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829阅读
  • 22回复

[思考]神的孩子们都在跳舞——《怪物》和希特勒式的灵魂

楼层直达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


《怪物》(Monster)

监督 【监督:小岛正幸】
发行公司/出版社 小学馆
出品年份 2004
官方网站 http://www.ntv.co.jp/monster/index.html
总共集数
网友评分 9.00/10 (1)

详细介绍 : 

   由日本累计销量2000万本的惊悚漫画《MONSTER》改编制作的TV版动画,于2004年4月6日正式推出。原著漫画已完结,共十八卷,原作者浦泽直树,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德国为舞台背景,整体基调灰暗,突出描写了人心的灰暗面,整个故事呈现一种抑郁,紧张的恐怖气氛。故事的情节紧凑,伏笔一流,在人性的描写和心理的剖析上十分出彩。往往一两句对白,或是一段心理,人物的个性就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制作班底非比寻常,特别请来《千里千寻》的作画监督高板希太郎来担任人物设计原案。十分适合在夜深人静时观看,可以好好体验那种冷汗直流的惊悚感觉。



角色 - 声优表

天马贤三 木内秀信
爱玛 小山茉美
院长 池田胜
安娜·李贝特 能登麻美子



相关评论:




神的孩子们都在跳舞——《怪物》和希特勒式的灵魂



  末世预言

   从《怪物》这一部作品以来,浦泽直树已经尝试把漫画的作品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怪物》着墨于人类心理的“极度兽性”,以及如何把这些兽性引出来。



  深度的描写了人类心灵的恐惧,如何藉助于类似于“改造”来消灾解惑。如果你曾经阅读过关于日本奥姆真理教的报导的话,你甚至于会惊讶的发现,原来浦泽直树在《怪物》中的很多情节,几乎都跟奥姆真理教发生的事情如出一辙。

  很多的教派都会用“末世预言”来作为一种诉求,奥姆真理教也不例外。当世界末日没有到来时,就自己“制造世界末日”。





  希特勒式的灵魂特质


  浦泽直树从发表《怪物》以来,一直都在人物刻画中,企图经营一种“希特勒式的灵魂特质”,在怪物这一部作品里,怪物约翰是新纳粹份子的希望,宝宝、格德力兹、渥夫、彼得·查培克等人一直希望约翰可以成为希特勒第二,重建纳粹雄风。




  在 15 集 32 页左右,艾娃由于见过约翰,被查培克要求去参加舞会,指出约翰为何许人,事后艾娃回忆说自己是让“要不得的人”见到了“恶魔”(15,38),艾娃形容这是让“佛斯特见到了曼菲斯”。这是德国中世纪的一个传说,名叫佛斯特的人把灵魂卖给了恶魔曼菲斯,藉其法力满足欲望,最后下了地狱。

当然曼菲斯这个恶魔之所以被全世界人所知,是因为歌德的剧作《浮士德》,在这一部作品里,浮士德把灵魂卖给了恶魔曼菲斯,浦泽直树在《怪物》第 13 集有提到《浮士德警探》,广为黑道份子所喜爱(13,158),不知道是否是相同的剧码?约翰在15岁的时候就成立了德国黑道的“洗钱中心”,短短5年间累积了惊人的财富,约翰压得住德国黑道的一帮牛鬼蛇神,真是令人吃惊,而随着约翰的离开,这个“洗钱中心”也就土崩瓦解,在浦泽直树的笔下,约翰具有“鬼魅般”的魔力,就像是希特勒一样。



  希特勒在三十岁左右展现出了极度的“群众魅力”,这种魅力麻原彰晃也有,村上春树在《约束的场所》有提及(页236),希特勒甚至于有一种类似于超能力的直觉,一些军事家看不透的事情,他都能够一一看透,在战争中得到压倒性的胜利。

  



怪物般的毁灭性人格---浦泽直树·《怪物》


看《怪物》大概都会有疑问:为何会有毁灭性人格产生了?为何会有的穷凶恶极的人存在呢?对于产生毁灭性人格的成因,卡尔·戈登柏格所着的《为什么做坏事?》中有很深入的探讨。


