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以前的故事多为1-2线
单线索的故事自始至终你随主角的视线走 主角知道的你也会知道 他不知道的你也不知道 (比如第一个故事《番外·斋宴之客》.除了外公和青岚的对话一小节之外 故事都是由律来叙述的,坚称“真的招待了7位客人”的姨婆看到的东西和知道“整个斋宴只是仪式、没有真的宾客”的其他家人所见的东西,我们只从律的描述中略知一二。
这样的叙述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容易懂。
但从正篇第一个故事《黑暗的呼唤》开始,今市子就开始玩多线叙事的花招了。
一开始只是“双线索”。
一边是按司律相遇-共同除妖的线索,时间是当下;另一边是小时候的司误入禁林打破妖魔之卵-外公除魔失败-司被附身、孝宏丧命、青岚进入孝宏体内的线索,时间是12年前。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而且有因果关系。一步一步揭露真相,其实很多漫画都用这种手法。
后来百鬼的叙事越来越复杂,主要就因为从1-2线交叉叙事变成了3线甚至3线以上的多线发展,本来今市子的人物画的有些相似,有时候都不知道这人又是谁...不过把多条线索最后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恍然大悟的快乐可是单线叙事不可比拟的.
比如7卷《神之通行道》:
最先出现的是:城市开发破坏自然(神道),从而引发毁灭性事件(自然的报复或者说神的报复——反正日本也是万物有神信仰,从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的神隐》也看得出来)这一条线;然后登台的是律参加高考这条“主角线”;很快冰头怜子线也展开(这条线隐藏了两个面,表象看是怜子调查民俗现象——也就是晶的理解,里相是怜子寻找被作祟吞没的未婚夫)。司迷路然后律被作祟击中的事件成为这三线的交接点(律线与神道线还有个隐蔽的交接点,即最初的尾白失踪事件)。
而多线叙事中独有的视角限知更令故事回味无穷。百鬼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魔树》。如果说以律的视角进行的叙事是主线叙事、律以外的NPC视角出发的叙事是支线叙事。那这一篇最特别的地方是抛开主角视角,反过来从支线看主线。
律与故事的主角也实有两次接触,最先出现在叙事中的是未来(以主线的律的时间为基点)的律,以电话的方式登场;另一次是也实的回忆中,追赶诅咒师岩崎中的律。
律在这个故事中成为“过客”,感觉像是百鬼的同人作品中客串登场,但感觉太特别了。时间是十多年过后,律该是30多岁,单以声音的方式存在——这让我们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也许百鬼故事讲不到律30岁以后的事,单这个小小的故事好像将饭岛律所在的时空扩展了。
不仅是现在,过去和未来也在不停纠缠。
不仅是“我”在感知世界、世界也在感知“我”。
因为多线,多视角,所以百鬼的世界立体起来了。
但视角切换会比较难操作,到10集以后,除了翻译的问题,更多线索并行,加上今市子偷工减料,很多线索仅用一两格分镜交代了事,结果就是理解不能。
比如卷16的《病枝》,从头数——
晶和三郎是一条线;
病枝与饭岛家是一条线;
神玲的过往是一条线;
神玲的灵媒事业是一条线;
开是一条线;
杀死自己的儿子的男人是一条线;
晶与神玲的侄子八代是一条隐藏线(后来在《晚樱》中有发展);
这7条线索在天羽的灵媒会上交结,之后各自得到梳理。但神玲的过往交代的很略,像她和表兄的事情,仅仅从八木口中有所提及。线6也是一样,之前没有铺垫,而之后也莫名退出故事。这种短线头太多的话,就会让故事变得纷繁复杂,让人读起来抓不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