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点与沸点间乍暖还寒——80°C如果爱情也有温度,我希望是80°C。
姚非拉的《80°C》,简单的开头文,像是一个朋友开始他平淡的讲述。男女,爱情,城市,悲欢,现实,其他,被泡在清澈的白水里慢慢煮开,然后在接近沸腾的临界点时戛然而止,捧在手心,感受到传递而来的温暖,烫不着,寒不了。当它如血液流经你的身体时,也许,你会有一丝感动。
ACT.1 国王与小鸟·再见童话“三年后,我留长了头发,又回到了人山人海。”
温柔的彩稿在眼中漾开。画面是一个女孩走进她的回忆。三年前,她遭到失恋的打击,于是断发明志或是纯属泄愤,男仔气+孩子气地把两手卷成喇叭状,向全世界宣布自己对XXX是多么恨之入骨,以及难忘。之后她出走或是出门散心,顶着男女莫辨的皮囊游走于人山人海。
是的,人山人海,具象化之后的名词是一个剧团。两个角色,女的叫孙小甜,男的叫江海洋,顺便,艺名是胜男和江里滚。
如你所料,他们便是本篇的男女主角。女方不要太挑剔,男的是怎样一个人?附庸风雅般吟诗作对,洗完澡一丝不挂地在屋里遛鸟,胡子拉渣,放纵生活的质量……看在小甜眼里真是一无是处。然而他竟然有一个貌似文化人的身份,率领一群演员操练着一出舞台剧。带着疑惑,反感,尝试,无聊等等心情,小甜暂时留在了剧团,以及江里滚的身边。类Loli的少女与大叔的组合初见端倪。
之后是生活,也即是相处,熟悉,磨合的过程。没有什么煽情或沉痛的物语,甚至可以感觉作者是带着微笑在讲述这个故事,一路轻松地走下去。直到那戏谑般的剧本《国王与小鸟》出现。
那是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到了江里滚手里就被整容成面目全非,原故事说些什么?一个骄横的国王被从画里跑出的另一个自己取代,然后企图推倒一位美丽的牧羊女,可是牧羊女却只对扫烟囱的小子情有独钟。后来在一只小鸟的帮助下,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俊男美女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RP版的结局是:凶恶的国王逆天地打败了善良的小伙子,从此和牧羊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爱就是爱,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爱不需要理由,也不必去证明,爱本身就说明了一切。”江里滚煞有介事地说着理由。背景和动作让这些话显得充满戏谑,更像是一个大孩子随着性子的任性“我就喜欢这样……”。这些,刚失恋的小甜当然不能接受。
于是矛盾伴着一些眼泪和怒气激化了。可是很快,江里滚又像哄小孩一样把矛盾哄平了。是了,很多时候他们就是以这样一种反复的方式在相处。不时拌嘴,看对方不顺眼,偶尔妥协,和和气气地吃顿饭,什么时候也不忘给人挑刺。两人的形象就在这样的过程以及旁人的讲述中丰满起来。好吧,即使小甜一再表现出对江里滚的不屑和厌恶,我们还是早就能预料到后来感情的萌芽。这不是一个复杂跌宕的故事。于是看这个故事,看的也就不是作者如何让爱情在他们之间枝繁叶茂。《国王与小鸟》的主题应该是“角色”。
角色。江里滚这个人,吊儿郎当之余像是饱经沧桑,他似乎看过了很多又看透了很多,待人视物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看在小甜眼里那就是另类。而小甜只是一个孩子,相信并坚持着一些纯粹的东西,例如童话的结局应该是美好。沈香茗这样的好女孩怎么会有人不屑。小甜做过一个关于寻找与错过的梦。梦里她喊不出一直等待的人名,无助的寻找让心情近乎绝望。梦外睡着的小甜于是哭了。就在听到江里滚说“总有一天,你会把眼前这个讨厌的家伙也忘掉”的那个晚上。