  卡尔归纳出“毁灭性人格”的主要成因有四项:“无可避免的羞辱”、“善意的忽略”、“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我们可以用这几个原则来看一看《怪物》里的例子。


  “无可避免的羞辱”指的是对于孩童任意羞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杀人狂魔尤根斯,他妈妈小时候常常把它关在地下室里,殴打他,把它关在地下室里,他每一次都向洋娃娃求救,洋娃娃都不理他,长大后就专找16至18岁的少女下手,总共犯案谋杀了11名少女(6,39)。可能是少女比较像是洋娃娃,又有成年人妇女的身体特征,因而成了尤根斯性报复和杀害的对象。当对孩童任意羞辱时,孩童会对自己憎恨,导致的行为是越来不会内省,因为想自己是痛苦,所以当有苦恼的时候,会倾向于暴力发泄情绪,而不是反省自己。


  “善意的忽略”指的是对于小孩子不闻不问,表面是尊重孩子,但是孩子基本上是需要引导和安慰的,父母没有陪孩子走过人格塑造的儿童以及青少年期,青少年在塑造自己的行为模式时,往往会成为无法无天的孩子。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连续杀人食人犯达莫(Jeffey Dahmer),父母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莫达一辈子都在不停的找别人同情和认同,却没有办法建立安全感。


  当孩子缺乏了父母保护他对抗童年的各种恐惧、羞辱、不安、彷徨时,小孩子往往会自己找寻替代的方式来排除心理的焦虑。小孩子有时候会半夜哭,听到一些鬼怪的故事可能会害怕,这一些都需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呵护,当小孩子必须自求多福的时候,往往会把恐惧变成粗暴的行为,不是自残就是伤害他人,心理学家波拉克曾说:“男孩子总是默默的对抗危机。只有当他扣下扳机的时候,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怪物》里的“511幼儿之家”出来的人,大概都是在童年的时候就进去了,在一个没有“父母功能”的环境下生存,葛利马说“511幼儿之家”有“假父母”存在,就是假装是你父母的成年人(11,131),很恐怖的教育,跟杀人食人犯达莫的“父母”一样,小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很容易培养成暴戾乖张的性格,杀人食人魔达莫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验性的欺负小动物,后来依样画葫芦的对待其它孩童,最后演变成虐待性的强奸、折磨、谋杀他人以及吃人肉。人类往往会藉由其它的感官的刺激来发泄掉内心的恐惧、焦虑和不安,达莫以虐待的方式重新取得事物的主导权,避免沦于各种恐惧的俘虏,


  “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指的是根本就没有感到哀伤,就像是葛利马说他每天要受很多教育,学习各种表情,其中最难的就是“笑”,他是跟书学的(11,132)。


  通常父母不准小孩子表露失望之感时,将使得孩童日后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孩童如果生长在一个无法表达自己紊乱情绪的环境,孩童通常都会寻找一些方法,通常是透过了“奇幻幻想”(magical thinking)的方式,为自己营造一个自己舒服的幻想世界,让自己觉得没有实际情况中那样无助。久而久之,就无法表达出哀伤的情绪。这时候,为非作歹对这些孩童来说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表示他们还可以经营自己的生活,他可以做任何他高兴做的事,他不是那么无助的。



  《怪物》里除了葛利马外,几乎所有“511幼儿之家”出来的孩童都无法表达出哀伤的情绪,不知道何时哭,何时该笑,而葛利马也是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才在临死前知道何谓“悲伤”。无法对于其它人的情绪反应表达出正确的表情,主要是脑中的“边缘系统”出来问题。根据专家指出,人类的悲伤情绪主要是由脑中的“边缘系统”主导的,而“边缘系统”的发育又跟父母亲的亲密度有直接的关系,小孩子接受爱的质与量,会对于小孩子的脑细胞成长,形成关键性的影响。通常疏于父母疏于照顾的小朋友,头围尺寸较小,若施以磁共振扫瞄,则可以发现大脑因丧失亿万个细胞而萎缩(《爱在大脑深处》,页 244)。



