全心相信别人才会至于如此的吧?笑......
因而突然觉得紧迫了。我不能确定明天的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
用了春节的假期来写,第一次对于重要的东西“为了写而写”了。
我笑称这是一种“天启”的状态,因为在拼命中实在越发疑虑自己写的方向是什么。
一小道线是很容易画规整的,然而不依赖尺子来划长长的线则实在有点困难。

更何况是毫无凭助地突然行动。
一开始很模糊,为了达成心中的目标,要从千与千寻的神隐开始,写“更负责”的文章。而要分多少个部分,如何划分重点则是没有概念的。因为闲散地积累,一两年后仍然不清楚。随着字数的增多,简直对自己的笔失控了的样子(笑)
最后发现通篇变成了一个细节的解释的样子。而字数竟然是一万多。寒。
心里当然很不满意。虽然我依然没有压缩精致的力量,但是这哪怕有一万五千字的糟粕也总归有丁点实在的地方。至少可以被诸君挑有兴趣处看,然后权当参考。

也许这种尴尬是不得不存在的。对本片的深刻分析离不开各种细节,而这些细节最后就占满了全部精力。细节皆是不得不说的。它们把这个故事变得很东方化,而这实在是千与千寻的神隐的特别之美的所在。
也好。接下来可以写突出重点的了:人物性格分析、以及作品里形形色色的哲思,极美的风景和音乐,等等。虽然心里的期冀是把这些都整合好,然后分段写出柔韧有余的文字来;将“热”的感想与“冷”的分析结合得恰到好处,然而似乎实在办不到了(笑)
认为合适的,只有结尾莫名想起冰心女士耳熟能详的《小桔灯》而出的一句话:同样的期望感和乐观精神。然而这简直反倒和上面格格不入了,更像是拿来欲盖弥彰的。
因此在这里说:上面的文字实在是失败的。
无论如何,我还会努力的。接下来,也许那些是能真正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文字,而这,只是长而臭的“参考资料”...

不愿意用解析或其他近义词,写移动之城的相关文章时因为对此片有怨念,才用了“解析”--通通透透的作品要什么解析!
我所喜欢的是细节。千与千寻的神隐,故事本身是简单而缺乏颜色的,然而宫崎导演如此为之的原因是他用各种细节体现了关心90年代生的孩子的地方,我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也是细节,导演额外地加入了深刻的地方,以及他自己喜欢的地方。
而没有注意细节的人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是极难得的地方吧。同样,拾回过往的纯真年代,全身心地欣赏这个故事,抑或咀嚼那些悲凉的人生意味,都是可以随意切换的。
因此我才要写千与千寻的神隐在心中复杂的那一面。如果有人觉得对浑然天成的作品这么做可笑而惘然,那么诚然是对的。而我只是“这么想做”而已。

于同日记之.

[公事中]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2-12-1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501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3-08
这……我觉得有些东西宫崎骏都没想到。

又是这个所谓“内涵”问题……

Universal
级别: 圣骑士
注册时间:
2002-09-04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1792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3-08
不要到娱乐片里找主题,那是解闷的,仅此而已。听说,在有些电影学院里,那电影教授、符号学家竟然到娱乐片里找什么寓意,简直是傻傻傻。
——周传基


朋友,有点过火了吧……

MF OST三部曲:
娘风吕、娘虎、娘玉……なんでやねん!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5-07-31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18157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3-08
其实我想说,千寻之所以拿了奖,正是因为没有幽灵公主里那段说教……