总有一天你会知道……
以后的日子变得平和。小甜越来越习惯这样的生活。大概她也没有想到会在这样一个非正式的剧团呆这么久,并且呆成老油条,并且呆到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并且在分离的时刻要来临时,伤感到潸然。
他说你终究会忘记某个人,于是你在这一刻将他记牢。
伤感于是也显得美好。
若你曾把江海洋当作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落魄愤中,故事之后的发展将让你大跌眼镜。我们看到在剧团里用玩世不恭的态度认真履行梦想的江里滚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卑萎的中年人。为着争取赞助费而对猥琐的老板笑脸相迎,跟一个女人如胶似漆卿卿我我时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特种职业。嘴脸之大相径庭,让小甜措手不及。小甜想这是同一个人吗?这媚俗的人,这恶心的人。
小甜的纯真终究是天真。她以为和一群人志同道合地完成一出梦想的话剧能接触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结果她看到世界还是那么脏比想象的更脏。她还是在想哭就哭哭累了就睡的无敌年纪。说得出”大树也有记忆吗“这种让人害羞的台词。殊不知爱情亦然生活亦然,不是梦想或童话般轻易说得出“圆满”二字的东西。如果谁可以轻言圆满,不如说他是在圆谎。成人的世界里特有的敷衍她未曾领教。
江海洋又说出一个故事。再次以《国王与小鸟》为蓝本。这个版本的内容是,扫烟囱的小子和牧羊妹的女伴偷偷搞在了一起,当奸情被牧羊女撞破后,三人沉默之余各奔东西。一个破碎的结局。关键句Love is the foam of the dream。这个故事跟江里滚的人生有什么关系不得而知。只是《国王与小鸟》的原作结局美满,江里滚排练过的舞台剧看似恶搞,结局也总算是幸福。而这次的故事说到最后,没有人得到幸福。
没有值得信任的永远,没有绝对的爱和恨。
那不是一个童话。因此它没有美化现实的义务。
“一切都不绝对,牧羊女只爱扫烟囱的少年,那是我永远回不去的世界。”
我以为至此,姚非拉真正要表达的东西才浮出水面,不单是80°C的爱情,还有80°C的人生。青涩而未成熟,像是小甜,体内年轻的血液汩汩地流淌。怀抱着一些感情,用一句“我喜欢你”来表达。如果那是爱,就是那个年龄所能拥有的最纯粹,最干净,最不真实的爱。
小甜终于向江海洋说出她的心情,平静的语气,没有正视对方。所得到的幸福仅仅是靠在他的肩上沉沉睡去。那天阳光灿烂,穿破茂叶,洒落一地的斑驳。小甜比原来成熟了。
于是故事要结束了。
“等到那一天,我们的世界或许可以重叠。”他们做了一个关于长发的关于时间的承诺。
你知道,太美好的承诺也是童话的一部分。等到三年过去,等到留长了头发变成了美女,一切已经消失不见。留下海报等于留下记忆的浪漫不存在,照片上鲜活的人面也不知何处。你知道童话的结局是坏人没有好报,相爱的人最终幸福。你知道这不是个童话,剧中没有坏人或者好人,没有极端的爱与恨。三年前失恋的小甜不过是孩子气地喊出她的倔强,三年后找不到江海洋的她也只是怨念着“骗子!骗子!大骗子”。小甜真的长大了。
那么,别了,人山人海。
别了,童话。