  哺乳类的动物需要亲密的关系以使其神经生理机制可以正确连结,而灵长类脑中抑制暴力的神经防线并非自动形成的,必须藉由父母的关心和爱以引导孩童成长,因此边缘系统受损的人具有致命的危险。当损害的程度够深的话,就会完全成为具备了“爬虫类”冷血性格,以及具有人类智力的“怪物”,所以浦泽直树才藉由波纳帕达这位脑外科专家说出了“人类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式”。



  “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指的是无法用言语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一般人在痛苦的时候,会找到倾诉的对象,说出自己为何感到痛苦,为什么痛苦,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人面对自己的情绪异常,无法用言语来表示,或是害羞说不出口。


  当一个人长期处在一个不允许表达自己情绪的生长环境下,情绪会收回去,在柴门文的《爱情白皮书》里,男主角挂居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一次面对的园田成美时,想到一些悲伤的事情,眼泪在眼眶打转,挂居保就让眼泪慢慢回流,不滴下来(2,236)。


  所以挂居保总是冷冷的,太多的情绪压回去产生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就像挂居保在高中的时候曾经做过学生会会长,学校要挂居去说服学生遵照学校版的校规,挂居答应了,但是面对太多的同学,压力太大,竟然数落学校起来(3,28),太压抑自己的情绪,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挂居的写照:《爱情白皮书》,(3,38)松冈:“挂居想用意志力和理性来控制自己的感情,但是有时候却常常出现混乱的局面。”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常常说话的彼此,彼此的问题就可以藉由说话解决一大部分。美国的浪漫主要小说家梅尔维尔在《毕利·伯德》(Billy Budd) 中有一句对白:“要是我当时说说话,我可能就不至于杀害他。”


  由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概略的知道造成毁灭性人格可能因素,这些因素《怪物》里的作奸犯科的人,几乎都有牵涉一至多个。“511幼儿之家”出来的人,的确称得上是一种“实验的人种”。(10,42)



葛利马:“每个人身都背负着各种罪,那些罪是不会消失的,但是有些事却非做不可。”

派特罗夫:“我已经说过好几次,那里的实验室成功的。没有必要继续进行。”

葛利马:“什么叫做成功?”

派特罗夫:“我一手建立的教育系统,的确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这就是所谓的成功。”

葛利马:“那种东西那叫做成功,那只是单纯的人体试验。”

派特罗夫:“你给我仔细的听着,所谓的教育,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施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教育出需要的人才,教育就是实验....511幼儿之家,曾经竖立了高度的教育系统...”



  曾经有人对弥猴做实验,在隔离状态下长大的弥猴会产生撞墙、挖眼的行为。攻击性的行为是可怕的复杂行为,必须以精确的神经系统加以调节,而母猴的照料可以使得小弥猴脑中的“边缘系统”获得充分的发育,产生了抑制攻击性作用。脑的“边缘系统”是情感的中枢,藉由父母在孩童时期的给予足够的照料和爱,才能有完整克制情感和情绪神经机制。



  “511幼儿之家”正是一种把人像“弥猴”一样隔离起来的实验,派特罗夫说得没有错,所谓的“教育”就是创造出需要的人才,人类的可塑性也远远超过我们想象。


  派特罗夫后来流亡到捷克,又开起了类似“育幼院”的儿童收容所,他要创造出不为“黑暗”所动的“实验人种”,他得到的结论是要用“爱”:


(10,93)
派特罗夫:“我想创造出不为黑暗所动的人,那真是全新的发现...爱情...”

葛利马:“这是父母亲对孩子...非常普遍...”

派特罗夫:“不...是实验...”









