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动画原理的问题还是行业规则,反正日本动画音效给我的印象是“意识流”。不说神灵受这类以音为卖点的,大部分TV动画的音效“能听出是什么”就不错了。值得单拿出来说的也就是剧场和OVA。
如果把好莱坞流行的那种称为真实系,那动画就是空想系,不仅很多镜头的声音现实里根本没有,而且动画因为作画的特点习惯省略背景,给观众的感觉是盯住人物就好,至于环境音管它娘。迪斯尼这块有好莱坞管着还好,日本就不是了,刻意强调脱离环境。比如电影在高潮段落配插入曲,会把环境音减低,配合气氛,但是日本动画常常彻底取消声音,只剩音乐,虽然观众也都习惯,但是毕竟是个差别。
总的来说,日系动画不太强调真实和丰富,重点是“主要音效可信”。
首先是“主要”,比如我们在学校楼顶,听到的有学生喧闹声,蝉声,然后呢?没了。按理说还有马路上的汽车声音和风吹树叶声,但是日本动画里很少听到。日本学校离市区远,车少,夏天热,风小,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你在画面上看不见,作画人员不是摄像机,画不到那么远,音响导演就当它不存在了,这不一定是导演水平低,而是动画观众习惯这样的表现方式了。
(可以听好莱坞的一些经典俗片,比如拯救大兵里的音效,激战中极少的几个窗口看出去的画面,甚至向街面空旷的窗子风声不同的问题也考虑到了。)
其次,“可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观众必须在生活中听到过。这和画面的可信完全不同,人的想象和幻觉都是视觉的,声音都是凑合过去的。比如宫崎片子的飞艇引擎声是采用的真飞艇,这很好,但是《ESCAFLOWNE》片头那个东西到底是不是飞艇呢?导演自己也不知道,于是就把喷气式飞机的声音找来了。你别说,挺震撼。所以假的未必就不如真的声音,“可信”就是这样。
今天心血来潮,趁着煲音箱的时候把所有盘都放了一遍,所以想说说这个事儿。
(我没箱子,就是接的V32SE,效果不用指望,保证不丢东西就可以了。)
ESCAFLOWNE,大烂片,剧情之烂简直超越宫崎移动城了。但是这个片子制作一点不含糊,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美和最好听的动画之一。应该说在日本动画里水平很高了,开场的屋顶段落,仔细听,有鸟叫,有风声,马路上的车声,直升飞机声,还有楼下部活女生的口号声,定位清晰,效果可信,这TM不完美了么?那宫和那鸭,你们都跪下。但是有问题,怎么这女生的口号就只有两句呢?这段情节4分钟,某人连续不停的喊了4分钟(像是板板自己喊的),没有回应,没有变化,凉宫最终话的长门广播也不过如此,何必呢?这应该是日本动画在人声方面的思路缺陷,太注意专门的配音,音响监督心血来潮想找路人ABCD加段东西,或者无名氏想哼一声,得,您去找制片说吧。
听到涛声,跳跃时空少女
两者之间差了10多年,而且一个电视电影,一个剧场超大作,硬件条件差了2个时代,按理说是没法比的,但放一起比,反而说明了一些东西。
从作品题材来说,其实都算是生活系,跳楼娘虽然有时间旅行,但场景都是现实里的,单从取材的角度看,两者没有区别,所以真正差别在于导演想塑造的氛围。
听到涛声现在也没弄过DTS轨,不过原本的那条双声道足够精彩。2D动画在根本上是一种刻意消除空间感的东西,很多时候观众是感觉不到房间结构和镜头深度的,涛声在这方面反而非常在意。街道也是,机场也是,声源都能很明确的找到,尤其是人声,绝不糊弄。有时窗口附近的两个镜头之间差不到1米,对环境声的处理却完全不同,其实生活中未必差别这么明显,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咦好细致好真实”。还有,把伴奏的音乐放到背景音源里,这样既渲染了气氛,又没有和人物对话喧宾夺主,虽然别的片子也偶尔采用,但涛声里用的非常多(有兴趣的可以看舌战群娘那段,体育馆里传出来的音乐用得简直出神入化),日本动画常见的那种音乐压过情节的情况反而成了少数(实际上只有两个旋律)。总的看,涛声采取的是刻意强调环境声来塑造现实感的方式,显然导演想要塑造“真实生活中的恋爱故事”。更可贵的是,导演的分寸拿捏的非常好,杜被松野抽飞那段,杜辩解时环境音故意开的很大,被打后一切声音戛然而止,就像常说的,“那一刻他震惊无比,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了”。
跳楼娘就完全不同了,虽然借助强大的音源表现,真实感一流(好吧当我没用过临场这词……),声音的丰富性也不错,但主要强调的还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互动。环境音基本只剩一种,完全退到后台,学校就是吵闹声,房间里就是知了叫,好像在说“死宅不看女主角瞎想什么呢”。音乐也是尽量往前压,巴不得把观众的情绪彻底控制住。就作品来说,也许有什么学术上的理由,但,其实还是导演个人的喜好吧,这点看那部号称史上最强的海贼王剧场版就知道了。
侧耳倾听
其实这个才是该涛声一起比的东西,时间接近,公司相同,题材完全一样。但是……果然还是定位差太远了么。
简单的说,侧就是王牌配置,主流需求,不用玩太多技巧——因为它面对的观众根本想不到那么深,但是功夫一定下足——这才对得起G和近藤叔的名号。画面里有的东西,音效都不会落下,而画面里没有的,也绝不加上去,顶多就是屋外过辆救火车而已。霞路过操场的时候人头窜动,等到做到椅子上,居然只剩知了叫了。宅和小资坐在X万的设备前,或者动画人坐在剧场里,看到这种表现方式肯定是扼腕叹息,但是坐在剧场里的观众,他们是意识不到的,他们打心底里就不认为这是现实的故事,当然也不会用现实世界的情况来联想。反过来,片子里做出来的音效却又相当细,在学校里时明显可以感到不同大小的屋子声场的不同,图书馆的架子间和小房间也有区别,开阔处的喊声会受风影响——这样的细节也注意到了,音效师下的功夫,让人想要顶着青天跑出去泪流满面。
拿一个场景来说明主流动画需要的音效。比如月(那只猫)跑过去斗邻居家的狗,于是传来了狗叫,之后镜头转开,狗叫还是有,因为观众注意到这个细节了,你不能忽略。而如果没有之前月斗狗的镜头,当然音效就不会做。而面向动画迷的片子,无论斗狗的镜头有没有出现,只要逻辑上发生了这个事件,都有可能会做出来,这不光是动画迷兴趣不同,也是音响监督的一种自我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