重新回头看这篇收入在《80°C》里的第一则故事《国王与小鸟》,其实据说是80°C系列的第二篇出炉作品。显得从容稳重许多。很适合拿来开山。看的时候会想起当初那个青涩得有些天真幼稚的自己,换一个更年轻的人,感觉也许就是提前触摸了成人世界的黑白。小甜就像是年轻时代的我们,遇见江海洋让她提早和成人世界有了摩擦。或许你也曾是孙小甜,或许你也会是江海洋。
感性的女孩子和理智的老男人,用截然不同的态度经营着背道而驰的爱情。其实他对她无非一种家长式的关爱,甚至没有当成个女人看待。早已料到的结局也毫无意外地铺在了眼前,他们分道扬镳时,我不会有太多惊诧和压抑。何况结局被处理得如80°C的温度般不愠不火。可是故事结束时,我感到了无奈。那是姚非拉,以及他用80°C的温度蒸馏后的《国王与小鸟》。普普通通的东西,某个画面或台词,在平和的口吻下有了触动你的力量。
有些东西或许恒温不到永远的100°C,却可以在你心里的某个角落坚持一杯80°C的温暖。80°C的爱情永远不会完美。但是永远没有完美的爱情。80°C并非一个不及格的温度。
类似折射主题又类似带动剧情的《国王与小鸟》,我认为如果就江海洋的版本挖掘什么深邃沉重的意义,反而复杂化了一些单纯的东西。也许江海洋没有什么特殊想法,只是觉得这样很有趣,谁知道呢?其实他何尝不是一个孩子气的人,这样颠覆式的思路也只有见识过人世污浊的成年人才会拥有。我是把它视为,江海洋借一部孩子眼中的美好童话,表现成年人心态的黑色幽默。
童话都是骗人的。
童话不是骗人的。不都是骗人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信仰童话里传递的美好,并且在与现实触礁的时候学会自舔伤口。
故事最后附带的访谈录是个令人惊艳的东西,通过煞有介事的采访让作品的真实感再次放大。同时这篇作品的一个毛病也被放大,那就是“感悟”的成分。从头到尾,江里滚和小甜说过不少有味道的话,通俗又直白,作为名人名言摘抄引用的话,会发现多到泛滥……不需要读者自己思考品味,FLY就通过笔下人物的口全部说完了,在听见访谈录里出现“引导她走向成熟,又反过来怀念她的天真”这句话时,这种感觉就简直要饱和了。好话一旦听多,感觉就跟说教没两样了。留白若是能再多些,这杯白开水会喝得更舒服。
ACT.2 镜头·未完成的风景镜头是一张合影。合影是一群小孩。聚焦是两个小孩。
阿里和阿春,再平凡不过的两个男生,就算在小学毕业的当天企图借着偷窥女浴室提前走进青春也无法为他们打上更多的分。阿春像阿里的跟班,阿里脸上和肚子里都冒着坏水儿。于是可以想象他们成年的模样,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何况这时候他们的年龄绝对不止七岁。
镜头跳转。下一张合影映入眼帘。阿里留起长发像一个艺术青年,阿春的身边多了一个格格不入的女孩。阿花。她是他的女朋友。而另一个他目前跟照相机相依为命。
小俩口闹别扭的时候,阿花很干脆地给阿春一巴掌,阿春于是哭了。边哭边跟阿里诉苦。阿里边听边满不在乎。下一个画面就想办法让两人重归于好。阿里扮演的是和事佬或者智囊团,或者他们的爱神。但是这么称呼他太可笑也太抬举了,况且——
如你所料,这是个三角恋的故事。至少是心理的三角恋。
阿里总是一脸的满不在乎。有点故意地惹阿花生气,言行轻佻地像不把她当成女的看待。面对眼前的情侣时,他选择把爱放在照相机的镜头上。阿花与阿春能在一起是阿里的功劳。阿里站在功劳的侧面吐烟圈。
“一直以来多亏有你帮忙,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阿春说。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
