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劇情簡介是什麼...............orz
引用
最初由 苍山雪 发布
既然是正统的奇幻就不要对女主角抱有期望。 XD
這套的女主角其實非常搶眼...6本裡有3本裡占很大席位,不過地海彼岸裡主要還是寫格得和黎白南...不過沒有恬娜帶來和平之環又怎會有地海彼岸....呼~
這絕不只是正统的奇幻這麼簡單
"地海系列原書擁有非常高的評價,除了獲得一連串大獎的肯定外,更常被與《魔戒》相提並論。其實這幾部被定位為「童書」及「奇幻文學」的作品各有特色,很難並比。《魔戒》恢宏的史詩格局無人能出其右;《那尼亞》的魔幻世界帶給讀者們無限的想像空間;而《地海》典雅溫潤的哲學深度,則是其它作品無法企及的。
雖然地海系列除了深刻幽遠的涵意值得再三咀嚼玩味之外,更有精彩的故事情節,但本文不想描述過多故事內容,以免破壞讀者日後閱讀的興致。粗略而言,地海三部曲的主題都環繞在黑暗與光明、生與死、主動與被動等對立的概念上"
"閱讀娥蘇拉.勒瑰恩:在多重疆界間起舞
文/徐慶雯(繆思出版社主編)
很少有奇幻或科幻作家像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 1929-)這麼特別。不只是因為她身跨奇幻與科幻創作兩界──確實有很多作家一手寫奇幻,一手寫科幻。當然,她在兩界都成就斐然,地位崇高,這點誠屬不易:她的奇幻代表作「地海傳說」系列,包括《地海巫師》(1968)、《地海古墓》(1970)、《地海彼岸》(1972)與《地海孤雛》(1990)等,舉世矚目,名列經典,不僅創作至今三十多年來一直深受各年齡層讀者喜愛,凡探討奇幻文學或青少年文學的論文或評論,必提及「地海」的重大成就。她的科幻小說不消說也是重量級,《黑暗的左手》(Left Hand of Darkness, 1969)與《一無所有》(Dispossessed, 1974)這兩部長篇巨著陸續獲得星雲獎與雨果獎雙雙肯定,奠定她在科幻文學與性別議題上的地位,整體而言所獲獎項與榮耀更是不計其數。
但是,光舉出她在這兩種文類上的耀目成就,還不足以形容她的特別。很少有作家像她這樣,除了一手寫奇幻、一手寫科幻外,還擅長寫實小說,除此之外又生出好幾隻手寫詩、寫散文、寫遊記、寫文學評論、寫童書、寫劇本,可謂樣樣精通。
這是她跨越疆界的第一種層次:跨越創作類型的疆界。
勒瑰恩不僅跨越了創作類型的疆界,還打破了主流文學的藩籬。奇幻、科幻小說,甚至包括青少年兒童文學類型,有很長一段歷史處於文學界的邊緣位置,不受重視。勒瑰恩出身學術家庭,父親是人類學家,母親是心理學家及作家,均非常關注美國原住民文化。家中時常高朋滿座,除了知名學者、研究生之外,還有許多印第安人,套句勒瑰恩母親說的話,他們家就是「一整個世界」。在這樣富有學術氣氛的環境成長,三位兄長都成為學者,她自己則攻讀法國與義大利文學,取得文學碩士,並在大學任教。儘管如此,勒瑰恩卻選擇了大眾文學為志業。她以令人讚嘆的才華在奇幻、科幻與青少年文學界奠定名聲;作品的文學性更吸引了主流文學界的注意。以她作品為分析對象的文學評論眾多,甚至出版專書探討。舉凡「地海傳說」的成長主題與道家思想、《黑暗的左手》的敘事方式與性別議題、《一無所有》的烏托邦與反烏托邦等等,皆對主流文學界產生重大影響。西方文學評論家哈洛.卜倫(Harold Bloom)在一本評論集(Ursula K. Le Guin, Chelsea House, 1986)的序言中盛讚她為當代幻想文學第一人,創意豐富,風格上乘,勝過托爾金與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並於《西方正典》附錄中將她列為美國經典作家。
這是她跨越疆界的第二種層次:跨越主流文學與大眾文學的疆界。
在性別議題上,勒瑰恩也沒缺席。她可謂最早探討性別意識的奇幻、科幻作家之一,諸如《黑暗的左手》與「地海傳說」等作品中,均可看到她以女性身分對奇幻、科幻文類的反省。
於此,她再一次跨越疆界:性別的疆界。
勒瑰恩除了創作,更投入老子《道德經》的英譯注解工作,耗時四十年之久,此版本推出之後獲得相當高的評價。她並將老子思想融入創作,在一向以西方文明為骨幹的奇幻、科幻小說中,發揮東方哲學的無為、相生與均衡概念。此外,「地海傳說」中的島嶼世界(相對於歐美的大陸世界)與骨架纖細、黑髮深膚的民族(相對於西方人種的外貌),以及隱喻西方文明的侵略與破壞性格,這種「去西方中心」的敘述觀點與一般西洋奇幻文學形成強烈對比。
這是她跨越疆界的第四種層次:跨越文化疆界,脫離西方主義。
女性、青少年兒童、大眾文學與東方思想,相對於男性、成人、主流文學與西方文化,都是位於邊緣。勒瑰恩正是「在多重世界的邊緣翩翩起舞」,織就了種種意象繁複、文字優美、意蘊深厚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她不僅要傳達深刻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她還是說故事的高手,能同時兼顧閱讀趣味、文學風格和哲思議題。她的作品被翻譯為許多語言,日本當代名作家村上春樹亦特別操刀翻譯她的短篇童話「飛天貓」系列(中文版由麥田出版),並坦言:「勒瑰恩的文字非常優美豐富,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很慶幸她選擇了奇幻、科幻類型來說故事,豐富了我們的視野;更慶幸有了她的努力,邊緣文學的發聲位置終於有了流動。
像這樣一位作家,絕對值得我們認識,並細細咀嚼。
勒瑰恩寫作二三事
Evany/輯
