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sakuraahn 执行锁定操作(2012-07-07)
—
7月以来,中国多个地区持续罕见高温天气,在室外随便一个路面井盖都能“煎鸡蛋”的情况下,天气预报却几乎从未预报气温上40℃。事实上,按照中国目前的气温观测方法和观测站分布,测得气温低于人们实际体感温度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而天气预报员需要做的,只是对着数十张气温图表反复讨论——高温天气预报是测量出来的,也是“商量”出来的。它确实是主观产物,但未必每一个地方的高温天气的预报都倾向于保守与压低。
为何预报温度总是低于实际感受?
7月以来,许多高温地区的地表几乎达到了60℃,但各地天气预报的最高预测温度却几乎没有超过40℃。人们感知的“体感温度”大大超过了“预报温度”,于是纷纷大呼天气预报是“大忽悠”。事实上目前的天气预报并不负责对真正影响人们感受的“体感温度”作出预报。 这也是为什么天气预报节目每每在预报各地气温之后,还煞有介事地加上一项“人体舒适度”。
--------------------------------------------------------------------------------
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体对气温的感受,并不能完全依赖对天气预报中气温的判断。
半月热死23人 预报气温从未到40℃?
7月5日,北京某电视台记者将一枚鸡蛋打在路面井盖上,3分钟后,熟了;杭州,8月13日,一支酒精温度计仅仅在路面上比划了一下,红色酒精柱即刻突破了极限值,它的上限是50℃。此前一天,两地的天气预报最高气温才分别为37℃与32℃;而当日两地实际最高气温测值为40.6℃与39.5℃。另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8月13日上海的最高温度可达摄氏39度-40度。这是1949年以来,上海第一次在24-72小时的短期预报中提到40度高温。而实际上,8月13日-8月15日,上海连续4天,均最高温度都超过了39℃,外滩实测地表温度接近50℃。
8月以来,北京、济南、无锡、合肥等地猝死者达23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在户外作业的建筑工人、高楼外墙清洁工。然而,据天气预报显示,当时这些城市的最高预测温度均没超过40℃。
天气预报预报的不是“体感温度”
在气象科学上,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感温度,是指人们所感知的温度,它受到四方面因素具体影响,包括风、湿度、日照、衣服颜色。简单地说,体感温度等于气温、太阳辐射作用、湿度这三因素之和再减去风速的修正作用。预报温度,是体感温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它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
由此可见,人体对气温的感受,并不能完全依赖对天气预报中气温的判断。目前的天气预报,大部分都仅限于告知“预报温度”,还很难做到对“体感温度”的预报。这也是为什么天气预报节目每每在预报各地气温之后,还煞有介事地加上一项“人体舒适度”。
。。。。。。
更多内容请参见网易探索……——……“被降温”的天气预报
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00014INC/40degr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