这个故事就像我们看惯了看厌了的所有同类故事。和好朋友一同喜欢上一个女孩,却在自己的帮助下撮合他们成了一对,此后在三个人的相处中出现一种若有似无的暧昧。为了不露出破绽而故作潇洒。并且作得很自然,以至于自己都觉得,三个人本来就该是这样的相处模式。
然,阿里说,镜头和人不一样,人总是会看到他不想看的,而镜头只会看到他想看的。
摄影师阿里的非典型镜头里,有零碎的风景,有路人甲,有阿春丑陋的局部,有离别前看到的阳台。据说那象征着一段失败的青春。
在阿花与阿春终于决定同居,而阿里也下决心,以离开的方式挥别自己莫名其妙的心情时,这个小小的短篇出现一个高潮。阿花不设防地在阿里面前脱衣服,然后进浴室洗澡,阿里突然把一直披在理智以外的伪装卸下,不惜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也要盗摄阿花的出浴写真。这时我们看见,这个貌似缺乏新意的故事不是想象中的单纯。纯粹跟纯洁不是一个概念。
阿里满脸饥渴地想要一窥阿花的身体,其实是他选择了忠于自己的欲望。其实那是一种发泄。其实那是他的自以为是。他以为那是发泄,没发现那是被他压抑的爱意驱使。
把“爱情”这种字眼用在这里会觉得有点滑稽。特别是嬉皮笑脸的阿里,刁蛮任性的阿花,懦弱又不乏猥琐的阿春。这样的组合面前,爱情不是个风花雪月缠绵悱恻的概念。反而阿里的邪恶行径更符合他的性格,他不是为着性的目的而冒险,他只是选择变成镜头。
镜头只会将愿意看见的画面摄成永恒。镜头操纵于摄影者的手中。一如阿里受纵于他的自我。
小学毕业的那天,怂恿好友偷窥以示纪念。多年后的今天,试图用同样的方式给自己的青春留下纪念。而这种放纵的举动阿花原来早已发现。阿花问一句喜欢与否,阿里答不出喜欢与否。
阿里一直觉得阿春是个不能离开自己帮助的笨蛋,才发现原来自己更笨。笨到帮不了自己。阿里总是在隐藏,只有躲在镜头后才敢看自己想看的东西。
镜头跳转。两人倒映入彼此眼帘。又跳转开。什么也固定不住,镜头终究操控于人。
阿里偷偷拍下的一堆阿花的独照,才是他的真实。平日的吊儿郎当,是他在用痞子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懦弱。
就在我们置疑这样的局面将如何解决收场时,故事于此画下省略号。姚非拉用飞机巨大的轰鸣掩盖住阿里姗姗来迟的表白。阿花是否听见,阿里是否会重复一遍,都不得而知。也许这是最适用的一个结局。阿里说了却可能等于没说,阿花和阿春的关系也将继续下去。三个人的立场没有改变,因为现实不是说随心所欲的东西。
镜头跳转,未来和世界无限辽远。明天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
始终真实记录一切的只有镜头。镜头前的他们全是演员。
最后的镜头,阿里与阿花在同一个画面里定格,一近一远。依然是谈笑自若。没有尴尬或是热情,或许这也是一种80°C的温,将沸未沸,乍暖还寒。
《镜头》虽然收入在了第二卷,但据说是《80°C》出炉的第一篇故事。尝试或是摸索的痕迹不好胡扯,但是这篇故事留下了大量余地,给人更多回味的空间。友情,爱情,我以为不是《镜头》所要诠释的主题,既然名为“镜头”,作者想讲述的应该是那份真实。那种可以让你在现实中看见,产生共鸣或是代入感的真实。80°C,在这里是个平易近人的概念。
访谈录里,阿花口口声声骂着阿里,却对该选择谁犹豫不决。“访谈录”这个灵光四射的手法可视为延续作品的余温,顺便补充完整剧中人的性格,阿花的话里,模棱两可的感觉依旧。或许那句看似吐糟的“采访到此结束,生活则必须继续”,是姚非拉真正想点的题也说不定。
ACT.3 时间·The time pass by时间是个太大的题目。我们在它的面前无法做冷静刁钻的思考。那边厢,时间又平易近人地化作背景般的存在与我们息息相关,好比说——