哈姆雷特原则---浦泽直树·《怪物》


怪物》里的儿童改造始作俑者波纳帕达拥有精神科博士的学位,是一位心理学家,并且是医学博士,专攻脑外科。这样丰富的学历背景,加上野心,就造成了一连串的悲剧。


  波纳帕达一直说:“人类是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式的。”,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称为“哈姆雷特原则”,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告诉我们:“事情没有好或坏之分,端看人们怎么看,才有好与坏的分别。”


  心理的经验是相对的,心理的想法会塑造一个人的行为,藉由改变人类心理的恐惧和欲望的结构,就可以重新塑造一个人的行为,“511幼儿之家”就是进行这样的勾当。约翰因为因为母亲把妮娜推出去参加改造计画,母亲的形象崩盘后,开始了一连串的杀死养父母的行为。
http://www.digitalyouth.com.cn/uploadfiles/cartoon/2005114140380.jpg

  对约翰而言,他所谓的“好”可能就是杀掉可能会出卖他的养父母。


  1986年在杜赛尔多夫,波纳帕达来看约翰和妮娜,当天晚上,约翰就把养父母李贝特夫妇杀掉了,潜藏在心理的恐惧是怕又被推出去改造,约翰在杀了养父母后,呈现了某种程度的“自残”现象,要妮娜打他的眉心,同样的题材俄国的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也曾处理过,在《卡拉马助夫兄弟们》的人物,时而犯罪,时而在懊悔中树立高道德标准,谋杀人并为此赎罪,最后是赎罪变成了一种谋杀的技巧,伊凡·卡拉马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佛洛伊德对这种行为的解释是“超我”对“自我”的惩罚。在佛洛伊德的心理学架构里面,人类人格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原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组成。原我本着“快乐原则”(the pleasure principle)来满足本来的需要,“不知价值,不明善恶、不懂道德”,只知道享受;自我则是依照“现实原则”(the reality principle) 来节制原我的冲动,自我代表着理性,原我则代表着不受束缚的冲动和狂热;“超我”则是一切道德的代表,像一个心理的检察官,依照“道德原则”(the morality princile)来维护人类的良知,它透过自我,抑制原我的冲动。



  约翰在杀了养父母后,自残的念头来自于“超我”依“道德原则”在做内心的审判,透过“自我”表现出来,不断的犯罪然后自残就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约翰在知道了是妮娜而不是自己被送去“改造拘禁”时,开始了“完全自杀”的念头,可能的解释是自己所做的一切,根本就是自己在“创伤传染作用”下,无意识错认妮娜的经验是自己的经验,看过太多的结束与杀人的风景,好象是棉花一样,找不到着力点,这时候内心“超我”依“道德原则”的惩罚结果,约翰就被迫走上了“完全自杀”的田地,约翰的行为与《卡拉马助夫兄弟们》的行为模式,如出一辙。



  当妮娜对约翰说出了他的经验根本就是假的时候,约翰露出了很古怪的表情,好象是在笑,又好象在哭,那种表情没有在任何人身上看过,妮娜说约翰一定会毁了自己,就像是她要自杀一样(17,38)。


  村上春树在《神的孩子都在跳舞》里有提到一个与约翰行径相类似的故事,故事是讲一个在阿拉斯加一个偏远的山区的雪地中,一个独自旅行的男人想要生火的情节,如果生不起火来的话,他就会冻死。基本上,这个男人是在追求死亡这个事实,旅人知道这是最适合自己的结局,虽然如此,旅人还是奋力搏斗,以压到性的对象“死”为假想敌,奋力的搏斗,藉由“自残式”的对抗达到死亡的目的(页 42)。


  约翰追求“完全自杀”的过程是主导了卢恩海姆这个小镇的屠村事件,让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变成一个彼此互相残杀的小镇,然后在“超我”的“道德原则”审判下,良心受谴责,甘心受死。浦泽直树画这一段的情节很紧凑,但是很不容易消化,有看没有懂的人大有人在。