勒瑰恩1929年出生於美國加州,父親是人類學家阿弗烈‧克羅伯(Alfred L. Kroeber);母親是心理學家兼作家希奧朵拉‧克羅伯(Theodora Kroeber)。父親最為人知的成就,是他貼身研究北美印第安亞益族人「易希」(Ishi)的事蹟。易希是亞益族最後一個活存的人,1911年他離開隱居過著石器時代生活的山間,駐留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人類學博物館,將其族人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化信仰等等全數傾囊告知克羅伯,留下了白人世界對印第安文化最珍貴的一手資訊。父親是少數民族研究的權威,母親撰寫的傳記作品《兩個世界中的易希》也引起極大迴響,雙親對跨族群文化的尊重,對勒恩瑰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在她的許多作品裡,都可以找出痕跡。
勒瑰恩在接受訪問時曾提及:「我的童年稱得上是快樂的,父母親慈祥又聰慧,我上有三個哥哥,他們都很喜歡我這個小妹,讓我覺得生為女性是令人高興的。
「由於父親是大學教授,家裡經常有許多訪客,聊天、爭辯和討論,到處都是書,不時有音樂,還有許多故事可聽。我從小被教導要思考、質疑和享受各種事物。
「二次大戰時,哥哥們都從軍去了,夏天時節變得好冷清,只有我和爸媽在老房子裡住著。那時候還沒有電視,我們每天打開收音機收聽戰爭的消息。那幾年夏天異常孤獨寂靜,十幾歲的我常獨自在山丘上流連,無所事事。我想我是那時起開始學會思考的。」
1952年,勒瑰恩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題目為法國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尤其偏重法國在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浪漫文學。
勒瑰恩所屬的世代,成長於兩次大戰的過渡時期。與戰後出生的嬉皮族群比起來,這一代較缺乏聲音,被稱為「沉默的一代」。然而在理念的實踐上,勒瑰恩並不沉默,她在六○年代的民權、女權及反戰運動中都十分活躍,也積極將她的信念溶進創作之中。她的代表作之一《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被奉為富含女性主義思想的科幻經典(即使如此,勒瑰恩日後還很後悔當初將主角設定為異性戀者)。1968年越戰開始,篤信道家及和平主義的勒瑰恩至感沮喪,更因而寫下 The Word for World is Forest 一書。
勒瑰恩表示,她是從五歲開始學寫作時,就興起成為作家的念頭。
「父母從來沒有正面鼓勵我成為作家,他們只強調,如果你具有某種天賦,就該努力發揮它。我喜歡各種語言,所以大學時專攻法國及義大利文學。婚後,先生從來不反對我創作,這對一般的丈夫來說是很難得的。我給年輕作家的建議是:如果你不能嫁個有錢人,至少不要嫁給善妒的人。我年輕時受到一些老作家的鼓舞,現在與我相交的其他作家也都能互相照應。對那些認為藝術即是在名氣、財富和獎章上一較長短的人,我敬而遠之。我認為只有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勒瑰恩已出版一百多篇短篇小說,集結成八卷合集。論述作品兩本(2003年將推出第三本)、十三本兒童文學、五卷詩集、十九本小說,獲得的獎項無數。和創作上的多彩多姿比起來,勒瑰恩的生活顯得平淡無奇。她平時深居簡出,和家人在俄勒崗一住四十多年;用電腦寫作,但不喜歡上網,偶爾在當地圖書館服務。
「我喜歡寫作,也喜歡家居生活。邊帶大三個孩子邊寫作是很辛苦的,但我先生完全支持我。我們家的規則是:一個人不能做兩個全職工作,但兩個人可以完成三個全職工作──如果他們可以分工合作的話。」
十四歲時,勒瑰恩在父親的書架上發現老子《道德經》,此後她的思想便層層浸潤著這個東方哲學中最深奧的義理。窮研數十年後,勒瑰恩於1997年推出她親自翻譯註釋的英文讀本《老子道德經:關於道及道之力量的書》(Lao Tzu: Tao te ching : Abook About the Way and the Power of the Way)。道家思想的無為觀,也一在出現在勒瑰恩的作品之中。
除了古籍經典的影響之外,勒瑰恩認為,每個人的創作都與他們的經歷有直接關聯,經由想像的重組之後,就能產生新的世界。然而,「我很少直接套用個人的經歷,我會經過『編組』,讓你曾經做過、學過、想過、讀過、感覺到的事情沉澱到心中,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有全新的東西從澱積之處茁生而出。這需要一點耐心。」
勒瑰恩筆下的世界充滿奇幻瑕思,在寫作之前,她是否會進行一番研究及收集資料的工作,甚至到實地探訪呢?關於這個問題,勒瑰恩的答覆是:
「我的故事常是出自我去過的地方,譬如我第一次到俄勒崗東部沙漠旅遊回來之後,就寫出了《地海古墓》(Tombs of Atuan)這本書。在寫科幻故事時,我會查證一些資料,但大多數是在自己的想像中神遊探訪,地海等系列都是如此。」
勒瑰恩表示,她寫作時經常修訂重寫,創作小說時可能起草五遍,之後又全部重寫六遍、七遍甚至十遍,直到所有的細節都沒有問題為止。
「全部重寫是很艱難的工作,但修訂就像上漆增色,我可以一再重修,有了電腦之後就又更容易了。不過有一次我學會用電腦上的『文法檢查』,嘿,比爾蓋茲,別鬧了,這是我的句法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