加完班晚上十点。四十分钟后轻轨发车。出站后十一点四十五。首辆夜半车再等一小时三十五分。路途中翻滚侧摔的耗时另算,在等待中睡去的分秒也没法忽略不计。
地铁与公车比人潇洒。可以完全遵循时间的洪流,不为谁停留。
时间就只是个不停留的概念。它什么也没做,只是在流逝。
The time pass by。
有些东西一直走来并离开,在你留意或不留意的时候将沧海变成桑田。比方说时间这个问题。
主角叫郭志恒。如我们熟悉的所有不得志的小人物。三流,八流,九流的定位由不得自己,歌手,吉他手,媚俗能手的身份也同样变化莫测。匍匐在生活的夹缝里疲惫地仰望梦想。在灰心沮丧的时候露出微笑就当是黑色幽默,然后继续咬紧牙关为诸如下一顿饭钱而拨弦。
然后在某一天遇见一个美丽的女孩,她似曾相识。于是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时光。
时间是青春岁月。在那样可以纯粹为梦想挥霍激情的年纪,站在舞台上歌唱就能感受到虚幻不实的巨星feel,台下群魔乱舞的听众也能让自己满足落泪。粉丝里有个女孩名叫金佳。她忘情的欢呼与挥手代表的绝不是只是个虚荣的概念。
回过神来,自己正拿着一本巨寒的歌词双手抽筋。啊,光荣的插插厂。时间是个搞笑的高手。
曾经的快乐折射现在的落寞。曾经一起叫嚣着梦想无敌的朋友四散天涯。曾经喜欢到跟人动手的女孩子现在回来了。时间是个魔术师。
想起那个时候,歌唱并相信着春天花会开,给心爱的女孩买能哄她开心的鲜花和桔子,以及伴着城墙和山风做梦一样接吻的瞬间。
在苦笑着说“那样的生活仿佛就在昨天”时,两个人已经在为今天和明天打拼。金佳梦想着当成功的漫画家,志恒的音乐路也以一种RP的方式向他敞开了门。于是遥远的过去突然和现在接轨,就像荡过千层浪后又回复平静的水面,感觉是一如既往。
一如既往……么。
她还是一样喜欢吃桔子,还是一样为鲜花而怒放心花。
已经有另一个人在她的身边爱她。她变成了另一个人的天使。
时间。改变了很多事和很多人,唯独不为谁改变。
你找不回心爱的女孩,也无法提早乘车赶往下一个站台。
她跟人当众打情骂俏拥吻的时候,会不会想起被山风和城墙见证过的青涩呢?
原来时间所代表的不是记忆或遗忘,仅仅是改变。
贵到咋舌的价格,可以吃一顿披萨,买不回一元钱的豪华。
擦肩而过就人山人海,她只是被岁月横刀夺爱。
The time pass by,the time pass by。
收入在《80°C》卷2的故事《时间》直到一书终了还是个半身不遂的状态。如果说《国王与小鸟》强调的是人所扮演的角色,《镜头》强调的是自我掩饰的真实,《时间》强调的就是时光隧道里的际遇。不完整的故事看下来,我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怀旧意味。不是单纯怀念哪个人或哪件事,而是那个一去不回的年龄里的全部。包括年龄本身。20几岁走上社会的人想想还在学校里面没心没肺的样子是可以唏嘘一把的。就如同17岁的自己怎么都幻想不出有一天为糊口奔波劳苦是个什么样无力的概念。《时间》是在讲述青春吧,至少每个人物依然年轻,虽然他们有过更年轻的时候。不同岁数的年轻,披上一层生活的外衣,算残酷么?
没什么残酷。都是这么过来的。记忆还有更长的道路要延伸,来年我们回忆现在,也会有来年的唏嘘。是了,现实就是这样。你产生了代入感,感受到了真实,看看别人的故事想起了自己,这是FLY想要做到的吧。
在某个时间段,爱情或者激情确实旺盛地燃烧过,对比之下,将来可能降到了冰点以下。80°C,只是介于那二者之间的一个温度。不激烈不冷漠,懒洋洋暖洋洋地存在着。在看不到0°C,找不回100°C的时候,我们庆幸还有80°C的恒温。
何况时间还给了你一个可能,“未完待续”。
END