  这几集的情节是脱胎于杜斯妥也夫斯基式的自残,佛洛伊德在研究杜斯妥也夫斯基时发现,杜氏有严重的“歇斯底里癫痫症”,佛洛伊德的解释为杜氏有内心严重的“弒父倾向”,“歇斯底里癫痫症”则被视为“死亡”的一种象征,可以视为“弒父倾向”的一种惩罚,佛洛伊德认为如果有一种类似的惩罚出现,“歇斯底里癫痫症”就可以痊愈了,例如杜氏在接受了俄国沙皇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惩罚时,并没有怨言,并且在流放到西伯利亚时,癫痫再也没有再发作了。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4-03
[分享]求《怪物》42集和以后的字幕
[分享]求《怪物》42集和以后的字幕



朋友们好:
我在这里还是个新人,没有什么可以奖励的,不过我有《怪物》42集及以后的AVI格式动画,曾在贪婪上发布求过字幕,可是没有下文,我愿意在这里发布出来(包括1-41集中文字幕版),求有能力之士帮助制作中文字幕,相信喜欢《怪物》的动漫朋友都会支持你的,特表示感谢~!谢谢了!

PS:

我已经在BT发布了《怪物》动漫第42集英文版 ,需要的朋友可以去下载:)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4-06-0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89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4-03
Re: [思考]神的孩子们都在跳舞——《怪物》和希特勒式的灵魂
引用
最初由 dx119 发布
派特罗夫:“你给我仔细的听着,所谓的教育,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施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教育出需要的人才,教育就是实验....511幼儿之家,曾经竖立了高度的教育系统...”

………………

约翰在杀了养父母后,自残的念头来自于“超我”依“道德原则”在做内心的审判,透过“自我”表现出来,不断的犯罪然后自残就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约翰在知道了是妮娜而不是自己被送去“改造拘禁”时,开始了“完全自杀”的念头,可能的解释是自己所做的一切,根本就是自己在“创伤传染作用”下,无意识错认妮娜的经验是自己的经验,看过太多的结束与杀人的风景,好象是棉花一样,找不到着力点,这时候内心“超我”依“道德原则”的惩罚结果,约翰就被迫走上了“完全自杀”的田地,约翰的行为与《卡拉马助夫兄弟们》的行为模式,如出一辙。



推广+分析,还用了一堆注解,好象写得很累啊~(笑)

对这句话“所谓的教育,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施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教育出需要的人才,教育就是实验....”感触很深说。511幼儿之家想要培育出的是纳粹式人才,所以要向小孩子们施加这种缺乏情感,以令他们成为杀人机器式的教育。在所谓“正常”社会中,老师则有责任向学生们传达“爱”的重要性,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条件。

反过来说,511的失败,并不是他们教育方法的问题(相当成功地制造了杀人机器),而是他们没有办法把“正常”社会“改革”成他们所想要的“纳粹”社会,以至于这些511孤儿们在进入真正社会之后无法适应,成为了“异类”,被“好人们”(正常适应社会的人,如天马)一个个地消灭殆尽。换句话说,约翰的失败,约翰的死,其实是必然的。(那些从小接受“有问题”的教育,无法适应正常社会,以至于“犯罪”(与社会价值观及道德观抵触)的人们,亦被社会以被关进监狱或被判死刑的方式惩处。)

约翰既然从小被接受了这种教育,我其实相当怀疑他是否拥有正常社会的所谓“道德原则”。他的“自杀”行为,到底是因为“内心的审判”呢?还是因为穷途末路或者“绝望”(伪造的记忆,失去“亲人”的痛苦)的缘故呢?(还是因为浦泽想要赶快结束连载呢?^^;))

考试结束,涅磐达成,华丽丽新生活开展ing~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4-03
记得小时候父母都是双职工,我是独生子,他们上班后就把我一个人关在家里,一个人玩的感觉真的好孤独啊,那时就想着身边要有个玩伴就好了……

没有朋友就只有和小动物们玩,那时玩具贫乏,只有蚂蚁啊,小鸡啊,而我最后的结果都是“手法残忍”的把它们弄死,如放大镜烧啊……什么的,现在想来确实很残忍,可在当时却就是无意识地就这样做了……这部《怪物》却让我想起我孤独的童年……
级别: 圣骑士
注册时间:
2005-02-1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21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4-03
绝佳的动画,漫画书我也买来收藏乐,是一个我无法想象和触及的世界讷