文不错

级别: 精灵王
注册时间:
2005-04-12
在线时间:
49小时
发帖:
279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3-08
真是重量级的原创-_-|||好长~
《千与千寻》一直被我认为是宫崎导演最好的片子了
瑰丽的想像如水中的电车,剪纸的分身等等让我折服,还有就是因果性了,这个有点玄就不想再提了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3-12-25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49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3-08
话说,一个人如果想做出个好东西出来,必然会深刻的考究很多东西,也会思考些微很奇怪的事情
= =+而且幽灵公主很单纯,不就是人与自然 ……到是《千》中除了人与自然还包括鸟一些其他寓意……这难道就是宫老爷子的怨念……阿弥陀佛……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7-2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6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3-08
当时看的时候也是可以感觉到一些楼主所说的寓意。。。。
可惜远没楼主的深刻的说。。
两万多子的文。。。实在强悍。。好久没见过真么强悍的贴了。。。
支持一下。。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5-01-12
在线时间:
657小时
发帖:
7912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3-08
水母殿:
我很荣幸(笑):o
谢谢。

幽的“意义”是明显的,但主题却是简单而并不拖泥带水的。千没有特定的意义,也没有明显的主题
一个自然作,一个人文作吧。(后者这类电影的理解,往往很难不因人而异)
......至于“说教”,是隐含而不成段的。我并不认为他们没有,而只是适当让位,可以被某些取向的观众“忽略”甚至单一化成娱乐。
这就是我说的“亚洲式的含蓄”。

而后者龄木敏夫搞得略微商业化了,而故事本身也很能“取悦”需要娱乐的观众。说到底,得奖这种事我一点也不相信它的意义,只是一种特定口味下的取向,不是吗。

tgl10:
水中的车,宫崎早年的那个小熊猫的动画里里好像就有?
不过事实是有些日本人认为那是在效仿宫泽贤治。
伟大的宫泽先生,效仿也没什么不对(笑)不过我倒是顺着那种意思,把宫泽在《银河铁道之夜》中的“要所有人都幸福,才能有个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整合到文章里了:)
至于那是不是宫崎的意思,只能说“也许”。
银河铁道之夜自己喜欢极了。

华丽的一面是有趣的,而内在的精致也极多吧。至于这个文,矫枉过正的地方我认为当不少,我只是尽力把“可能”都拿出来,接下来自己的创作里也会有所选择。

至于因果性,我也是如此觉得的,不过这似乎是童话性的必然结果。怎么说,这片子杂糅了很多东西,我也觉得像深山一样玄......只是“觉得”。


icewater:
很早前我为一些事情疑惑的时候问一个最好的朋友:
你说咱们是把老爷子想简单了,还是想复杂了?偶尔我觉得它只是一个可爱的老爷子,而已。
记得他说:“会想这么个问题,说明你这家伙还“简单”得很:)”
- -|||

曜灵:
虽然时时很想很想TF,不过无论何时都会觉得某狼是最好的伙伴^^



jy00262395:
阿诺,没......我是提一些因人而异的观点,请你依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性接受。不要以为他们是“寓意”。
“寓意”一般只是一个人对事情的主观感觉而已:)
你也看到了,认为这是娱乐片的,也有吗。
总之谢谢了^^

[公事中]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3-12-25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495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3-08
引用
最初由 0 Haku 0 发布


曜灵:
虽然时时很想很想TF,不过无论何时都会觉得某狼是最好的伙伴^^

:cool: 诶?我果然是很欠抽滴银咩~~~~~~
= =+决定了,奋力成为阿当二世……最好升级成万代后宫之帝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01-10
在线时间:
6小时
发帖:
24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3-09
用“精妙”来形容千与千寻,简洁却相当到位的诠释呢,笑,敢问大人可属龙?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2-12-1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501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3-10
引用
最初由 0 Haku 0 发布



icewater:
很早前我为一些事情疑惑的时候问一个最好的朋友:
你说咱们是把老爷子想简单了,还是想复杂了?偶尔我觉得它只是一个可爱的老爷子,而已。
记得他说:“会想这么个问题,说明你这家伙还“简单”得很:)”
- -|||



再抄一遍关于希区柯克的一段话:


  英国时期的电影已经确立了希区柯克的风格:细致深刻的心理刻划,讽刺性
的幽默,当然,还有扣人心弦的悬念。格里菲斯开创的通过细节特写和有机剪辑
制作紧张气氛、操纵观众情绪的技巧,到了希区柯克手里,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
境界,他也洋洋自得地给自己加上了“悬念大师”的桂冠。希区柯克从来就不认
为电影应该只是一种娱乐性的商品,但是他也相信电影必须要能吸引观众,一名
导演如果失去了观众,也就无法获得生存。悬念,就是希区柯克招徕观众的法宝
。希区柯克自称是在拍“纯电影”,反对在他的电影中挖掘深意,所担心的,恐
怕就是一旦他的电影被贴上了“深刻”的标签,就会吓跑了普通观众。希区柯克
在接受采访时曾经如此讥讽那些要在他的电影中寻找象征意义的评论家:

“在《西北向北》中没有任何象征。哦,对了!有一个。那就是最后一个镜
头。在格兰特(男主角)和伊娃-玛丽·圣(女主角)的爱情戏之后,火车进了
隧洞。它是阳具的象征。但是不要告诉任何人。”(方舟子,《美国电影史话》

Universal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5-01-12
在线时间:
657小时
发帖:
791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3-10
luckyovermind :

1987/1,阴历是虎。
如是属相有变,我的年龄就小了。
如果几年前可以完成这个计划的文章,不知道是当时的热情和干净来的好,还是现在能尽力清澈浅澄一些来得好...笑,各自的年华都有能做好和做不好的事。
其实我是有所退步了吧。两年前和人还会争执,坚信单纯深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并不是反对“意义”。只是那时候坚信未来我可以把“简单”和“复杂”有机结合,没有关于“意义”的争论。现在做的则是把这两者分开,能力上实在只能把“评”和“论”分开写。
所以也得都写好了列在一起才算完整的交代。


icewater:
正像上面说的,我并没有站在分离的两个角度的任何一边。你引述的我看了后笑了,因为觉得实在说得很好玩。谢谢了。其实对于这种问题我心里没有答案的。所以没法肯定你也没法说反对。上一贴引用朋友的话而我自己其实什么也没说。(和上一贴一样,毫无说笑的意思)
这个文章的所作所为,是想把一件事作好而特别强化一个角度而已--

虽然他自己强调“我只是在娱乐”,可是为什么又说“希望现在的观众老了的时候带孙辈的人一起看,虽然这是奢望(笑)”呢?
所以我用“切换”这个词。《幽灵公主》也可以被选择性地看成是古装的大场面片,事实上号称读文学时间最短的美国人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举那些那些小观众的例子看来:深刻是可以排除的,甚至等到“有孙辈的时候再回味”的,故事有让他们全心欣赏的地方。
而宫崎总被人们说深,不管是一些人的附会还是另一些人的所感,这毫不妨碍他的成功。这不会阻碍他的大范围影响,比如获奖或者在其他文化圈得到好评之类的:)

这和期区柯克先生自述有所不同。另外,他能够那么狂傲地说话,也许恰体现了他想掩盖的东西;而即使他说得难听,也毫不担心他自己的声望。不管人们会说“过于深刻”还是“口中无德”,能长期存在于人心的,其实都不是“评论”的力量。这点上二位是相同的。

宫崎导演 也站在某些角度说过教世界毁灭的话的。

晚安。

[公事中]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2-07-29
在线时间:
183小时
发帖:
2041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3-10
当楼主把整部作品中认为能挖掘的挖掘一番后,那样的作品还有什么魅力可言?

是腐朽的城市让人腐朽了,还是腐朽的人让城市腐朽了。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7-1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48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03-10
引用
最初由 foolman 发布
当楼主把整部作品中认为能挖掘的挖掘一番后,那样的作品还有什么魅力可言?

一部值得挖掘的作品如果只是看过就算,那看动画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3-12-25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08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03-10
挖掘不就是把感受实体化么~能挖出东西的94强人索~
个人觉得宫老爷子最好的是风之谷萨~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