最新翻唱-オルゴールとピアノと 最新图帖-つなこ 自扫の杂志彩页 自制壁纸
             loli喵喵の家族记录
              广
BSID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4-06-0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89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4-03
引用
最初由 dx119 发布
记得小时候父母都是双职工,我是独生子,他们上班后就把我一个人关在家里,一个人玩的感觉真的好孤独啊,那时就想着身边要有个玩伴就好了……

没有朋友就只有和小动物们玩,那时玩具贫乏,只有蚂蚁啊,小鸡啊,而我最后的结果都是“手法残忍”的把它们弄死,如放大镜烧啊……什么的,现在想来确实很残忍,可在当时却就是无意识地就这样做了……这部《怪物》却让我想起我孤独的童年……


啊……我小时候也是经常一个人被关在家里的……不过我很怕虫子,所以只好拼命看书来逃避现实……

的确“代入感”及“移情”(empathy)对于一个人对一部作品的评价是挺重要的。我现在就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女作家的作品了……对那些没什么代入感的作品,虽然也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始终不会感到太兴奋就是了。

考试结束,涅磐达成,华丽丽新生活开展ing~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4-03
呵呵,男孩和女孩小时候感兴趣的事物果然不同啊:)那时小孩可以看的书不多,一部文言文的《西游记》被我看了许多遍,虽然当时不是很明白,可脑海里对孙悟空就有了朦胧的崇拜和向往……稍微大点时就趁大人不在的时候想方设法钻出家和我们那栋楼的孩子混在一起,他们也都是一个在家里,想办法互相“营救”出来在一起,对男女分别还是很懵懂的时候,特别喜欢和女孩子在一起玩,她们守在想象的“城堡”里,而男孩子就分成两派,抢夺她们的一派和保护她们的一派……我一般就是保护组的:)舞刀弄剑,上窜下跳,拼命保护着我们喜欢的那些女孩子们:)…………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4-06-0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895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4-03
去google查了一下,发现“怪物般的毁灭性人格”那篇的作者是LaZo(程朗),转贴的话请最好注明作者及出处。

考试结束,涅磐达成,华丽丽新生活开展ing~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5-04-03
喜欢有深度的对主人公有着认同感的作品,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因孤独而幻想,因幻想而有着自己的世界,这不是自闭,而需要着你去发现和分享。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5-04-03
第一篇的帖子都是转自网络,由于网页上没有说明作者我也就没有注名,而且我也没有说明这是原创,请谅解。

下次会先查明出处,注明是转贴还是原创,谢谢了。:)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4-06-0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895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5-04-03
是不是自闭不知道,不过从小到大我的确是比较傻比较容易被骗的。

考试结束,涅磐达成,华丽丽新生活开展ing~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5-04-03
谁小时候又是特别聪明和喜欢骗人的呢:)都是受到了大人世界的一些影响,小孩子就如同白纸,你在上面画上了什么,他就会成为了那样的图画……要怪,怪那些教他们的大人吧:)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4-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5-04-03
我现在就在这里的BT版面做42集的种子,希望有能力的朋友做一下中文字幕,谢谢~!
级别: 精灵王
注册时间:
2003-05-30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3053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5-04-03
通常父母不准小孩子表露失望之感时,将使得孩童日后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孩童如果生长在一个无法表达自己紊乱情绪的环境,孩童通常都会寻找一些方法,通常是透过了“奇幻幻想”(magical thinking)的方式,为自己营造一个自己舒服的幻想世界,让自己觉得没有实际情况中那样无助。久而久之,就无法表达出哀伤的情绪。这时候,为非作歹对这些孩童来说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表示他们还可以经营自己的生活,他可以做任何他高兴做的事,他不是那么无助的。

这条在偶身上非常适用。

还是不太明白“完全自杀”……

可爱的便当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3-08-24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4475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5-04-04
星雪做到第41话~~~
似乎最近极影也开始补MONSTER了~~~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